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因材施教ぁ—美术基础课教学初探
2018-04-18邵静丽
邵静丽
【摘要】美术基础教学应从观念的转变做起,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多元化,对学生要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探索有效办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基础美术教育 素描 观察 因材施教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又是通向专业技能和创作的核心部分,素描学习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宽厚扎实的基础已经成为进入艺术殿堂必备的素质。因此,专业教学只有在素描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教学中往往遇到一些优秀的学生因学习过程的枯燥而放弃的情况,令人惋惜。如何改进素描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当前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基础课教学要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素描的立体感和明暗中找规律,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加以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训练:由浅入深,严格步骤
基础课开始阶段,最初要求简单些,任务单纯些,让学生画起来轻松愉快,容易引起兴趣,如果要求太多,学生感到困难,会失去信心。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为初学者设定了素描。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课程,也是一个造型初级阶段的培养课程。它不但承载着透视、构图、比例、明暗关系等一系列专业知识,还连接着造型阶段的课程铺垫。让学生明确课题任务,敲定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达到对“造型能力”和“造型语言”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形式语言的感知能力”。
在课程训练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学生的绘画步骤。作为教师,在课题的开始时要阐明课题任务、目的和方法步骤;要严格掌握学生的绘画程序。针对一些急于求成的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正确认识学习,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的努力。就像达·芬奇说的“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二、素描实践:分析比较,学会观察
正确的认识事物,在于观察。素描的实践应建立在写生基础上,对初学者来说是最基本的练习方式。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常常会发现自己所描绘的物体与实物之间有很大差距,除了对物体不够理解外,关键是观察不细心,缺乏分析比较,只看大概,没把握好物体本身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在学生写生时,对学生作品进行集中点评,对照每一个画面进行讲解和分析物体的长宽比例、大小比例、前后透视关系等,对每个物体进行高低比较和大面小面比较等,引导学生在写生中学会观察和研究。
观察力是造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判断学生的造型方法和纳入规范的重要标志之一。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必然會引导和促使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尽快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意义十分深远。
做任何工作都有一个观察的过程,从开始到完成,这个过程是不能逆转的,这就是程序性。从学习素描这个阶段来看,效果也不能一下子就呈现出来,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理解过程。物体的结构和外形、局部和整体、体积和空间,形成了素描全面性要求的原则。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每天单一的训练,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使学生们望而却步。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示范,在教学实践中一笔一笔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让学生多看多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从不会观察到学会艺术的观察,从简单的描绘轮廓到较为准确的表现形体和结构,经过长期训练就会实现质的飞跃。
三、基础教学:统一要求,因材施教
在整个基础教学中,必须有统一的要求。素描课虽然是集体上课,但讲求个别性教学,因此在教学指导上要给予分门别类的照顾,不能用“一刀切”的办法来对待每一位学生。概括地说,就是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能力等方面有个较为全面的深入了解,正确判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要首先认真钻研教材,熟知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基础,明确学习的目的、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曾经有学生对如何表现玻璃杯的质感很感兴趣,教师抓住机会不断地鼓励启发,并耐心讲解杯子的结构和绘画技巧,学生终于在作品中表现出了玻璃杯的透明和质感。其他同学也在围观中受到启发,引发热义,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对素描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了,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因材施教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我们传授基础知识时,不能要求学生画的风格一模一样,应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爱护其特点,使之逐步形成自己所独有的面貌。
美术基础课的教学,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通过对学生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探索有效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校外教育中得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