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点、线、面的群文阅读教学

2018-04-18夏爱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群文阅读教学内容

夏爱云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在展开群文教学时,教师要有关联意识,以单一课文为点,以单元内相似的文本为线,以相同的认知基础为面,通过以点连线、用线构面、由面到点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文本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思维认知,提高他们的群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29-01

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形式。在进行群文教学时,教师要有点、线、面相结合的思想,以单一课文为点,以单元内相似的文本为线,以相同认知基础为面,展开多重观照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体系,顺利完成群文阅读的任务。

一、以点连线,从教学目标展开突破

语文教材是按照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教材编者经过精挑细选,将主题或表现手法相似的几篇课文放在同一个单元中,这就构成了群文。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点”。这些“点”有许多共性特征,它们自然形成了“线”。以点连线,这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首选突破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教学的点,并将每一篇课文相似的点连成一条线,使学生有清晰的阅读思路。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共有《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这是其阅读点的相同之处。确定这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阅读点。《长城》一文,要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联想手法,要引导学生对长城进行感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颐和园》一文,要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写景状物的顺序,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秦兵马俑》要让学生抓住过渡句,了解文本的结构,感受民族文化和人民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从目标的横向比較不难发现,“观察”“描写”“民族自豪感”成为共同的学习目标。将这些点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自然有了清晰的思路。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有自身规律,以点连线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应该成为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选项。

二、用线构面,从教学内容形成突破

单元几篇课文有诸多内在的“连线”,这些“线”的综合,自然构成群文阅读的面。“面”是一个多种元素构成的集合体,体现整个单元文本的阅读价值。它具体表现为相近的教学目标达成。具体的教学内容要依据单元课文的实际来确定。因此,从内容角度进行教学,能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使他们建构完整的单元整体阅读认知体系。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四篇课文组成,集中表现了成长的主题。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妨通过用线构面的方式展开。所谓用线构面,就是针对群文的相同教学点展开集中学习,在不同的“线”上进行教学,这样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群文阅读系统。如,解决生字词,可以将几篇课文集中学习,让学生自行寻找学法,快速掌握相关的字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集中展开教学。通过对比性学习,将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这样能使学生形成更为清晰的印象。

用线构面是将群文教学目标进行集中学习探究,形成一个横切面的比较,使学生逐渐掌握文本的特点。

三、由面到点,从教学认知进行突破

由面到点是一种逆向推演,是指群文阅读教学反思的过程。群文阅读认知构建之后,需要展开验证,让学生进行反思,进一步确认群文阅读认知的普适性。群文阅读中的点、线、面是从不同维度出发得到的结论,相互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具体确认时,教师要有观照意识。

如,《白鹅》《白公鸡》《猫》《母鸡》四篇课文构成一组群文,写作对象都是小动物,其共性非常突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首先,将几篇课文通读一遍,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理清学习路线。其次,在学习认知图式建构后,教师不妨让学生对学习经历和学习收获展开反思,明确认知构建的科学性。这样,学生对题材、内容相似的课文学习就有经验优势,学会了群文阅读的方法,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给学生清晰的操作路线,并对学习认知进行反思,这样的教学带有创新性、科学性。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学习提供反思的机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认知展开确认。这样,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群文阅读学习,提升他们的阅读综合素养。

群文阅读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点、线、面结合,才能使学生把握群文的内在特质,顺利掌握阅读思维行进方向,获得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群文阅读教学内容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