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化融合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基于文献分析视角与制造业企业调研案例

2018-04-19邢新欣张焱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技能制造业融合

邢新欣,张焱

(北京市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100006)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其实质是工业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工业信息化的过程,达到建成信息化工业的目标。党的十五大到十八大对两化融合的理解与表述都在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围绕两化融合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一、两化融合研究概况分析

本文以“两化融合”为检索词,在CNKI的“高级检索”中进行“主题检索”,发表时间截至2017年8月21日。共检索出4 806篇文献(见图1),各年度文献发篇量分布不均。2008年,相关文献发篇量为206篇,是上一年发篇量的近30倍。这主要是因为2007年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两化融合”这一概念,因此在2008年出现了研究成果的集中爆发。2015年,两化融合相关研究成果创新高,增长到713篇。因为这一年,《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地方和企业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系列推进方案和配套措施,提升了两化融合的研究热度。

图1 2005—2017年两化融合相关研究发篇量年度趋势(单位:篇)

在研究层次的分布上,占比最多的是行业指导类研究(社科),占66.36%;其次是政策研究(社科),占9.61%;第三为基础研究(社科),占8.84%。

在研究机构的分布上,贡献相关文献数量前十位的机构分别为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邮电大学、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工业报社、南京大学、西安邮电学院、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吉林大学。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两化融合相关研究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受政策影响较大,文献发篇量在相关政策出台前后,会有显著的波动;二是两化融合的研究现阶段仍然围绕行业指导和政策研究为主,以探索两化融合领域内形而上方面的内容占到八成以上;三是在研究机构中,研究主力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中,发篇量最多的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8篇),位居30名。

二、两化融合的关键词分析

1.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关键词矩阵。本文以关键词分析作为探讨两化融合研究领域的微观切入点。鉴于篇幅所限,本文特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21日,因为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出台,提出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主线。两化融合从概念、理论和发展方向都有了清晰的定位。利用文献题录统计分析工具,本文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21日期间发表的、被知网收录的1 504篇文献中的关键词频次进行分析。因篇幅限制,本文选取频次大于等于15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见下表)。

两化融合关键词词频统计表(频次≥15)

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将1 504篇文献的题录进行提取,先后进行“字段提取”“频次统计”,最后完成“矩阵生成”。对应上文选取的35个关键词,本文将生成的关键词矩阵进行删减,形成了35×35的关键词矩阵。

2.关键词共现网络。利用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分析系统,将上文所述的35×35的关键词矩阵利用Ucinet进行贡献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见下页图2)。

在对两化融合的关键词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微观层面上,两化融合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在两化融合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中,按照词频从高到低排序,前三名的是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中国制造。这些关键词属于我国两化融合的战略方向;物联网、信息化、信息技术也是两化融合研究领域词频较高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属于我国两化融合的手段范畴。

其二,跟工业化息息相关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工业转型等关键词则位于关键词共现网络的边缘。

其三,工业化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位置已经非常边缘化了,两化融合研究领域中,对工业化的研究与讨论较少。

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三、制造业企业推进两化融合情况调研案例分析

制造业一直是工业领域的重点行业,它不仅是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也是两化融合战略的发展主线[1]。因此,本文在北京市选取五家规模、性质不同制造企业,就企业对两化融合的认知情况进行走访座谈。

在走访座谈中,五家企业参与座谈的代表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里,企业对两化融合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解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学习讨论。对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两家企业表示参加过相关培训,其他3家企业则未参加过。在实际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1.设备升级困难多,资金成为拦路虎。走访的5家企业在座谈中均表示,设备升级改造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这部分资金的投入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成本回收,这给企业在设备改造升级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导致企业放弃在这方面的巨额资金投入。但座谈企业表示,会在研发和生产环节会进行局部自动化,甚至智能化改造。

2.人才培养存缺口,激励机制不活跃。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已经是各行业各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制造业在落实两化融合过程中,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样存在。在座谈的5家企业中,除了唯一一家民企没有提出人才紧缺问题,其余4家国企均提到人才紧缺长期困扰着企业。企业表示找不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企业培养出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又留不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

3.概念多但解读少,企业困惑不理解。在走访座谈中,企业普遍反映有关制造业的新概念很多,专家对这些新概念的解读各有不同,面对变化多样的新概念和变幻莫测的发展形势,企业对未来充满了困惑。一部分企业保持现状,不敢行动,而另一部分企业盲目冒进,大力投资。

四、两化融合发展思路与对策

1.在政策引导上,鼓励国有企业探索改革机制,激发企业双创活力。民营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体制相对灵活,企业内部的双创活力带来的企业效益显著。例如,鼓励公司内部创业团队进驻创业园区,并为创业团队提供贷款、担保、融资、上市辅导等金融服务渠道。而国企内部的双创活力有待于进一步激活。双创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支撑企业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提高国企双创活力的还需要从股权结构到薪酬待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点燃国企人才的创业、创新热情,在实践中探索出可行的模式和样本[2]。

2.在资金保障上,多形式多渠道为智能制造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于政府而言,支持企业采用行业紧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关键重大智能装备与系统,按设备购买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进行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政府可以提供先期研发资金投入,待技术落地并产生实际效益后,回收投入的资金。

3.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促进制造业电商的健康发展。目前,制造业的网上交易监管力度不大,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些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问题仍然存在,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使得一些监管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消除制造业电商在跨境交易中存在的法律真空,也消除政府在制造业电商管理中存在管理漏洞和盲区。对于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对这些企业进行跨境电商销售方面的工作指导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税费方面的业务培训。

4.在人才培养上,培养双创人才与高技能人才是关键。两化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部门的装备、工艺及其手段等的改造,两化融合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层面问题,而更应该是一种思路框架,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革新。因此,两化融合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具备更多的创新理念,并具有将创新理念实现的创业能力。同时,两化融合所需的另一类人才是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带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助力企业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推动企业由两化融合向两化深度融合不断迈进[3]。

五、结语

德国工业4.0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面前的一次大好机遇。而两化融合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思路与实施路径。有的企业还在观望,停滞不前,有的企业则冒进投资,陷入困劲,还有一部分企业在全面分析企业优势与企业困难后,选择稳扎稳打,厚积薄发,从生产技术、生产理念、管理模式、创新业态等方面稳步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进程,为中国两化融合的发展做出了贡献[4]。

参考文献:

[1] 王亚男.两化融合中我国制造业的机遇、挑战与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82.

[2] 王健.企业两化融合与竞争力的关联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 肖彬,郭颖.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J].科研管理,2015,(S1):54-60.

[4] 李丹青.企业两化融合决策支持系统的案例推理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高技能制造业融合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