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个要素的体育规则游戏组织与指导

2018-04-19卞娟娟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老狼小羊玩法

卞娟娟

体育规则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动作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在组织体育规则游戏时,如果只注重运动价值,就有可能变成一味的动作练习,幼儿往往体味不到游戏的情趣。如果教师只注重游戏情境的营造,忽视运动要求,则幼儿虽然浸润其中,乐享其趣,但往往发挥不了体育规则游戏对幼儿动作和身体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与体育教学活动相比,体育规则游戏的目的更具隐蔽性,游戏者是伴随玩耍过程,在与人、物的交互中,在快乐的体验、练习中巩固体育技能,发展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的。因此,在组织和指导体育规则游戏时,要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认清游戏的三个要素

体育规则游戏有三个要素构成,即游戏情境、玩法规则、动作经验。这三个要素互为融合,才能使游戏既令幼儿百玩不厌,又促进身体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一)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指该游戏独特的氛围,既包括想象情境,也包括游戏者在此游戏中形成的人际情境。比如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其“想象情境”是“狼抓羊”,这种假想情境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游戏中,一人扮演狼可以抓羊,其他游戏者当羊躲闪、逃跑,这就形成了一对多的竞争氛围,也就是人际情境,他们在与同伴的追逃嬉戏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幼儿将想象与现实建立联系,通过扮演虚拟的角色获得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满足感。同时,游戏者的人际交往互动也让幼儿获得了愉悦感。

(二)玩法规则

规则游戏是按照事先约定的玩法规则开展游戏的,每个游戏都有既定的玩法规则。比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中有这样的规则:狼要追羊、抓羊,羊不能追狼、抓狼,但能通过跑动、躲闪逃避狼的追捕。这个玩法规则的设定自然引发了“狼”和“羊”之间的追逐行为,锻炼与发展了幼儿跑的动作。又如,游戏中还有这样的规则设定:狼与羊相互用问答时间的方式进行游戏,问:“老狼老狼几点钟?”答:“一点钟。”……当说到“天黑了”时,狼才能抓羊,羊才能逃跑。这个规则能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个游戏中还有不少其他规则,比如输赢规则:在追逃中,被抓到者为输,未被抓到者为赢,这能让幼儿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又比如,在指定范围内追逃的规则,追逃范围具有可变性,只要大家事先商定好规则遵守即可。从“确立规则”到“执行规则”,整个过程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及确定、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责任感的形成和“去自我中心”等。

(三)动作经验

动作经验是一个体育规则游戏最基本的功能,如在“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中,幼儿分别通过扮演狼与羊进行反复追逃,从而发展快速跑的能力,提高运动的协调性、灵敏度等。细细分析,“快速跑”所能给幼儿带来的发展是多角度、多方面的,这些发展的可能性又与游戏情境、玩法规则息息相关(见表)。因此,跑的学习任务不是由教师直接向幼儿提出的,而是隐含在游戏情境、玩法规则中的,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习得技能,有寓学于乐、润物无声的特点。

总之,体育规则游戏蕴含了游戏情境、玩法规则、动作经验三个内隐要素,只有三者相互融合、作用,才能发挥游戏的整合性功能。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规则游戏时要关注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平衡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动作经验与游戏情境的关系

组织体育规则游戏时切忌动作练习大于游戏玩耍,以免使游戏沦为练习的工具,缺乏趣味性。但同时也要注意营造游戏情境,使之为动作练习、锻炼身体的目的服务。比如,有一位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初次玩“跳房子”游戏时,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蜘蛛侠”,体会从“房角”跳跃到“房顶”的成功感,这就是在渲染游戏中的“想象情境”。幼儿跳跃到“房顶”后可用小沙包来投准,投中“房子”上的某一个格子就能“我的地盘我做主”,其他同伴经过此格子时是单脚落地、双脚落地抑或不能落脚,都要由他说了算,这就突出了游戏中“人际情境”的趣味性。情境营造得宜,幼儿浸润其中,对动作练习与体能锻炼具有增益的作用,反之,则不能达成目的。例如,在一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扮演老鹰的教师用动作、表情过分渲染了老鹰的可怕、强大,结果“小鸡们”看到“老鹰”扑过来就四散逃窜,而忘记了要一一拉着前一个游戏者的衣服躲闪跑的规则,反复几次都是如此。尽管孩子们在游戏中也玩得很开心,情绪高涨,但是这个游戏所特有的动作练习目的“以‘母鸡为基点左右来回移动跑”并没有达成,而是变成了四散追逐跑。造成动作学习重点偏移的原因跟幼儿没有遵守规则有关,而幼儿之所以不遵守规则又主要与教师过分渲染“老鹰”的可怕有关,教师的做法使“小鸡”为了安全而逃得远远的,从而使“老鹰”只能四散追,做不了期望中的“左右来回移动跑”。此时,教师有必要调整组织策略,降低“小鸡”害怕“老鹰”的程度,或者干脆另换假想的角色,比如鸡爸爸和母鸡、小鸡做游戏,以便实现该游戏的运动价值。

(二)动作经验与玩法规则的关系

动作经验受制于玩法规则,有了相应的玩法规则,才会使学习特定经验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达成某种学习目的,也可以根据情况重设或改变游戏的玩法、规则。比如:有一次,一位教师带中班幼儿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孩子们当小羊,教师当老狼。也许是幼儿在小班时已多次玩过这个游戏,当“老狼”张开嘴巴、伸开双臂去捉“小羊”时,他们不但不着急逃脱,反而愿意被“狼”怀抱,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小羊”故意跑得很慢,有些甚至折回来向“老狼”挑衅:“来呀,来呀,我在这里。”教师有些招架不住,因为“小羊们”一点儿也不害怕“大灰狼”,反而好像很享受被“大灰狼”搂住吃掉的感觉,所以游戏难以继续,也无法达成追逐跑的学习目的。这说明该游戏的规则玩法没有能够激发幼儿跑的兴趣和动机。

于是,教师召集幼儿商议:“很多‘小羊不遵守游戏规则,故意跑得很慢,让‘老狼抓住吃掉,游戏不能继续玩了。怎么办?”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个孩子提议:“要么我们来玩消灭狼、抓住狼的游戏。”这个提议激发了全体幼儿的游戏兴趣。师幼一起决定将玩法从“狼追羊”调整为“羊追狼”,游戏的角色扮演不变,而追与逃的运动角色转变了。幼儿从原来的被狼追转变为自己去抓狼,兴致盎然,练习跑的运动目的达到了。

但是,再仔细分析调整后的玩法规则,我们发现原游戏的玩法规则是“一对多”,即一只狼抓很多只羊。此时,羊可以根据狼的追逐方向与自身的距离等来决定跑动的方向、速度等,狼近,羊可能快速跑,狼远,羊可能慢跑或者不跑,这种主动调整能发展幼儿的变速跑能力和反应能力。而且,狼会不断调整追逐的方向,比如突然掉转方向扑向后面的小羊,让小羊猝不及防,此时幼兒就有必要立即做出反应,调整逃的方向,这对幼儿改变方向跑,控制跑动方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调整玩法后,该游戏对幼儿上述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变得非常不明显。因为是“多对一”,孩子只要看准狼的方向,一路追过去就行。教师意识到这点之后,就又改变了自己的支持策略,比如狼不能只朝一个方向逃,而要不断变动方位;又比如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孩子跑动的各种可能性,从而达成体育锻炼的目标。

笔者认为,教师只有认清并抓住体育规则游戏的三个结构要素,才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游戏情境中所包含的假想情境、人际情境等对幼儿的情绪调控、人际交往等都会产生作用,玩法规则的设定对幼儿理解规则、内化规则、执行规则等能力也有裨益。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游戏情境营造、玩法规则设定和调整等方式发挥游戏的多种教育功能,有效促进幼儿在体育规则游戏中的整合发展。

猜你喜欢

老狼小羊玩法
毛茸茸的小羊
小羊不吃菜
老狼叔叔想吃鸡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向时尚ICON借衣之“花”式新玩法
叼烟斗的老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