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维吾尔语中的模糊语
2018-04-19吴红霞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吴红霞/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当事物出现几种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研究出的是把这些状态排除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维吾尔语义模糊性是指语义所表现出的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模糊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这是自然语言自身的一大特点,是语义客观存在的主要性质之一,也是区别于人工语言、数理语言的显著特征。全世界所有语言都存在模糊性特点。思维离不开模糊性,表达离不开模糊性,生活中的模糊性无处不在。
维吾尔语中的模糊语同其它语言中的模糊语的概念和意义是相同的,本文对维吾尔语的模糊语进行了浅谈。
一、对模糊语的理解
维吾尔语中的模糊语同汉语的大致相同,但也具有其特殊的性质。
(一)相对准确性
模糊词语具有界限性,只要双方所理解的语义处在一个界限范围之内,双方就会达成共识。例如:
(你今天买了多少书?)
(今天买了十几本。)
一般来讲,这个范围在十二本到十六本之间,这是人们默约成规的,一般不会相差太远。再如:
(中国十三亿人口)
(盐少许,油适量。)
这些仅仅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精确的说出其范围那是很难的,实际交际中人们不会因为范围的模糊而迷惑出错,因为模糊和精确是相对而言的,交际中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的要求,对语言的模糊性做出控制。
(二)原型性
在谈到某一概念时,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该概念范围之内隶属度高的中央成分,即其典型成员。例如说到水果,人们会想到最常食用的苹果、香蕉、梨,而不大会想到自己没吃过的水果;再如说到餐具,我们会想到碗、筷、碟等,而不是西方人使用的刀、叉。说到干粮,维吾尔族同志会想到“”(馕),而汉族人则会想到“馒头”、“饼子”,这是由于民族的饮食文化不同,致使人们头脑中的原型也不同。
二、维吾尔语模糊性的特点
所谓模糊性,是指一个概念的中心区域基本上确定,而外延界限不明确的属性。它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的模糊性影响着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恰当的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模糊表达不但不会成为人们语言交际的消极因素,反而是人们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实际需要。
(一)维吾尔语中的话语模糊性
什么是话语模糊性呢?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者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意。在人们各种语言交际中既需要精确词语也需要模糊词语,也就是说应该精确时含糊不得,该含糊时也要模糊不明。
1、模糊性词语用于委婉的拒绝
平时经常听到各层领导乐于用一些这样的模糊语,诸如:
(研究研究)
(商量商量)
(讨论讨论)
这些都是典型的模糊词语。从语义上分析是介于“是”与“否”之间的,但从语用上分析人们更多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婉言的拒绝,另外,日常生活中还用这样的模糊语:
(看情况吧!)
(到时再说!)
(尽量办吧!)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这样的模糊语给自己留下了余地,虽然语义模糊却既能让听者明白含义,又能照顾到双方的情绪,起到了很好的交际效果。
2、涉及隐私问题时有意使用模糊语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必也无须对一些具体问题做出精确的回答,如果涉及到了个人隐私问题,我们不想让别人知道时,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巧妙的使用模糊语,既可以躲避了问题的尴尬,又能使问者明白自己的意思。例如:
(你今年多大了?)
(我今年都50了!)
这时候如果你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你就可以用开玩笑的口气模糊的回答,如果你干脆的拒绝回答,会使双方都处于尴尬的局面,甚至不欢而散。
(二)维吾尔语中模糊语的使用
在交际中我们要学会使精确词语模糊化的技巧,几乎所有的形容词、副词都具有模糊性,名词、动词、代词、数量词、介词、连接词都有这样的情形。
其中,有这样一些词:(很)(非常); (大概);(左右);(接近)
这些模糊词语使用频率较高。它们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广泛开展的实用性,可使语句显得有礼貌,是自己有回旋的余地,使许多修辞手法得以实现。语言的模糊表达法有利于提高交际效率。
1、模糊语的使用使言者显得更为生动、幽默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
(你工资多少?)
(刚好够用)
(行了,这件事你别做了!)
(你说什么呢?十朵花一朵没开,我还年轻)
这样的回答避免了直接回答的尴尬,又使回答显得幽默、谦虚。
2、模糊语的使用还起到了隐蔽、掩护的作用
两个人谈话如果不愿让在场的其他人听懂,往往也要使用模糊语,例如:
(我到那边去过了。)
言者故意不说明具体的地方而说(那边),这样可以起到掩护作用。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维吾尔语中的模糊语的探讨和分析,表明了维吾尔语中的模糊语同汉语中的模糊语是基本相同的,模糊性与精确性两者是对立的、辩证统一的、互为依存的,精确中有模糊,模糊中有精确,他们为语言系统描述我们的世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承兴.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张乔.模糊语义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刑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孙威章,吕明臣.社会交际语言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7]黎运汉.语言风格学[M].广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