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幼儿部参访印象
2018-04-19马洁
马洁
2017年11月8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于1896年创立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实验学校致力于培养追寻真理和真知的人才,崇尚多元化,并为具有多元化背景的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目前,实验学校大约有700名3~8岁儿童,一楼是3~5岁儿童的活动室,二、三楼是6~8岁儿童的活动室。实验学校的学前阶段(幼儿部)共有18个班,3岁、4岁、5岁年龄段各有6个班。幼儿部大厅的墙上“友好、创造力、体验、多样性、点燃、学问、知识、教养、自信”九个关键词很好地概括了实验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见图1)。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被实验学校崇尚多元化的氛围、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孩子的充分探索与能动性发挥所深深打动。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实验学校的环境创设,它的课程理念和特色、文化多样性等都能在环境创设中体现出来,并有机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一、自然开放的户外环境
实验学校的户外场地并不大,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它对自然理念的推崇,为幼儿挑战身体机能以及进行社会性游戏和探索自然世界提供了机会。
首先,户外场地除了草地、水泥地、塑胶地,还铺设了便于渗水的木屑地(见图2),这样,即使在雨雪天,也能让幼儿在相对干燥的户外进行活动,确保幼儿每天都有至少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每个活动室门口都摆放着幼儿的雨鞋(见图3),有的活动室里还挂着幼儿的雨衣,这些都为幼儿雨雪天在户外活动提供了便利。
其次,实验学校在现代建筑风格中融入了自然元素,在位于中庭的户外场地上放置了草垛、小木桩等材料(见图4)。我们看到,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搭建游戏等,与自然亲密接触,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充当监护者、协助者的角色,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仅仅是在幼儿产生问题并求助时才予以适当的引导。
再次,实验学校还积极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将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拓展到了周边的芝加哥大学校园中,教师采用“大带小”的户外活动方式,让年幼的儿童在与大年龄儿童一起活动的过程中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体验丰富的活动内容,从中获得各方面经验的提升。
二、生成课程的实践和展示
实验学校秉承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不断吸收、融合先进的教育经验,形成了以游戏、探索活动、观点表达和人际关系的建构来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情感,支持幼儿主动生长的课程特色。课程大多为生成课程,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以及自己的专业背景来组织和安排项目活动。项目活动的过程就是幼儿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的过程。在这里,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通过不断观察、互动来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与幼儿共同建构课程,同时积极整合家长及社会的资源。项目活动时间短则几天,长则两个月,甚至一学年。
班级的环境创设会跟随项目活动有条理地展开,并且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我们在每一个班级所看到的环境创设都是不同的。
有一个班级正在进行“保护蛋”的项目活动(见图5)。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自由去设计用于保护蛋的装置,他们自己画图纸、收集材料、制作,然后爬到高处,把真的鸡蛋装在初次制作的保护蛋的装置中扔下来,再根据实验情况完善、调整自己的方案,直到制作出满意的装置。活动室外的走廊上不仅展示了幼儿最终的成果,还用照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他们对于项目活动的想法、疑问以及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有一个班级进行的是由绘本《南瓜有多少籽》引发的项目活动“哪个南瓜的籽比较多”(见图6)。幼儿分工数南瓜籽,记录两个大小迥异的南瓜的籽各有多少。活动室门口的海报上呈现了这一活动的来源、探索过程、活动成果。活动结果与预设形成的反差会进一步激发幼儿思考。
在一个班级,孩子们喂养的兔子Cookie十分活跃,常常在班级内引起“骚动”,幼儿便讨论Cookie是否很无聊,如何用废旧材料为它建构游戏空间,接着幼儿利用纸箱设计兔子的窝、兔子的游乐场等。张贴在活动室墙上的海报展示了幼儿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项目活动已经进行了半个月,还将继续下去,因为孩子们还想要给兔子添加更多的活动场所。
有一个班级进行的项目活动是自画像。活动室外的走廊上贴满了幼儿的自画像,每一幅画都配有记录幼儿作画过程的照片和幼儿解释自己作品的文字。这种档案式的项目成果展示有助于我们了解幼儿作画时的状态和想法。当然,幼儿也能通过观看别人的自画像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并积极接纳这种差异,这也体现了课程理念中对友好、多元、包容的要求。
以上环境创设,不仅能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的内容,为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提供话题,还能促进教师去反思下一步该做什么。
三、专用资源室和手工坊
实验学校为了支持幼儿的项目活动,还创设了专门的资源室和手工坊。
资源室其实是一个课程资源的收集中心(见图7),里面有大量按照材质、大小等分类收纳的废旧材料,如金属零件、电线、各种形状的木框、纽扣、毛线球、木棒、易拉罐、塑料瓶、装鸡蛋的托盘等(见图8)。这些没有固定玩法的材料大多来自孩子的真实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幼儿可以直接到资源室中寻找灵感或者直接取用材料去设计、探索、创造、构建,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排水系统”的项目活动中,孩子们利用资源室的材料共同构建了多种多样的排水系统(见图9)。
手工坊也是支持幼儿实现想法的重要场所(见图10)。当幼儿正在进行的项目活动由于活动室空间的限制无法展开时,幼儿就可以到手工坊中完成其中的一些任务。手工坊中堆放着大量的废旧材料,如大型纸箱、各种塑料管等,供幼儿随时取用。前文介绍过的“保护蛋”项目活动中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在這里完成的,我们参观的当天,手工坊中还堆放着一部分幼儿在“兔子窝”项目活动中完成的半成品(见图11)。另外,手工坊中还有一面很大的乐高墙,幼儿可以在自由搭建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空间等数学经验。在活动中,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团队成员,积极倾听、理解并接纳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丰富幼儿的经验。
四、吸引幼儿参与的公共环境
实验学校的公共环境也充满了各种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因素。
实验学校中生活着70余种动物,不仅有兔子、仓鼠、金鱼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蛇、蜘蛛等看起来有些可怕的动物。给予幼儿从小接触各种动物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学习动物的相关知识,减少对于动物的恐惧,懂得尊重生命。较大的动物观察区设置在公共区域,幼儿可随时观察(见图12、图13、图14)。在动物的活体观察箱或标本的旁边还有相关的科普图片、绘本。比如,蛇箱上方的墙上挂有蛇骨,旁边的罐子里装满蜕下来的蛇皮,边上还有蛇的海报以及相关的绘本供感兴趣的幼儿参考。学校配备了很专业的相关设备,工作人员会定时照料这些动物。教师也会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项目活动的需要,积极利用这些动物资源开展有关生命的主题活动。
在实验学校的公共环境中还融入了家庭、社区的理念。在学校门厅的墙上贴有大量幼儿家庭的合照,幼儿一进入学校就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同时,学校与家长之间也建立了积极的合作关系,学校非常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参观的当天,家长进学校与孩子们共进早餐的活动刚刚结束。据学校的老师描述,室内的大型器械正是一位擅长木工的孩子的爸爸亲手打造的(见图15)。实验学校还努力拓宽幼儿的视野,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一些社区项目。例如,在学校的大厅里放着一些旧衣物回收箱,幼儿和家长会把自己家里的旧衣物放到回收箱中,捐给流浪汉等需要这些衣物过冬的人(见图16)。这样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尝试着站在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处境和需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学校公共区域的墙面统一采用带孔钢板,这种带孔钢板不仅容易清洁和更换,而且便于教师和幼儿结合磁铁的运用随时根据需要呈现自己的想法和活动成果(见图17)。
五、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实验学校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让人感受到对多元文化——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的充分接纳与包容。
走在实验学校,我们随时能发现一些其他国家的元素,如中国风格的绘本、俄罗斯的套娃、日本的鲤鱼旗、墨西哥亡灵节的祭坛、西方风格的稻草人等,这些都给人一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感。在实验学校中,各种文化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不同种族的幼儿平等相处、和谐发展。这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为课程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刚过完万圣节,学校里随处可见万圣节的元素,如幼儿涂鸦在走廊玻璃上的鬼怪形象、班级门前的稻草人、南瓜艺术品等。在走廊上设有一个小祭坛,这是墨西哥“亡灵节”(Day of the Dead)的风俗,与西方的万圣节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小祭坛的设立既体现了学校对于印第安民族文化的尊重,也丰富了幼儿对生命的体验和对死亡的认知。
实验学校并没有在整体布置中特别强调某一种文化元素,而是尽可能多地展现更多的文化,并鼓励非美国裔的幼儿去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在学校的走廊上挂着世界地图,带领我们参观的校长向我们介绍说,世界地图可以帮助幼儿尝试思考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不同、景色不同、文化不同,在与同伴介绍自己国家的同时学会接纳其他国家的文化,并意识到自己所属文化的独特价值。她还回忆,许多家长看到世界地图时总会骄傲地向孩子指出自己的国家,告诉孩子“这是我们的国家”。
在实验学校的图书馆里,尤其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图书馆收藏了大量非英语国家的儿童绘本(见图18)。我们在参观时更是惊喜地发现书架上有一整排的中国绘本(见图19)。学校每周都会举行一次非英语读书活动,邀请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的家长来到学校,用非英语给孩子读绘本,让其他国籍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国家的文化。图书馆还利用他国元素进行装饰,如中国的重叠水墨画。除了陈列大量的绘本读物,图书馆还设有电子阅读区,里面有iPad和电脑,便于幼儿查阅书中没有的资料,感受不同的文化。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深刻感受到实验学校在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及“做中學”思想的影响下,在“让儿童成为教育和集体生活中的真正参与者”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学校充分尊重幼儿,强调幼儿的主动性,以幼儿经验的生长作为活动开展的基点。对于幼儿来说,这里不仅仅是学校,更是可供自己安全探索的基地和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