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自信心提升策略探析
2018-04-17刘晓洁管静琪
刘晓洁 管静琪
〔摘要〕通过对当下儿童青少年自信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本文阐释了儿童青少年的自信心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及自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当下留守儿童自信发展现状,提出有效提升自信的策略,为留守儿童自信心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助力于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提升,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自信心;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0-0060-03
一、自信
(一)自信的定义
在西方,自信(self-confidence)是个体信赖自己或自己处境的一种情绪或自觉。国内外研究者对自信定义看法不尽相同,本文采用黄希庭对自信的定义,即自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信任,主要体现为在个体对自己知识、能力、行为、判断等有信心,对自己不怀疑[1]。
(二)自信的重要性
自信是个体对自我的正面肯定程度,包含高度的自我接纳,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这种肯定自我的态度不仅有助于心理健康,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发现自信总分与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强迫、敌对、人际敏感和恐怖等各项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性格优势通过自信对主观幸福感起作用[2]。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儿童的外在行为。较高的自信会影响儿童做出良好的行为。而自信心越低,儿童越容易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3]。自信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效果,自信心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研究表明:不同自信水平的7~9岁小学生在学业总成绩以及在数学、语文和英语成绩方面差异非常显著[4]。对初中生的研究也表明了自信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5]。在人际关系方面,自信有助于个体减少人际困扰,自信心的提高能改善高职生社交焦虑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6]。自信影响着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专业坚持,越自信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7]。综上,自信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之一,培养自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自信的影响因素
影响自信水平发展的主要有两大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诸如:归因方式、性格、动机等。当一个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就会增强或保持自信,将失败归因为可控因素,就会保持原有的自信[8]。追求成功动机与自信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性格特征可以通过影响成就动机间接影响个体自信[9]。外部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教育训练等方面的影响。父母教养为宽容型的高中生在自信的诸多维度上得分要高于其他学生[10]。城镇学生与农村學生的自信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的自信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11]。
二、留守儿童的自信发展现状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监护人素质普遍低下、家长教育观念缺失、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注不够[12],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缺少关爱,内心可能会自卑、怯懦,严重缺乏自信心[13]。有研究表明,自信心得分按生源地从高到低排序,农村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最低。而农村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14]。留守儿童的低自尊水平、消极的应对方式表明他们自信心不足、退缩、心理应激能力减弱,不愿积极与社会接触[15]。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比较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你觉得自己有自信吗?”“你遇到困难时你容易放弃吗?”两方面的表现水平都差于非留守儿童[16]。而自信心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留守儿童自信水平需要各方关注。
三、留守儿童自信提升策略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儿童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自信心高低与后天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17]。这就为留守儿童后天通过训练提升自信水平提供了可能。研究发现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文章主要从外部因素着手,通过一系列策略,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
(一)学校方面
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建立专业的团体活动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购置齐全的沙盘、情绪宣泄、生物反馈仪器设备等专业的基础及智能心理工具;完善心理咨询教师及调研专员的培训、再成长计划,定期安排心理咨询教师及调研专员接受各种心理专业培训及心理督导体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开设具有针对性的提升留守儿童自信心的课程,以班集体为单位,由心理教师或德育教师授课:如品德课、素质教育课以及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新课改下的品德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使学生积极地学习、生活。教师通过挖掘品德教材资源、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品德课堂活动(游戏表演活动、讨论交流活动、自我展示活动等)、在品德课堂中关注情感体验、进行发展性评价等方式让留守儿童变得更出色,更有自信[13]。由心理教师或大学生支教团队教授由专业机构研发的与提升自信相关的系列课程,前后测统计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上完课程后比上课前自信水平具有显著提升。
通过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或班级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针对高中生的相关研究表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18]。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九周的自信心团体辅导,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接受团体辅导的四年级小学生自信心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且提升具有较好的持续效果[19]。在自信心培养的路径设计中,让学生在悦纳性辅导中学会做好自己,培养自我认识自信和体像自信;在鼓励性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业自信和才艺自信;在展示性活动中学会做事,培养品德自信和意志行动自信;在赏识性交往中学会交往,培养品格自信和社交自信[20]。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由专人负责,定期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团体活动:手工制作、美术绘画、体育活动、个人才能展示等,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建立自信、守信、互助等良好品质[21]。
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心理调研人员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各项心理健康指标监测,包含自信心方面的针对性问卷及访谈调查,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发展现状,并对自信心得分较低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
除专业的心理教师及心理测评人员外,学科教师同样需要接受积极心理学方面、正面管教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及教学授课过程中坚持既不骄纵又不惩罚,和善而坚定的原则,让孩子在班级中获得价值感与归属感。教学中提倡鼓励教育,以他人鼓励与自我鼓励结合,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对学生的自信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及特长,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客观公正地评价留守儿童。有研究表明,父母外出之后,老师和同伴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有显著提升,而且已有其他研究表明学校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自信提升有影响[16]。所以教师要努力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努力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加强尊重、关爱,全身心地用爱去感染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22];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班级及学校各项活动的机会等[23],以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留守儿童抚养人相关的主题培训讲座,以更新抚养人的教育观念,普及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现状,以及提供该如何更好地抚养教育留守儿童以及更好地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的方式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家庭方面
研究发现家庭养育环境中的“情感温暖”维度与自信呈正相关[3]。留守儿童的父母需要意识到与孩子长时间分离,可能会让孩子缺乏情感温暖,降低孩子的自信体验。所以如果工作允许,尽量让自己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实在無法在一起,父母需多创造与孩子见面或面对面沟通的条件,如运用现代化通信工具定期与孩子视频沟通,利用小长假多创造与孩子见面的机会。
留守儿童实际抚育人应该尝试成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即除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外,更需要呵护留守儿童的心灵成长,及时给予留守儿童爱的鼓励与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发展更好的自我认知、更好的自我评价,及更自信的自我体验。当留守儿童不再是真正意义的留守,留守所带来的孩子的自信心下降也会随之改善。
(三)社会方面
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城市接纳其就业人群的家庭整体,从而实现家庭结构常态化回归,或设置有利于促进农民返乡就业或回归农业的有利条件或促收项目,从根本上减少流动儿童数量。
鼓励开展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科研项目,支持更多的科研机构或基金会等开展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相关的心理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自信发展现状及特点,探索留守儿童自信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留守儿童自信提升的途径渠道等。只有真正走进他们,了解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助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综上,本文重点探讨了留守儿童自信不足的现状,并在提升策略中集中探讨了从学校方面更好地提升留守儿童自信的途径,通过简单地提及家庭、社会等可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希望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自信的提升提供可行方法,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陈旭.初中生自信与性格优势、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自信的中介效应分析[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3.
[3]马晓欣. 3-6岁儿童信心发展及行为问题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姜月,杨丽珠. 7~9岁儿童自信心发展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01):55-56.
[5]卢学钦, 李毓灵.初中生自信心发展特点及自信心与成绩相关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6):70-74.
[6]段润芳.自信心训练对高职生社交焦虑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7]李松桃.自我距离对自内心的影响研究[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6.
[8]秦东波,郑晓宁,黄铎,毕重增.大学生自信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9,31(12):161-164.
[9]马珺,冯泽永.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和自信的关系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9,8(07):862-865.
[10]刘丽娟.高中生自信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06):661-663.
[11]赵宏,赵芳.大学生自信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03):43-44.
[12]陈昕.浅谈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J].东方教育,2015(07).
[13]王远翠.灵动的课堂 自信的源泉——谈品德课堂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J].小学教学研究,2012(8):93-94.
[14]陈涛.班级心理辅导对初中生自信的影响[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5]程少贵,郝如虎,陶芳标.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39-441.
[16]叶敬忠,潘璐. 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人口之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7]车丽萍.自信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31-34.
[18]刘敏岚.以自信心为主题的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01):46-51.
[19]闫双红.团体辅导对四年级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15.
[20]陈道远.自信教育——素质教育新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1]张芝兰.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J].甘肃教育,2017(07):35.
[22]张国强.浅谈留守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5,(03):166.
[23]廖贵梅.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J].课外语文,2017(22):149-150.
(作者单位: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广州,510000)
编辑/赵 磊 终校/丁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