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2018-04-19李秀银于素贞赵淑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脊髓

李秀银 于素贞 赵淑香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脊髓损伤(SCI)是指因受到各种因素所致的脊髓功能以及结构损害的一种疾病,临床常见并发症为神经源性膀胱(NB)[1-3]。数据资料表明[4-6],在SCI患者中,NB患病率约为90%。SCI后NB可损害患者上尿路功能,严重情况下会诱发肾衰竭,若未及时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针对这类病患,临床大多采用药物、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未到理想状态。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体表神经电刺激在该病中被应用,它可对患者盆腔组织起到刺激作用,从而影响神经通路,促使膀胱功能得以改善[7-1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在SCI后NB中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10—2016-10 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6例SCI后N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选病例分为常规组(53例)和研究组(53例)。纳入与诊断标准:(1)经MRI、CT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2)病情比较稳定,意识清楚;(3)对本次研究的治疗方式无禁忌证;(4)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2)患肾炎、肾积水等肾脏疾病;(3)伴有严重感染;(4)精神异常,无法配合调研;(5)已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其中常规组女13例,男40例,年龄19~67(40.32±10.13)岁,病程(2.29±1.13)个月。研究组(功能训练+体表神经电刺激)女14例,男39例,年龄19~69(41.21±9.17)岁,病程(2.47±1.54)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给予常规的矫形器装配、营养神经药物等基础治疗的同时增加膀胱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盆底肌功能锻炼、按摩膀胱、肛门收缩等训练,1次/d,每次训练时间为30 min。叮嘱患者定时饮水,每隔4~6 h,需为患者进行1次导尿,当患者排尿时,采用听流水声的方式促进排尿。另外,医师要为患者制定饮水计划,于饭后饮水200 mL,每日饮水量需达2 000 mL,以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为依据明确导尿频次,重建膀胱平衡。

1.2.2 研究组: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电刺激治疗(ES-420型 日本伊藤超短波株式会社),频率、间期分别为20 Hz、0.3 ms。于S2骶后孔安放负极,S4骶后孔放置正极,刺激骶神经;于太溪穴放置正极,足底掌面放置负极,刺激胫神经。在操作过程中,医师要合理调整刺激强度(从小至大),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当出现不适症状时,需停止操作。电刺激治疗频次为5次/周,1次/d,30 min/次。总疗程4周。

1.3观察指标

1.3.1 尿流动力学:利用尿流动力学分析仪予以评估,于患者排尿后,取截石位,选取直肠、尿道部位,将导管置入,将测压电极安放于肛门括约肌部位,明确残余尿量。操作人员对注水导管进行连接后,取适量生理盐水滴入,并对尿流速率最大值、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残余尿量等尿流动力学指标给予详细记录。

1.3.2 生活质量[12]:采用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量表)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各项总分均为100分,生活质量与分值成正比。

1.3.3 治疗效果[13]:根据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标准。显效:小便无异常,当有尿意时,患者能自控,不存在遗尿、滴尿现象;有效:当产生模糊尿意时,患者能自控,有遗尿现象;无效:与治疗前相较膀胱功能无变化。

1.3.4 排尿日志:包括每日的尿失禁、最大尿量、单次尿量、排尿次数。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如表2所示,2组治疗前尿流速率最大值、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残余尿量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流速率最大值、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等尿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74量表评分比较如表3所示,2组治疗前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量表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量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74量表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如表4所示,2组治疗前每日尿失禁频次、每日单次最大尿量、每次单次尿量、每日排尿次数等排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每日尿失禁频次、每日排尿次数等排尿情况较常规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每日单次最大尿量、每次单次尿量等排尿情况显著较常规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14],人的生理排尿模式会受到如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的舒张、收缩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除此之外,中枢神经系统(脊髓控制)也会对排尿模式造成影响。一旦中枢神经受损,则会导致与其对应的调节功能异常,从而出现NB(神经源性膀胱),诱发排尿功能、膀胱贮尿功能障碍[15-16]。NB在SCI(脊髓损伤)患者中比较常见,如果未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可引起肾积水、尿路感染等疾病。病情严重甚至会演变成肾功能衰竭,增加患者临床治疗难度[17-19]。因此,临床需采取治疗措施,改善患者控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增加单次排出尿量,减少排尿次数。

目前,电刺激治疗在SCI后NB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它能刺激神经中枢、神经纤维,对神经通路直接发挥作用,能够提升膀胱排尿、储尿功能[20-22]。体表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常用电刺激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不侵入等特点,可促使膀胱最大容量提升,调节膀胱括约肌活性[23-25]。采用体表神经电刺激法对人的胫神经(内踝侧)进行刺激,能够抑制SCI逼尿肌活动[26-28]。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4.91%,表明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组治疗后尿流速率最大值、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治疗后尿流速率最大值、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能够增加患者排尿速度,增强膀胱储尿能力。2组治疗后残余尿量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研究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值显著低于常规组,表明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能够减少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增加患者单次排出尿量,减少患者尿潴留情况的发生。2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量表维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量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2组治疗后每日尿失禁频次、每日排尿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研究组治疗后每日尿失禁频次、每日排尿次数等排尿情况减小幅度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能够减少患者尿失禁频次和排尿次数。2组治疗后每日单次最大尿量、每次单次尿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多,研究组治疗后每日单次最大尿量、每次单次尿量等排尿情况增加幅度较常规组显著增大,表明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能够增加患者每日单次最大尿量和每次单次尿量。与陈立霞等[29]的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该研究显示低频电刺激配合常规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和尿意习惯训练能够增加患者排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增加单次排出尿量,升高膀胱内压力。

研究证实,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能够进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改善,提升生命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30]。综上所述,不同治疗方式在SCI后NB治疗中所获取的疗效具有差异,以往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欠佳,通过在此基础上采用体表神经电刺激法能获取更确切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王晶,焦永波,刘春茹,等.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87-90.

[2] 陈爱连,胡振江,符文君,等.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 154-1 157.

[3] 曾祥新,孙忠人,尹洪娜,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1):60-62.

[4] 杨凤翔,王成秀,李娜,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5,30(2):389-392.

[5] 何晓庆,马燕兰,张铁松,等.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住院患者间歇导尿应用情况调查[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6):547-551.

[6] 崔颖,郭宝.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550-551.

[7] 陈爱连,胡振江,符文君,等.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10):58-60.

[8] 娄天伟,田梦,高振梅,等.温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0):840-843.

[9] 康玉闻,金中华,沈楚龙,等.电针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7,38(16):50-52.

[10] 庞灵,郭惠玲,刘花,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8):94-95.

[11] 张晓菊,李美妮.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西医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7,30(3):128-131.

[12] 樊帆,汤爱玲,叶文琴.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评估及分类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1):8-11.

[13] 秦江,赵亚杰,石秀秀,等.不同时期针刺介入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2):132-136.

[14] 方芳,赵继华,封亚平,等.膀胱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4):520-522.

[15] 张红,刘智利,李晓莲,等.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间歇性导尿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3):3 334-3 338.

[16] 赵蕊,马燕兰,石秀秀,等.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排尿方式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7):2 222-2 225

[17] 石秀秀,秦江,胡鸢,等.膀胱安全测定装置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4(10):779-784.

[18] 钱宝延,蔡西国,马玉娟,等.电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50-53.

[19] 刘良乐,戴鸣海,汤呈宣,等.电刺激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2):1 420-1 423.

[20] 刘强.探析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安全性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4):69-71.

[21] 唐虹,杨廷彦,常有军,等.盆底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41(11):1 314-1 317.

[22] 杨美英,藏苑彤,吴丽娜,等.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38(s1):189-191.

[23] 崔颖,郭宝.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550-551.

[24] 陈国彬,文超,康健,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69):51-53.

[25] 潘胜桂,陆红,刘忘萍,等.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4):453-455.

[26] 曾祥新,孙忠人,尹洪娜,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1):60-62.

[27] 张燕琴,李晓萍.SSP低频电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2017,33(15):103-105.

[28] 朱振杰,邢钱伟,郭爱松,等.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9):1 046-1 047.

[29] 陈立霞,张杨,岳寿伟.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8):55-57.

[30] 杨幸华,燕铁斌.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电刺激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9):645-646.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腹部定时定向多频振动按摩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