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案例分析与探究

2018-04-19土巨鸿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石板村寨规划

■王 维 土巨鸿/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即2005年10月下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被看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始。在“十一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纷纷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开始行动。如浙江省安吉县在2008年,正式出行动纲要,提出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在“十二五”期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高速发展期,海南、天津、安徽、青岛等地也纷纷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打造不同特色的乡村。2015年,结合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农业部、卫计委等部委,在借鉴前面各省份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对美丽乡村的最基本要素作了统一。

美丽乡村有十大创建模式: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业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和高效农业型。①

自2013年财政部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云南省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01.5亿,实施了1361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其中,88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实施项目986个,占项目总数的72.5%。②2015年12月29日,在腾冲举办了云南省美丽宜居村寨规划建设培训会。从2015年起,每年计划500个村(连续5年共2500个),平均每村安排200万元,每年共10亿元省级统贷专项资金,用于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对每年1000个易地扶贫搬迁新村(三年共3000个)的选址、规划及建房指导,5年共计将引导建设5500个“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美丽宜居乡村。③2016年2月,云南省发布了《云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共同努力,以县级为主体整合各级各类新农村试点示范项目和相关涉农资金,通过点、线、片、面整体推进,每年推进4000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其中1000个美丽宜居乡村典型示范村),到2020年全省建成2万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其中5000个美丽宜居乡村典型示范村),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④

从国家到省级政府政策来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发展,且指导文件相对健全。但是高职院校加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较少,参考文献更少。

(二)问题由来

近年云南省持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云南省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环境问题。到去年底,全省乡镇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38.5%、污水设施覆盖率达26.12%、自来水供水覆盖率达55.12%。⑤

可见在美丽乡村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也存在众多问题:

(1)美丽乡村大干快上,生怕落后于其他地区,在理论研究不足和政策配套不到位的情况,盲目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在““十二五”和“十三五”之间,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研究还不到位,特别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地方特色的研究,这方面的指导意见或可参考的实例也较少。

(2)内部资源摸排不准确,自身资源使用率不高。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于乡村调研不充分,对乡村现有资源摸排不准确,如可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等,对于自身资源的整合度不高。在建设过程中过度依赖外部的资金进行重建,对乡村的现有资源没有梳理和利用。

(3)重经济建设不重文化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经济建设的问题考虑较多,甚至对资源采用破坏性利用,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建设考虑不足。云南属于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少数民族较多,民族文化丰富而且灿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还做得不够。

(4)整体规划不足,重外观不重品质。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只是修几条路,盖几栋房子的事情,应该从人文、生活条件、扶贫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综合整体性规划。美丽乡村最终是为了让人民获得好的生活环境,现代生活给人民带来了便利,在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中,不是面子工程,而应该从便利性、舒适性等方面进行改善和落实。

二、高职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一)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⑥作者王卫星认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除了规模大,覆盖面广外,发展火热外,还应看到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参与部门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和标准缺失;政府唱独角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乡村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等“软件”建设不同步,美丽乡村建设局限于物质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狭小范畴等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统一标准和尊重差异的关系;牵头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美丽乡村“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二)高职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对于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宗旨的高职院校而言,为本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尽心尽力更应责无旁贷。”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农民、农户、农业企业现场提供技术服务;参与“三下乡”活动,编写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共建12396 科技服务热线, 为农民直接解答疑难问题;利用多学科资源优势,举办满足各种需要的农民和农村从业人员培训班;针对常德实际,开展服务“三农”应用技术研究。可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的做法是:以专业为依托,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015年,受云南省教育厅的邀请,发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的特点,共同参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高桥镇滑石板村(以下简称滑石板村)的乡村改造工作。在工作中,几个相关专业共同参与,一起完成此项目,不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学校,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不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学改革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三、武定县滑石板村建设概述

(一)滑石板村村地理位置

滑石板村地处高桥镇腹地,距县城武定30公里,距集镇12公里,距昆攀高速路高猫联络线7公里,108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该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25户通自来水,有5户饮用井水,有25户通电,有2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户,其中移动电话11户。该村进村道路为土路,到2011年底,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二)滑石板村区域背景与生态文化

滑石板村是一个苗族聚集的村落,村民苗族所占的比例达97%。农户25户82人(有劳动力52人),有技能特长的6人,党员3名。常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日照218.4小时,霜期约50天,平均降雨量829.5mm。全村耕地面积85亩(其中:田40为,地45亩),人均耕地1亩。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以及散养猪、牛、羊、鸡等。滑石板村虽然紧靠108国道,交通便利,但基础设施一直以来未得到改善。距离国道1.3公里的道路和村间道路均为土路,泥泞不堪,垃圾污水随意排放,住房缺乏统一规划,更无村级活动场所,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滑石板村主要的产业为种植业,外出务工收入为0元,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6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滑石板村的主要困难是农业基础设施差,进村路及村间道路差,经济收入困难。

可见,滑石板村经济落后,人居环境较差,村内外交通条件恶劣,但是村寨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苗族的风俗和手工艺还有一定的保留。在云南省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对村寨的改造升级已经刻不容缓。

四、高职院校参与滑石板村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

(1)建立多专业参与的项目组,开展实践活动。我校接到的项目任务是对滑石板村进行重新规划,改变现有村寨的生活环境。结合我校的任务,对规划设计所到的具体内容和流程进行梳理,对建工类专业进行整合,组成项目团队。

图1 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及对应专业

(2)设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组在云南省教育厅招生考试院(以下简称招考院)带领下,与滑石板村委会、村民建立了很好的沟通机制。项目组的成员来源于相关专业且属同一个二级学院,有利于统一安排、沟通。从项目启动,项目组先后8次到村寨与当地农户和村委会干部就人文、经济现状、发展设想、总规布局、民族文化等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当地的现状和农户的想法。

(3)规划先行,资源共享。滑石板村项目一开始就确定了规划先行,严格规划流程的原则。首先,为了做好规划,项目组成员分批次到村寨进行调研,同招考院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其次,项目中地籍测绘专业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驻村寨,对现场地形进行测量。项目组成员在村寨7天时间,利用全站仪、GPS,在村寨架设10个测量点,吃住在农户家中,最终获得了地形的第一手数据。项目组成员在村寨共设置了10个点,最后,对村寨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在规划中要求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挖掘现有资源,以现代理念为村民打造便利的生活环境。

(4)创建师带徒机制,营造教育氛围。在整个项目组中有两位老师负责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不仅实现了师带徒的教学模式转变,而且也是专业横向联系,共同育人的探索。老师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调研、测量、数据整理、规划设计、工程算量和计价、方案汇报的制作等。

图2 师带徒流程

导师与导师之间有交流和沟通,一个流程完成后将结果交到下一个流程,并进行技术交底,各个专业学生在项目组中保持交流。

学生从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操作到最后的熟练,到最后能熟练完成,老师不再以传统课堂的讲授为主,而是将所需要的知识整合到项目任务中,学生更乐于接受。

(5)明确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便利并重,促进美丽乡村文化传承。在项目规划之前,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后,确立村寨规划中心思想。村寨的改造以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基础,以村民生活的便利为目标,为村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收入来源,以村寨现有资源的利用来降低村寨改造成本。滑石板村现如今还保留着原生态古法酿酒工艺,在规划中将其作为苗族文化的一个缩影进行放大,专业设立酿酒坊,为休闲游客提供现场体验。滑石板村是苗族聚居的村寨,在规划中保留苗族民居文化,并进行形象统一。村寨牌坊的设计采用苗族文化里面的芦笙和牛头。村民住房坚持苗族传统民居样式,黑瓦房、五柱四挂或四柱三挂、底层为空,房前房后植物栽种凤尾竹、枫香树或芭蕉。栈道设置水车,引水上山,溪水顺道而下。

(6)深挖项目价值,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引领作用。本项目既是学校对外社会服务项目,也是学生的毕业设计,还是学生技能比赛项目。学生通过滑石板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将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也在师带徒、专业横向育人等教学模式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借着招考院的平台,实现学校对外宣传,借着技能赛平台,参赛归来组织学生分享,将心得体会覆盖到其他同学,将项目价值最大化。通过滑石板村项目,将教学内容搬到了项目中,将课堂搬到工作室和现场,将技能的培养实质化。

图3 滑石板村项目的价值

(7)不断总结,引导我校整体性变革实践。滑石板村改造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实际项目,老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基于这样的项目的,将项目进行任务划分,落脚到各个专业中,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项目组对接到具体的项目,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不只局限于一个专业,对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领域相关的知识来说是有利的。滑石板村项目组成员不仅仅只是对本专业的学习,随着交流沟通以及项目的推进,项目组成员不仅学习到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其他专业的知识。

五、高职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广与思考

(一)美丽乡村建设推广策略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不在建设,而在规划。一是美丽乡村建设不能被看作是短期工程,所以需要长期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规划,通过规划和建设应该为乡村提供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二是充分挖掘乡村的现有资源,为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规划时就应当充分考虑乡村本身或乡村周边的资源,需在规划时为乡村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点,为乡村提供自给条件。三是民族文化、地方特色的传承和发扬是规划的难点。美丽乡村规划中保留民族文化不难,重要的发扬,需与现代生活的便利相结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四是现代生活的便利性也应该是规划的重点。美丽乡村建设体现的内涵不仅仅只是外观的漂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村民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做到外观要美品质也要美。如交通、就医、教育、活动的便利等。

(二)高职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既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一所大学,有义务为社会培养人才,同时也应为社会服务和为社会做贡献。美丽乡村建设,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项目,实现技术技能的检验和落地。美丽乡村的建设作为一个落地的项目,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大学社会服务能力的体现,学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学校也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包括影响力、口碑、人才培养模式等。

六、结语

高职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也是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果。美丽乡村为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提供实际项目。高职院校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专业的服务,二者共享成果,共同促进。

注释:

①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Z].2014-02-24.

②李莎.云南3年投入百亿建设1361个美丽乡村[J].云南农业,2016(08):94.

③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美丽宜居村寨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EB/OL].云南网,2015-12-30.

④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EB/OL].云岭先锋网,2016-02-01.

⑤云南:督促整改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EB/OL].新华网 ,22017-05-23.

⑥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53(01):1~6.

⑦步洪凤,高惠林.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路径选择——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6):27~28,32.

参考文献:

[1]聂选华.云南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6,35(1):1~9.

[2]李技文.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4(04):27~28.

[3]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5~22.

[4]步洪凤,高惠林.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路径选择——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认识 与 实 践[J].新 课 程 研 究 (中 旬刊 ),2016(06):27~28,32.

[5]管佳.新农村建设中高等教育的影响与需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6]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刘相燕.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美术教育案例分析和探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6.

猜你喜欢

石板村寨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石板街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民族村寨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锅巴粥
规划·样本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神奇的石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