APP下载

简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创新策略

2018-04-19冉小梅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藏书公共图书馆利用

冉小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的图书馆的建成投入使用,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及其利用率越发重要。藏书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藏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藏书是整个社会图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社会上其他机构(如书店库藏)及个人藏书不同,并具有显著特征。基于此,本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低的原因以及图书馆藏书特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创新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图书馆;藏书;利用;特征;建设;创新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低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如馆藏质量、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读者阅读风气等。笔者认为其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媒体技术发展快。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方式已从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向网络和手机等新型的阅读方式进行转换。海量免费的资源很少依赖于图书馆。(2)服务水平有待提高。(3)缺乏宣传推广图书的力度。(4)图书馆藏书质量原因,更新速度慢。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共图书馆藏书特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藏书特征主要有:(1)公共使用的特征。图书馆藏书是提供广大读者公共使用的资源。这是它区别于古代藏书楼及个人藏书的重要标志。藏书的价值和目的,正是体现在读者使用藏书的广度、深度,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藏书利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当代图书馆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2)加工特征。图书馆采取各种图书文献,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成为馆藏。读者可以看到,图书馆的每册书上都盖有该馆的藏书章,財产登记号,书标、书号,以及各种图书馆目录,这些都是为了组织管理藏书,以达到提供读者利用而进行的技术处理。未加工的图书,因为不能被利用,所以就不能称其为藏书。图书馆藏书的加工性,体现了文献生产与流通之间由图书馆员所付出的追加性劳动,通常这种劳动量是很大的。(3)积累特征。图书馆每入藏一种书、一类书、一批书,或某一时期入藏的书,都是图书馆整个藏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所以不断地积累充实,才能使藏书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具有满足读者文献需求的能力。也正是通过这种积累,使不断流散在空间和时间之中的文献流能够汇集于图书馆,跨越时空限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满足人们的文献情报需求。(4)系统性的特征。图书馆藏书是一批系列化的藏书体系,不是杂乱无章的、彼此孤立的混合体。每个图书馆,都按照一定的范围、重点,收藏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文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藏书体系,同时按照一定的组织系统,如分类的、主题的、字顺的系统等等,将各类文献进一步划分为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序列,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提供不同的读者检索利用。(5)保存性的特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的贮存中心,集中、稳定、持久地保存着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成果,为读者长期广泛地参考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图书馆藏书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使用实践的检验,形成了稳定的核心部分和相关部分。藏书的保存是为了利用,有些大型馆将一部分有价值的藏书抽出来单独存放,限制公开流通,也是为了能较长时期备查考使用。

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创新策略

3.1科学制定图书馆的藏书发展规划。结合图书馆的任务、性质、规模、藏书基础、读者情况、地方特点,科学制定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规划。同时还要在图书采访、藏书组织、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计划指导该图书馆的实践。规划内容可包括:该馆馆藏发展方向和目标;馆藏文献选择的原则、目标、方法;各学科、各类文献和各种信息载体的经费比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任务、程序等。规划对馆藏发展目标应做出详细的规定.具体到各类载体资源的数量、经费等。这样,既能为领导调拨经费提供依据,又能为采访人员提供操作指南。

3.2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及信息反馈工作。公共图书馆要做好藏书建设工作,还需要采取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认真调查研究,得出藏书建设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读者的阅读需要和阅读倾向,了解现有馆藏情况,预测出版前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藏书建设的规划。

3.3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增加电子文献购置。特色藏书与非重点藏书之间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也要随着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作出适当的调整,即藏书建设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注意馆藏特色、专业特色,唯有特色才有生存和共享的可能。适时调整文献采购经费,确保文献专项经费的落实。并根据各学科建设对文献的需求及其价格来确定各学科的经费比例,制定周密计划,确保系统核心期刊完整及权威参考书、专业领域特色书刊类型齐全,在建设特色馆藏的同时应逐步增加电子出版物馆藏比例。因为电子文献是传统印刷型文献的重要补充,它之所以成为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媒体,得益于它能便于计算机加工处理和网络传输,能达到高密度储存、高效率处理、高速度传递。

3.4强化虚拟馆藏建设。公共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数量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读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读者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信息服务界亟须解决的问题。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读者。如果每个公共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应加强虚拟馆藏建设,走资源共享的道路。

3.5不断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公共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任务,针对公共图书馆的现状,不断地修改采购计划,合理调整采购范围和标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优先保证专业用书和专业期刊;重点保证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新增专业书刊;注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书刊的订购;酌情订购其他书刊。认真做到“种多册少,重点突出,同类递减,择优选购。”把好入藏关,订购内容好,实用性强,效益高的书刊资料,提高藏书质量。

3.6提升图书采购员的综合素质。公共图书馆文献采购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与文献采购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共图书馆的采购人员,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文化素养好的采购人员才有希望做好文献的采集工作,也才能保证馆藏文献的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藏书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藏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因此为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必须加强对其藏书建设创新策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谌莉.图书馆藏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3(19)

[2]宋猛.基于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云南大学,2016

[3]武伟等.浅谈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藏书建设[J].科技视界,2016(05)

[4]韦祺.浅析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现状与变革[J].办公室业务,2017(04)

猜你喜欢

藏书公共图书馆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