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助推河北高质量发展
2018-04-18蔡如鹏
蔡如鹏
雄安新区正在成为河北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长许勤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北团开放日上表示,未来雄安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必将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河北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
在当天的会议上,许勤还表示,河北省当前处于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爬坡过卡的关键期,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障碍,靠的就是高质量发展。
他说,当前河北经济发展主要有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高标准规划好雄安新区建设。
据悉,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当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雄安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汇聚了全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和团队,规划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经过了反复论证修改,取得重要进展。
“现阶段正继续深化规划内容,完善规划体系,确保雄安新区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陈刚说。
2月28日,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已正式开工建设,并将于2020年底投入使用。
对此,陈刚解釋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既要统筹谋划、从长计议,同时也要不等不靠,先行启动了一批带动性强、利于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除了京雄城际铁路,先行启动的基础性重大项目还包括植树造林,去年雄安新区完成26万株植树造林工作。据悉,今年雄安新区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施10万亩植树造林行动计划,同时还将启动白洋淀的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新区规划建设的水、电等保障性工程及防洪工程。
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雄安新区不搞政策“洼地”,中国已施行的改革开放措施在雄安新区要积极施行和推进。
对此,陈刚表示,雄安新区将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他说,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我们坚持把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摆在突出位置,正在全力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研究制定支持雄安新区加快改革开放的措施,健全引进高端人才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新区开发建设的生机活力。”
陈刚认为,对雄安来说,有创新才有未来,有质量才有生命。从全国来看雄安,无改革创新,就无雄安价值。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6.5%左右。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中共十九大确定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今年的预期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低0.4个百分点,是为了转变留有空间。
对于中国多地调低GDP增速,钱颖一认为,这是地方政府进行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的变化,是一个重要信号。
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利器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和根本要求。”许勤在河北团开放日上说。同时,他强调,高质量发展也是破解河北发展难题和障碍的关键利器、根本路径。
据悉,这些年河北省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已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河北是钢铁大省,去产能特别是去钢铁产能,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
河钢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在2016年和2017年两年内压减炼铁产能260万吨、炼钢产能502万吨。
去产能后的河钢集团,不仅没有放缓前进的脚步,反而发展得更快了。从2014年到2017年,河钢集团品种钢比例由29%提升至64%,以汽车用钢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从438万吨增长到1600万吨,提升265%。
谈起这一变化,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承钢公司物流公司车辆段党支部副书记鲍守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行业要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制造。”
河北省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构建高质量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
去年年底,河北出台了《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河北制造向河北创造、河北速度向河北质量、河北产品向河北品牌转变”的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河北省出台了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对钢铁、石化、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的路线图。选取清河羊绒、白沟箱包、唐山陶瓷、辛集皮革等10个特色产业,通过“设计+”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与此同时,河北又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大数据应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先进环保等10个产业,按照构建技术产业生态链要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建未来产业技术优势。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河北省也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许勤说,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河北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牢牢抓在手上,以创新创造优质供给,以创新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
针对目前河北省市场主体偏少、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力较弱的问题,今年初,河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18年在全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的实施意见》。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召开了全省“双创双服”活动动员部署大会。
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发改委主任党晓龙介绍,“双创双服”就是促进创新创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河北希望通过这项活动,改善营商环境、增加优质民生供给、促进高质量发展。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十八大后提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2018年两会期间,不少来自河北的代表、委员认为河北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武义青委员表示,这一国家战略有利于吸引全国乃至全球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向河北聚集。“重大历史机遇有助于实现集众智汇众力,跑出河北创新的‘加速度。”
河北省廊坊市是京津冀交界核心区域,所辖10个县市区均与京津接壤。这些年,廊坊一直在积极推进与京津两地的协同发展,提升当地的发展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市长陈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全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今年,廊坊还将力争与京津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50个,引进和转化京津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5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亿元以上。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廊坊要争做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桥头堡。”陈平说。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同时,河北也在积极探索清除体制机制障碍。
不久前,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一条马路更名为“北京大道”,而更具意义的是另一条“路”的打通——异地监管。
“北京药,河北产”,此举在全国开了先河。生产地在河北,医药企业依然保留北京身份,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监管。
管理机制的创新,带来的是市场主体的壯大。截至目前,签订进驻园区协议的医药企业达102家,总投资327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市长梅世彤表示,为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不共享、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沧州专门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推动项目的落地。
梅世彤说,下一步沧州将在完善政策链上下功夫,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金融财税等方面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让资源流动更加顺畅、协同发展更见成效。
据悉,目前京津冀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领域已率先实现了突破。
据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袁桐利介绍,随着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断头路”的打通,以及津保、张唐铁路的建成通车,环京津一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通过推进钢铁煤炭去产能、散乱污企业集中治理、城市燃煤锅炉改造提升、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2017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65微克;北京现代汽车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北,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提高了6.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