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教育信息化,深化校本教研,创建学习共同体

2018-04-18周希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学习共同体教育信息化

周希辉

【摘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依托教育信息化,大力深化校本教研的内涵发展,创新校本教研工作方式,提升校本教研工作质量,使校本教研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校本教研 学习共同体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载体,以学校教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活动。这种教研形式强调研究的重心在学校,通过学校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使学校具备研究职能和能力,营造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部环境,使过去的教研组、年级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这无疑是推动课改的永恒动力。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它将那种过于行政式的、强调规范的组织,转化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实践智慧培养为核心的激发教师潜能和机智的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自身成长为焦点,围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借助个体和集体的智慧将公共知识和实践经验转化为个人教学风格,提升个体实践智慧,并以此来促进和丰富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索出实践智慧型教师成长的机制和途径。

一、内部互动、选择、自构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目前,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主要集中于校本研修。而校本研修的效率如何,实质作用怎样,教师的参与程度与深度怎样,一般而言,不能通过断面的展示而整体呈现出来。现在,借助于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平台,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加以把握和进行导引。构建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教师校本研修网络平台,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反思学习、名师指点、案例学习、主题学习等学习活动,是促使教师走向自主学习、反思学习、深度合作学习的专业化发展必由之路。

一是集中整合学习内容资源。学校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最好提高方式也是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课堂实录的方式,积累学习案例;通过网络课堂的方式,增加互动性的教师全程研讨课例。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微格教学,分层次课堂教学案例剖析,是教师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建立在真实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的教学研讨和主题论坛,才能使切身的“经历”“感受”和教育理念对接,从而进行观念层面的“头脑风暴”,反思自己的不足。

二是注重主题学习资源库建设。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合作研究,这是教师学习的自主性的保障,在网络的环境中,通过构建主题学习资源库,在教师的自助与互助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教师的探究热情和合作意识。目前在互联网上,有许多主题学习网站,通过学校的有效收集和整理,很容易整合进教师的主题学习资源库中,为教师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案例参考、扩展学习。

三是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和导航作用。网络的广延性、交互性、场景性等特点使教师的横向同伴学习、小组研讨得以敞开心扉,进行深度思想汇谈,而校内专家、区域教研员与大学的学科、教育理论专家等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的及时点评、案例分析、思路点拨,是校本研修平台深厚度的标志。

二、外部环境联动、策应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部分是整体的有机构成,部分之间的资源可以交互畅通地流淌,充分地交互利用,这就从客观上非常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均衡化和优质化的推广与普及。对学校的建设,从外部信息与能量的角度,提供与给予了以往所没有的强大支持和引导,在开放的系统中,更有利于学习共同体学校的发展与成熟,是建立外脑的重要措施。

(一)创建学校网络发展平台,丰富而又互惠校本教研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感悟、教育理念的洗礼与点拨,这些观念层面的思想的真正生成与建构,都是基于教育教学的丰厚积累、教学经验的交锋与碰撞、专家的针对性教学指导与理念梳理。构建教师发展网络,充分实现并拓展深化以上的功能,带动教师群体的发展与提升。

一是构建学科教学资源案例库。一方面,通过购买与合作,已经拥有了大量的优质的教学素材和学科教学案例;另一方面,通过教师推荐和专业人员审核的方式也建立了自己的学科教学部分案例资源。这些只是对比反思、借鉴使用的素材资源。我们主要倡导学科教师在教学案例上相互研讨,尤其是同科同课教师的思维碰撞,他们教学智慧的交汇,才能擦亮教师专业成长的灵感火花。

二是建立学科首席或教研员工作站。集中同一学科的教师,参与教学、教法、专业发展的研讨和交流,以学科的核心骨干成员为主要论坛坛主,学科教研员、名师、首席教师轮岗在线,组织、指导学科教师的学术研究、研讨活动。针对网上递交的学科焦点问题,定期进行会诊、把脉,并清晰地呈现解决的思路与发展的轨迹。对于区域性的典型问题,进行网上互动式培训,有效地把握和生成学科的教学智慧,促成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契机。

三是建立以学科为类别的教师博客群。教师的成长是一理性和感性交织的过程,个性的感悟,情感的沟通,自我的表达与抒发,是对自我成长的一种肯定和激励,通过学科教师博客群的搭设、经营和有效利用,能够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间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二)引入教师专业发展COP平台,促进学校校本教研专业发展

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COP平台,是一个面向积累与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支持系统,由首师大王陆教授科研团队的师生共同设计、深圳市巨龙易达网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完成的,拥有网络教研、评估服务和再生资源服务等共三大类学习支持功能,共4095种在线教师专业学习活动,是构成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工具。

在COP平台上,教师们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COP平台,给老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COP的在线杂志、COP的优质白板课大奖赛都给教師带来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里,教师的写作、设计等都会有专家的支持和助学者的帮助。教师在不断地学习、培训、比赛中,提高了认识自我的能力、增强了课题实验教师的自信心。COP的开通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教师们既可以和同行交流、学习,又可以得到专家、助学者的帮助、指导,它更为教师提供一个同侪互助的学习平台。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可以是实体的,如一个学校,几个学校的协作体,也可以是虚拟的,借助网络平台,搭建的教师学习团队。从这个角度说,基于学校的,基于学校发展协作体的,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都是实际在发生作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从发展趋势和起作用的效能来看,我们现在更加关注教育信息化所支撑的虚拟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雍潜.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培训若干问题.2012.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3]王陆.首都师范大学在“北京市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讲座.2012.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学习共同体教育信息化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