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
2018-04-18张丽芬
张丽芬
【摘要】作为教育者,学生的安全、健康是我们教育的前提,缺少了这一前提,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养成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关键词】家庭教育 生命教育 挫折教育
一、问题成因探究
1.家庭的溺爱和失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种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这类问题:(1)丧偶、离异、分居的单亲家庭;(2)父母长年不在家的打工家庭;(3)孩子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的家庭;(4)父母对孩子较为娇养,溺爱的家庭;(5)家长总找孩子毛病,动辄批评,不与孩子沟通的家庭。
前三类家庭,家长和学生的沟通较少或沟通不畅,容易使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爱,从而缺少对家庭的归属感,严重缺乏安全感,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并悲观厌世;而后两类家庭中,前者由于孩子缺乏挫折的洗礼,耐挫能力差;后者孩子容易感觉缺少理解,产生逆反心理后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2.学校的重视和忽视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更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包括生命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生命教育虽说理论上贯穿于所有科目,但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重教学,轻德育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受到重视。
虽然我国在近些年来已经加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在实际实施上,更重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恶性事故的防范自救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甚至每年的安全演练和安全教育也流于形式。在出现问题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学生自身的问题和不良信息的影响
当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一定的耐挫力,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产生极端心理和行为。
随着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学生接受的信息源越来越多,容易受到一些轻视生命、色情暴力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部分中学生不珍爱生命,或崇尚暴力极端行为,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极少数中学生甚至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解决方法初探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这一问题上,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1.针对家庭教育的问题
首先,我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将家庭教育引入班级,利用现在发达的网络和多媒体,我建立了班级群,把学生的情况随时和家长沟通,并引导家长科学的教育孩子;同时在班级安装了网络摄像头,并将网址与家长共享,这样家长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与孩子进行沟通,使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
其次,我将“感恩教育”引入班级,通过故事,音乐,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父母,感恩父母,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对亲人的亲情。避免学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的产生,也使其了解父母和家庭给予的爱,从而更加珍爱生活,珍爱生命。也更容易接受家长方面的教育。
2.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1)在教学及德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在班级管理上,针对学生不珍视生命的现象,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相应的策略。如针对课间不安全的打闹行为等,进行生命教育。
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一些生命强者的故事,如张海迪、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尼克·胡哲等,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
(2)开展实践式、体验式生命教育。生命的珍贵,无论教师用什么样话语来表达,也不如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来感悟。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来亲身参与,真实体验“真情实景”中人物的各种感情,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在此条件下了解自己以后可能遇到的挫折、困境和各种不同情境,进而养成战胜困难,逆流而上的精神;同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宽容、体谅、包容、关爱他人。
(3)切实加强挫折教育。当今的学生生活环境较为优越,父母的宠爱、物质的富足,使学生成为“家中的小皇帝”,而一旦愿望不能满足、目标不能实现,就容易悲观失落,自暴自弃,甚至思想上走进了死胡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多鼓励赞美学生,但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的不足,给出批评和指导,让学生明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从而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受挫后,老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端正态度,转变观念,学会战胜挫折,避免其产生不健康心理和过激行為。
(4)不忘加强安全教育。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是美好的,让我们用真心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感悟来引导学生解开心灵的困惑,走出成长的误区。这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本文为课题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中的子课题《中小学生珍爱生命的价值观的养成》(编号QGCG17066)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