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视域下英语“写作坊”活动设计与实践
2018-04-19吴一穹
◎ 吴一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提到:“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1]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知识获得中较为缺乏的是实践体验类经历。而基于体验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心理、思想及情感的感受,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相异构想,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共12处提到了“体验”一词,由此可见,“体验”一词应当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新起点、新方向、新趋势。
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其一,从学生角度来看,写作是英语语言技能中的一项输出活动,且是一项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活动。因其难度高,学生多有畏难情绪。其二,从教师角度来看,如今的英语教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教学研究较多,而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方法与途径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例如: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加入学习体验活动,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学堂”的研究更是一片尚待开发的领域。[2]
学习活动设计是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学习活动设计时还应当关注到活动的针对性、一致性和连贯性等要求。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融入写作教学中,并形成集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方式于一体的学习活动链,是笔者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话题。在认真学习了露西·考金斯(Lucy Calkins)的《写作教学艺术》一书后,笔者基于KOLB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以英语“写作坊”活动为尝试点,对写作教学体验活动的设计路径及实践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写作坊”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体验理论与活动理论的结合
“写作坊”活动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学习四环节”而设计的,同时又呼应了活动设计理论所强调的“三个统一”。[3]首先,“写作坊”活动强调内部活动主动性与外部活动必要性的统一。活动关注有意识的学习,强调外部体验过程的内化。其次,“写作坊”活动兼顾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活动设计一方面使得教学过程更为可控,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写作的微技能。另一方面,“写作坊”活动也强调学生因差异而产生的“相异构想”。活动尊重学生个体“体感”的不同,并希望解决如今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通病。最后,“写作坊”活动强调个体建构与群体建构的辩证统一。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实现着与自我、与伙伴、与教师、与教材等的交互,通过群体构建改变学习者知识意义构建的不准确性和模糊性。
二、“写作坊”活动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写作坊”活动的内容梳理与分析
根据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规律,笔者将初中四年教材中的写作内容进行话题分类,大致可分为生活体验类、科普体验类、体裁体验类和文化体验类。预备年级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围绕自身体验展开写作,因此写作话题以生活体验类和科普体验类为主。初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科普类话题增加,并加入了体裁体验类话题,以此丰富学生写作经历。初二年级增加了体裁体验的种类,并初次涉及文化体验类话题。初三年级话题较为平均,各个体验种类都有所涉及,尤其是体裁体验种类增多,这为高中阶段的英语写作做好了铺垫。
(二)“写作坊”活动的流程建构与安排
“写作坊”活动并非是孤立的独立活动,而是一组任务型活动的集合。在实验阶段,笔者一周开展两次“写作坊”活动。一般一个单元7个课时,“具体体验环节”一般半个课时+3天的课后作业;“观察反思环节”一般半个课时(方法指导)+小组内同伴面谈(课后不少于30分钟);“归纳总结环节”中微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而展开的写作技能指导,一般30分钟。“实践检验环节”的作文修改紧接着上一环节,一直延续到课后回家作业。体验式“写作坊”所占用的是2个课时的写作课+n段课后的学习时间。
三、“写作坊”活动实施的案例呈现
《“语言体验”的教育学理论研究》一文中分析了体验和语言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体验为基础的“语言能力发展”模式。[4]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听、说、读、写”写作技能组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笔者运用多元促写的方式,来设计“写作坊”活动,以《英语(牛津上海版)》8BM2U5 Describing a hotel room为例。
(一)第一环节:情景创设
创设写作情境:友好学校的学生Ben将于下个月来到上海,学校已经为他订好了宾馆。你作为接待学生,需要写E-mail向他大致介绍一下宾馆房间。
运用视觉和听觉体验,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一段宾馆房间的视频,视频里面可以看到详细的房间布置。学生边看边完成活动单。完成活动单后,通过小组交流和班级分享,了解宾馆房间内的摆设。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就“Describing a hotel room”为话题写一篇描述性文章。
【分析】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方式,直观了解宾馆房间的摆设,并通过画出房间物品图的方式,复习已有的语言知识,为写作做好铺垫。
(二)第二环节:观察反思
学生将习作带到小组进行同伴面谈(peer-conferring),此处阅读者作为Ben对所描述的房间进行提问,而作者则记录下相关问题,并给予回答。此处,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反思文章中可以改进的地方。
【分析】由于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在宾馆居住的经验,所以彼此间的面谈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并且以读者的角色进行提问,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得学生所写的内容更具针对性。笔者发现,一些可以避免的语法错误也会在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学生更愿意听伙伴的建议。
(三)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笔者在批阅学生初稿和翻阅学生第二环节活动单的基础上,结合写作微技能的具体分类,将这节写作课的写作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为帮助学生了解空间顺序的重要性上。
笔者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篇范文和一篇学生习作,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两者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归纳描写空间应该使用的顺序。通过笔者提问的引导,学生归纳出空间顺序的三个方法: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中间到两边。然后笔者引入了空间顺序中帮助文章阅读起来更为通顺的连接词,学生根据微课程所学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分析】此处,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让学生比较文章,并自己归纳写作规律。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归纳的知识点掌握更为牢固。实践中,笔者也发现,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策略,自己归纳总结写作微技能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参与度也更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初中学生仍处于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及时引领,因此备课时充分的预设和充足的问题储备非常重要。
(四)第四环节:实践检验
此环节中,笔者通过“以说促写”的方式,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模拟电话的情景,一位学生饰演外国学生Ben,另一位学生扮演接待学生,将学生的作文改编为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以说的方式进行作文的展示。在展示的小组中,学生不仅能运用第三环节微课程中所学到的空间概念进行宾馆房间的准确描述,而且还加上了不同房间物品的用途。笔者认为这离不开第二环节同伴面谈中所获取的间接经验。在对话过后,让学生最后誊写自己的作文,并签名确认终稿。
【分析】实践检验是对整个“写作坊”过程中所学、所感、所悟的整体运用和检测的过程。最为重要的是赋予学生写作的意义,需要帮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写作是基于情景的,且是对你的生活有帮助的。作为一名作家,你需要对你的文章负责。“说”在这节课中,只是产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一切都是为培养不断成熟的写作者。
四、“写作坊”活动实施的效果反思
经过一年多“写作坊”活动的实践,笔者在任教班级已初步创设一个充满文学气息和信任氛围的读写社区[5]。学生感知到“写作坊”是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开始对写作产生兴趣。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写作坊”笔记本,逐步习惯于独立写作和同伴面谈,并能在写作坊的不同环节自由切换。
生活处处是素材,“写作坊”活动帮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笔者发现,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写作不仅是记录生活点滴的过程,还让点滴的记录把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此外,与一周教学主题相关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写作愉悦感[6]。微课程给学生写作输入了话题、技巧等内容知识,同时体裁意识得以有效构建。观察反思、同伴面谈提供了及时、直观的反馈,独立写作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工作坊形式营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此外,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研究者将衡量指标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定性,即体验式“写作坊”对于学生理解认识和情感态度影响。具体内容有学生的写作态度、作者意识、读者意识、自我效能、写作能力、合作学习和过程性意识。二是定量,即学生的学业水平,尤其是写作水平情况。相关写作指标的检验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写作态度,t检验的双侧Sig值0.000<0.05,即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认为英语体验式“写作坊”在后测时比前测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态度。同理,学生的作者意识、读者意识、自我效能、写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过程性意识在后测时都比前测时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表1 学生写作指标前、后测t检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对于内容分,t检验的双侧Sig值0.000<0.05,即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认为英语体验式“写作坊”在后测时比前测时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分。同理,学生的其他写作单项成绩,包括语法分、连贯分、写作总成绩和英语综合成绩在后测时都比前测时得到显著提升。
表2 学生写作指标前、后测t检验结果
通过“写作坊”活动的设计与研究,无论是学生的反馈还是学生的感受都给了笔者继续探索的信心。在未来,希望学生们能逐步形成“体验—观察—概括—实践”的写作过程,且这个过程是轻松、流畅和有弹性的,并让学生习惯于问自己“What might I make of this?”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Bergsteiner H,Avery G C,Ruth N. Kolb’s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critique from a modeling perspective[J]. 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2010(3).
[3] 孙海民,刘鹏飞. 以活动理论审视学习活动[J].中国电化教育,2015(8).
[4] 邹为诚,刘蕴秋,熊淑慧. “语言体验”的教育学理论研究[J]. 中国外语,2009(6).
[5] Calkins L M. The Art of Teaching Writing[M].Portsmouth,NH:Heinemann,1994.
[6] Jasmine J,Weiner W. The effects of writing workshop on abilities of fi rst grade students to become con fi dent and independent writer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35(2):1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