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的脑洞有多大

2018-04-18李明子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张一山月宫气囊

李明子

科学家的脑洞有多大?在采访北航的“月宫一号”项目时,我有了直观的印象。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就描绘了她想象中的未来火星实验站的模样:“舱体应该是可充气的、可展开的,或是利用岩洞等天然地形的外在保护,把气囊放进去,再把生命再生系统放进气囊舱中……”

与科幻小说中绮丽的幻想或震撼的场面不同,科学家更善于在冷酷的算式和严谨的推算中创造另一种理性的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努力使脑洞变成现实。

比如,“月宫一号”内目前的种植和收获工作都是由人力完成的,但刘红说,她设想的未来空间站,这些工作将由智能机器人来完成,甚至可以实现一按电钮,烹饪好的食物直接送上餐桌。早在2009年,她已帶领团队设计了一款供载人飞船使用的蔬菜栽培机,并申请了专利。这个侧看像漏斗一样的桶型机器,集成了微重力供水、智能光照和模块化生产,所搭载的作物按从萌芽到成熟分为6个培养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就向前推动一格,以便在桶口收获的永远是成熟的作物。以生长期为30天的叶菜为例,平均每5天推进一格,收割与补充种植同时进行。有了这个基础,太空农业的智能化应只是时间问题。

光调控的自动化是另一个例证。“月宫一号”为研制“光配方”进行了大量实验。植物生长需要光,但在未来的太空站没有自然光,就需要人为制造“光”,同时又要兼顾到能源的节约与保证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目前“月宫”采用的技术,是刘红在旁听一个基因遗传论坛时获得的灵感。那个论坛介绍了“基因敲除”技术,刘红想,“为什么不把某一段光谱敲除试试?”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最终确定了 “红光+白光”LED光源组合,完成了“太空光配方”的最优设想。

当然,一个想法从脑洞变成现实,要经历漫长的旅程。“月宫一号”从2004年开始酝酿,十余年后才开始收获成果,刘红和她带领的团队付出的不只是知识、时间和辛劳,还有每个人的芳华和梦想。当然,实现梦想的激励,使他们乐在其中。刘慈欣曾在博客中写道,“没有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如现代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那样壮丽。”每一个科学家,都是这些民族神话和奇思妙想的实现者。

封面反馈

@若有所思:中国历史上,中央受到的挑战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方权力坐大使中央无力管控,进而瓦解;二是权力失控导致腐败深入骨髓,进而土崩。设立监察委,主要是为了应对第二种挑战。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张一山:过一种

有节制的潇洒生活》

张一山真的和娱乐圈的多数人不同,他有烟火气,不浮躁,他潜心做一个演员而不是明星。潇洒如他,值得让人喜欢。(LHY)

猜你喜欢

张一山月宫气囊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垂钓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目前最大火箭分离气囊
“月宫365”实验圆满成功
张一山:红与不红都随缘
张一山:说我90后老戏骨是观众谬赞了
张一山:刘星长大了
迷你救生充气囊
揭秘汽车安全气囊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