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建议

2018-04-19黄明安陈钰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总和生育率人口老龄化

黄明安,陈钰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65)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过大的现象[1]。关于老龄化的判断,还有学者提出,老龄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老年人(根据联合国规定,老年人是指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称老年比或老年系数)的提高过程或者人口平均年龄(通常由年龄中位数来表示)不断提高,就表明这个国家或者地区进入了老龄化阶段[2]。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只要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就表示其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这种标准得到了我国乃至于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各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根据此标准判断其是否进入老龄化时代[3]。所以,本文用这一标准对老龄化进行界定。

根据1964—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的资料,特别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由于自从2000年开始,65岁老年人人口比重已经超过7%,60岁人口比重已经超过10%,已经充分地表明我国自从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4]。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的这一人口特征趋势是因为儿童死亡率降低的同时生育率下降[5]。

中国老龄化现状主要体现为老龄化加速、两性老龄结构失衡、地区老龄化失衡三个要点:

(一)老龄化加速

世界卫生组织撰写报告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要远远快于很多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在以后的25年里,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构成比预计划将增加1倍以上,将从2010年的12.4%(1.68亿元)增长到2040年的28%(4.02亿元)。相比之下,法国、瑞典和美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从7%翻一番分别用了85年和69年之久。这一现象表现为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总和生育率、人口平均期望寿命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者期中人数之比。本文根据《2016年统计年鉴》,以五年为间隔,1985—2015年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绘制下页图1。

自然增长率变化函数的趋势线以十分倾斜的角度向下蔓延,其拟合较好的一元一次曲线表达式为:y=-1.8486x+16.311。趋势线的斜率绝对值达到了1.8486,表明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幅度较大。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意味着我国的总体人数变少,导致我国老龄化加速。

2.总和生育率低迷。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这种生育率计算方式,并非建立在真正一组生育妇女的数据上,因为这涉及等待完成生育的时间,而是基于妇女的育龄期(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总和生育率)。因此,总和生育率可以直接用来比较相同年龄结构的女性的生育率。在人口分析上,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意义的指标[6]。根据联合国数据,以每五年为一调查对象,1985—2010年绘制下表。

图1 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单位:‰)

关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的准确计算,在我国一直都有争议。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1%人口抽查结果,表示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关于总和生育率这一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争论达到高潮。人民日报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生育水平是全球最低[7]。各位学者一致认为,虽然由于出生人口漏报等非抽样调查误差导致中国统计局的结果较实际情况偏低,但是中国确实已经处于低生育阶段(具体多低观点各异),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不会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8]。

这个指标的持续低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使得我国养老困难,也使我国经济陷入死循环。

中国总和生育率[9](单位:%)

3.平均预期寿命持续走高。平均预期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若按照某一时期各个年龄死亡率水平度过一生平均能够存活的年数,是综合反映人们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根据我国统计年鉴整理可得我国预期寿命在1981—2015年间变化(见下页图2)。其线性趋势线为y=1.4436x+66.031,其拟合程度极好,R2达到了0.9877。斜率达到了1.4436,表明平均预期寿命的走高较平稳地增长。

从世界范围来看,2010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9.6岁,其中高收入国家及地区平均为79.8岁,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平均为69.1岁。可见,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虽然比高收入国家及地区平均水平低5岁左右,但是不仅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更加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提高幅度看,2000—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3.43岁,比世界平均提高2.4岁,快了1岁左右。

图2 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变化(单位:岁)

(二)两性老龄结构失衡

两性老龄结构失衡表现为男女性之间的老龄结构差异,就中国人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而言,男性少于女性。由此数据可得出,男女性各自的平均预期寿命(如图2所示)。当期望寿命在男女之间的差异在多数高收入国家逐渐缩小的时候,这一差别在中国将继续扩大[5]。

男性寿命比女性短也就等同于在固定年龄段的老年人中,女性占的比重比男性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得到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男性8 607 680人,女性有9 051 022人,女性占比为51.26%(取4位有效数字),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占60%以上[10]。这表明,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长,男性死亡率较女性死亡率更高。据联合国估计,这一比例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将不断增加。

(三)地区老龄化失衡

图3 男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单位:岁)

地区老龄化失衡表现为,我国地区之间的老龄化程度存在差异。例如,将我国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老龄化程度就有所不同(见图4)。

图4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

由于城市的经济条件好于农村,在1993年我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低于城市,但是在1995年,农村的老年人比例开始超过城市的老年人[12]。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超过中国城市,这种现象在人口学上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造成的,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老年人由于生理或者心理的原因而留守在农村地区。另据统计发现,在2008年,中国城市和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人分布占人口总数的9.66%和9.79%[13]。据估计,至少在未来20—30年之间,这一城乡倒置现象不会得到改善。但是,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是初级社会的规律性现象,未来由于我国制度和经济条件的高度完善,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的老龄化发展程度将会趋向一致,城市的老龄化水平会反超农村的老龄化水平。

二、老龄人口存在的问题

老龄人口由于年纪渐渐增大的原因,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沉重,以及经济上的压力。

第一,心理负担加重。由于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快,社会上对于老人的态度并没有完全端正,由于老人劳动力弱或者完全丧失,使得老人难以得到尊重,甚至打骂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对老人造成了心理伤害。以及由于城镇化的加快,造成老人留守现象严重,形成“空巢老人”现象。据统计,2010年,“空巢老人”至少有6 2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3[14]。

第二,身体负担沉重。由于中国老龄化的加速直接导致的就是人口的健康状况的改变,由于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诸如心脏病、癌症、关节炎和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病患者的数量也持续增加。据联合国估计,由于中国老龄化的影响,到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不同性别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也称为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将会持续增加。同时,还会对我国的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体系提出巨大挑战(见下页图5)。

三、建议

第一,改变对老人的歧视心理。减轻老人的心理负担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老人的歧视心理,建议国家需要多开展关于尊重老人的心理讲座,同时多开展慰问老人的爱心志愿活动,将爱心和温暖送进老人家,从根本上改变老人面临的舆论环境。

第二,“医养结合”以缓解老人的生理疾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在更新养老服务内容之后,更加重视老年人健康与医疗服务,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16]。建议首先在政策方面,要积极鼓励“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培育,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养老服务业,开办老专门针对老年人服务的社区医院或者护理机构,支持养老机构来设置医务室、护理站,为老年人提供养病和休息的一体化服务[17]。同时,要加快全国范围内的医保通用,方便老人异地就医。

第三,加大卫生投入满足老人就医需求。由于政府财政拨款不足使得医疗机构盈利来源就是医院和卫生本身,医生在看病开药的时候就会为自己争取利益,导致患者的经济负担变重。医院很难再承担救死扶伤的使命,而是一个谋取利益的场所。政府需要适当加大卫生投入,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18]。

图5 中国老龄化的影响——到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不同性别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人数[5]

参考文献:

[1] 耿庆霞.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J].中国城市化,2016,(4):65-67.

[2] 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 符琼.人口老龄化研究述评[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3):93-96.

[4] 政策研究室子站.发改委:发展养老服务业绘就魅力夕阳红[EB/OL].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2017-01-05.

收集素材是编写案例库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高质量的案例需要充足、详实的素材。在案例库建设中,素材收集耗费了课程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困难的阶段。其次案例不能机械的堆积在一起,需要有条理的整合,整合的前提是有一个平台,即有合适的案例库框架。

[5] 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R].2016.

[6] 杨鑫,李通屏,魏立佳.总和生育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7,(6):59-62.

[7] 中国网.生育水平全球最低,去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EB/OL].中国青年网,2016-12-04.

[8] 和讯名家.生育水平全球最低,聚焦人口总和生育率真相1.047到底离实际有多远[EB/OL].和讯网,2016-11-23.

[9] 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12 Revision,New York,2013.

[10]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

[11] 杜鹏,王武林.论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J].人口研究,2010,(2).

[12] 谢建军.试分析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城乡差异转变[J].知识经济,2014,(13):62.

[13] 谢晓梅.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分析[J].商业文化,2015,(18):25-26.

[14] 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变化[J].中国社会保障,2013,(11):13-15.

[15] 黄毅,佟晓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1):53-55.

[16] 黄佳豪,孟.“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63-68.

[17] 曹清.卫计委:中国老龄化较快给卫生服务资源带来巨大挑战[EB/OL].全国老龄办官网,2016-03-08.

[18] 钟一范.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16,(25):152-153.

猜你喜欢

总和生育率人口老龄化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巧解最大与最小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扑克牌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外籍妈妈提升德国平均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