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赏

2018-04-19

遵义 2018年8期
关键词:洋垃圾小微贷款

银监会对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新目标

中国银监会近日下发通知,在继续监测“三个不低于”、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总量稳步扩大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的新目标。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8年推动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两增”即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两控”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突出对小微企业贷款量质并重、可持续增长的监管导向。

通知同时从完善机构体系、提升服务效率、改进贷款支付、落实尽职免责、盘活信贷资源、主动开展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商业银行要用好用足激励政策,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从“量”的扩大转向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

银监会同时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出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含)以内的,可不作为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和完善涉农、扶贫金融服务尽职免责制度。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同比增速15.14%,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67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0.95万亿元,同比增长9.64%,占各项贷款的24.84%;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支持建档立卡户607.44万户。

亚投行首个对华项目签约助力“北京蓝”

亚投行首个对华项目近日在北京签约。这是亚投行开业以来主导完成的首个非主权担保贷款项目,用于北京天然气输送管网建设等工程,助力“北京蓝”。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当日举行的签约仪式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整个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在内。亚投行董事会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该项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去年12月,亚投行对外宣布批准了这笔为2.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建设覆盖北京约510个村落、连接约21.675万户家庭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等工程。

据介绍,项目执行方为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项目预计2021年完工。投入使用后,这一项目预计每年可为北京减少65万吨标准煤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57万吨、颗粒物排放量37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48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442吨。

多积尺寸之功

文丨 蔡建军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

我们党有很多“心中有戒方不越界 ”的楷模。新中国成立之后,唐亮将军曾深刻反省,写检讨一份:“写私信用公家信封若干,信纸若干,墨水若干等。”秘书不以为然:“区区芝麻小事。”将军正色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小事见精神。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检验为公还是为私、倡公义还是徇私利,不只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亦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

时下,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大事大节上把握住自己就行了,可小事小节总有人情,甚至是抱着“小节无害”的心态,放松了警惕、打开了口子;有的认为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是“小意思”,不是什么大事,看似“吸血不多”,实则“痛痒一片”;有的怀着随波逐流的想法,法不责众的侥幸,结果小滑坡演变为大塌方,不得不吞下难咽的苦果。

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不以“别人不知”放纵自己、不以“无关大碍”迁就自己、不以“小事无所谓”放任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不以“一次没关系”原谅自己,做到时时严、处处严、事事严,防止一念之差,酿成终身大祸。

管住自己,管一时容易,一辈子守住大节、不失小节很难。郑培民办事公正,“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理由,不给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陈玉晋不怕考验,“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寸方规”……他们皆是保持定力的典范。

如果说做到“万无一失”,是一种能力;那么懂得“一失万无”,便是一种境界。“小我”不尽责,就难成就大我。有人违纪违法了,怪“党组织没有及时提醒”。其实,如果要怪就只怪自己没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没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党员领导干部,一辈子不破底线,靠纪律,也靠理想;靠他律,也靠自律;靠底线,也靠高标准。党员干部自觉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持之为明镜、内化为自觉、升华为信条,才能在赞扬声中保持淡然,在奉承声中保持自警,在诱惑面前保持坚贞,以清心抵制浊气,以正气充盈人生。

“小演员”也要当好“大角色”

文丨 陈金太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部戏中有主演,也有小角色。主演自然是剧中焦点,出彩机会多,给人深刻印象。但主演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是更多的“小演员”构成了一部戏。所以,“小演员”也要“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当好“大角色”。

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在人民面前既是 “小演员”,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在人民面前又是“大角色”,责任与使命,尽责履职,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从“小演员”做起,在平凡中做好自己,才能为实现不平凡奠基。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雷锋,一个伟大的名字。但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只算一名“小演员”。他坚持一辈子做好事,他始终诠释的是好人的“大角色”,铸成了一座丰碑。他的事迹家喻户晓,他的精神代代流传。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我们要甘于平凡,在普通的岗位上绽放出熠熠生辉的光芒。但有的同志思想“总开关”出了问题,付出了就只想到回报,如果组织没有给自己晋升和提拔的机会,便为所欲为,步入歧途。这样的“小演员”纵然有多好的演技,却终究只是演戏,并没有追求“小演员”艺术背后的光芒。

以“大角色”的目标为前进的动力,做出类拔萃的自己,为人生出彩助力。工作中,各项各业都是构成伟大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力量,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工匠精神。科学家的志向是在研究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技术工人就是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领导干部就是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教师的职业就是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栋梁人才,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等等。我们都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职业,只要埋头苦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大角色”。

复旦大学教授钟扬,有一句名言:“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新时代属于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属于每一个为了梦想而打拼的中国人。戏如人生,每一个人都是人生的主角,我们也要甘做这场戏的“小演员”,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只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认真践行忠诚、干净、担当,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答卷。

中国对“洋垃圾”说不

文丨 艾 桐

2017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应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引发广泛关注。堆积如山的垃圾令许多国家直呼“吃不消”,甚至招致某些国家的无理指责。然而,人间自有公道在。有理性的声音指出,世界应该对中国“心存感激”。

去年7月,中国宣布对进口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大幅调整,并通知世贸组织将禁止24个类目的可回收及固体废弃物的进口。此禁令推出之初,令某些“洋垃圾”输出国傻眼,担心由中国进口的废弃物,尤其是低端材料,从此将无处可去。

对于那些原本依赖中国来消化其塑料制品的国家来说,需要寻找替代方案。他们面临的危机是由中国在制造业里的主导地位,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这一废弃物回收市场的过度依赖引起的。虽然各国对此怨声载道,且垃圾处理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中国切实为全球生态安全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洋垃圾大肆进入中国。比如:名列前茅的广东汕头贵屿镇、清远龙塘镇、南海大沥镇,占全国电子洋垃圾进口市场的半壁江山。电子洋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在经过简单拆解后,会给环境造成多年难以根除的污染,其毒质会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事实上,从重工业、原材料处理到纺织业,发达国家将污染转移到他国。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中国,孟加拉国一些纺织厂流出的废水也严重污染了河流。但中国针对“洋垃圾”的禁令为改变这一切开了个好头,禁令将有助于降低“洋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同时还将推动各国增强回收行业处理垃圾废料的能力。

中国拒收“洋垃圾”迫使西方开始迅速采取措施应对。部分国际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增加垃圾分类分拣设施,以满足中国对于固体废弃物进口日益严格的标准。对国内来说,停止进口“洋垃圾”也将拉动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产业发展和垃圾分类回收。以废塑料行业为例,中国废塑料年进口量从1992年的30万吨飙升至2016年的734万吨,停止进口后,中国废塑料企业将面临每年数百万吨的原材料缺口,需要通过国内的垃圾分类和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填补。

为人民创造美丽怡然的宜居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推动全球环保发展,共建绿色美好家园,中国正在行动。

一窗昏晓送流年

文丨 高凤平

英国首相邱吉尔说:“无书报之家,犹无窗户之室也。”可见在这位闻名世界的首相心目中,窗户是何等重要。的确,房屋如果没有窗户,不但采光不好,更少有新鲜空气。不少房屋不但有窗,而且还不止一个,就连古人造“窗”字时,也是多多益善的。

古代除下“窗”字外,还有现在还在用的“牖”以及已经不当“窗”字用的“向”和“囧”等。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在墙曰牖,在屋曰囱。窗,或从穴。”古代的房子是前堂后室,室的前窗叫“牖”,后窗叫“向”,朝上的才叫“窗”。看样子,“打开天窗说亮话”,用的还真是“窗”的本义哩。

不过,如今的“窗”,早已将“牖”“向”“囧”的意思代替完了,有了统治万窗之义。合窗、轩窗、推拉窗、百叶窗、北窗、南窗……陶渊明夏天就最爱躺在北窗下,凉风习习,让人有种羲皇上人之感,真是其乐融融。

清代有识之士李渔就常在自己的窗前放置盆花、笼鸟、蟠松、怪石,并不断变换它们的位置,让自己的窗户成了一件心仪的艺术品,供自己悦目,供自己赏玩。他以“巧思”把窗变成“梅窗”“扇形窗”,“坐于其中”,看窗外“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的樵人、牧童、醉翁、游女,他认为窗户就是一幅“天然图画”,而且“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一日之内”,就可以现出这样的图画“百千万幅”。所以李渔不但把自己创作的“尺幅窗”称为“无心画”,还把自己的书斋定名为“浮白轩”。

喜欢在窗上搞艺术创作的,还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县官郑板桥,他在自家两间茅屋的窗前,置一小榻,竹阴乘凉,舒适无比;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其两头,横贯以为窗棂”,然后糊上洁白之纸,“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鼕鼕作小鼓声”。这些不仅给寒冬里的郑板桥带来许多乐趣,更让无师自通的郑板桥画艺大增。

有人认为窗的最妙之处是听雨,此话更是不假。春雨绸缪,如琴如瑟;夏雨滂沱,如钟如鼓;秋雨萧索,如箫如弦;冬雨淅沥,如磬如铃。清代文人蒋平伯和妻子秋芙就喜欢隔窗听雨,妻子死后,蒋平伯在他的回忆录《秋灯琐忆》中说,每当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都会想到自己的妻子,想起与妻子一起隔窗听雨的情景,“心与俱碎”。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不喜欢窗的文人还真不多。站在窗前,放眼望去,云卷云舒,尽收眼底,心情顿觉舒畅,胸怀倍感开阔。窗,不仅仅是房子的眼睛,也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襟胸。

猜你喜欢

洋垃圾小微贷款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小微企业借款人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亮剑:对“洋垃圾”再说“不”
中国“洋垃圾禁令”让欧美紧张
旧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