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研究

2018-04-17田冰

法制与社会 2018年9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习近平

关键词 习近平 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 理念

作者简介:田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科部讲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28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新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复杂形势,提出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新思想,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上升到指导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理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大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缘起审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是在学习借鉴世界绿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破解当下中国严峻的生态环境治理困境,所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开拓性、创造性、前瞻性的特有品质。

(一)对西方发展理念的批判借鉴

西方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解决问题的开门钥匙,无限制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掠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资源支撑不住,生态系统失衡,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倒逼下,西方国家逐渐意识到生態环境的极端重要性,相继制定实施了绿色发展相关措施,产生了循环经济理论、绿色思潮、环境伦理等西方生态文明理论。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21世纪议程》,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行为规范。2008 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单纯的 GDP 指标不再是评判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该国的绿色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是指导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南。为适应绿色发展的潮流趋势,增强生态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主动选择了绿色发展道路,从而避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工业化后绿色化的老路,这是对西方发展理念的批判性借鉴,是对西方发展理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

(二)对我国发展问题的思考提升

传统发展观的功利主义导致经济增长超越生态边界,拼资源、高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使得不可持续性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利用,出现了水土流失、资源短缺、碳排放量增多等生态环境诸多问题,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强国梦的短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培植绿色经济增长点,坚决向绿色要生产力,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转型的必然选择。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这是发展理念的重大提升和创新。“面对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推进,不断抓出成效。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的和谐有机体。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启动绿色动力引擎,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理念的经验总结和整体优化,是对我国现实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绿色发展理念所代表的绿色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然之义,是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协调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南。

(三)对马克思生态观及我党生态保护理念的一脉相承

1.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与马克思生态观一脉相承。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人与自然通过生产实践互相作用,人类通过改造自然获得生存与发展,自然界也对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侧重对立斗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保护不好,社会经济发展势必受到相应影响。在深刻总结过去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将见子打子、被动修补式的生态观转变为主动变革、积极预防式的生态观,提出人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与马克思生态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结晶。

2.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继承了以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态保护理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绿色发展思想的先河,提出了“绿化祖国”、“大地园林化”等生态环境绿色化的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环境立法的新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加强了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化合作。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吸取了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要同世界各国进行最广泛的交流合作。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升华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强调要为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空气常新、青山常绿、绿水长清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要义透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实际,要求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思维方式,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合目的性和以生态为本的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绿色发展新思维和新战略。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全局设计的宏观思考——顶层思维与历史思维

1.顶层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把绿色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之中,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协同发展、齐头并进。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从搞好顶层设计入手,将绿色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实抓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每一个环节,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从根本上遏制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历史思维。人可以从发展中获益,同时也要承担发展所带来的代价。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现代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人口爆炸、疾病肆虐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还是依靠传统的无限制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必将付出沉痛代价。因此,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倡导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方法,从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探寻中国绿色发展的合理性,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着力点与切入点思考——民本思维与精准思维

1.民本思维。接连爆发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给人民的健康生存与持续发展带来压力,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越来越强烈,环境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绿色发展的绿色福利理念,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良好的生态环境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强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发展,充分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民生本质。

2.精准思维。绿色发展如同扶贫一般,必须“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的问题导向,为当代中国绿色发展指明了适合的途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国际性的问题,必须在全球生态建设的大框架内加强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为世界能源革命吹响了号角。这体现了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和魄力,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国际视野,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能够为国际社会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有效解决贡献力量,推动与其他国家实现更好地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刚性要求思考——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

1.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障。这充分体现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法治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法律法规的构建,也注重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和效果,同时也重视绿色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提出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绿色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绿色发展,使之成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导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生态文明法律体系纳入重点领域的立法内容,从法治的高度强化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此外,《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并施行,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工作正稳步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2.底线思维。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底线思维主要体现在“生态红线”观念上,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底线。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如果越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这条生态底线,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和惩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从坏处做足充分准备,从而争取最好的结果。要严格坚持生态红线底线思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保证人民的生态福祉。“生态红线”观念蕴含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这对于推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四)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思考——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

1.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入手,强调科学把握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对立统一性,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是发展的基础条件,环境生态越良好,发展的基础越厚实,绿色发展更强调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是一种高效优质、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全面看待问题,严禁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角度进行深刻思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二者全面深刻的理解,展现了对普遍联系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娴熟运用。

2.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河流、山脉、森林等要素都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立足整体,着眼全局,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同处一個世界,在谋求本国的发展同时要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要有战略眼光,需要整体谋划,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治理环境问题,必须建立多部门协同治理的联动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整体统筹、多措并举,在绿色发展的统一行动中取得协同治理优势,保障永续发展。

三、价值归旨: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一)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当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一旦家园遭到破坏,人类就会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也就没有了归属感,更不可能有幸福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走绿色发展道路,为老百姓创造天蓝、山青、水绿的优美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为民谋福。“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努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正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高标准的重要体现。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突出了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绿色发展是一条永续发展的路子,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由之路。

(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将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到治国理政方略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为绿色新政的理论指导。为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建设、整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人类开创绿色文明发展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美丽中国新格局

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为中国梦的如期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没有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迟早会耗尽,空守绿水青山的日子难以为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复兴。实行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路径。只有实施绿色发展方式,才能凝聚一切正能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观念引领行动,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绿色发展理念必将内化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指针,成为绿色富民、绿色兴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求是.2013(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7-02(2).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