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
2018-04-17吴秀玲周建民
吴秀玲 周建民
〔摘要〕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涯探索向生涯定向阶段转化的时期,需要教师引导其明确目标,增强实现梦想的动力。本活动课通过“梦想保险单”活动,让学生建构梦想,对自我优势群进行探索,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实现梦想的信心。
〔关键词〕生涯辅导;活动设计;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0-0058-02
先分享一首西方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丢失一个钉子,最终却导致帝国灭亡,似乎不可思议,但在有些条件下却是可能的。这就是“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最初由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79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和开头的西方民谣一样,说明细小的因素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复杂的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蝴蝶效应是一点点积累的结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这和教育教学有什么关系?在教育教学中也有蝴蝶效应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教育无小事”。
隐形的翅膀
青少年学生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灿烂笑容、一句赞扬的话、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有可能在学生心里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
有個女孩,从普通的农村中学考到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这里高手太多,她一下从“学霸”变成了“学渣”:期中考试,几乎每一科她都只达到及格分数,没有任何优势。最惨的是数学,她考了59分!还差1分及格。她双手紧紧地抓着卷子,从头到尾算了一遍又一遍,看看老师有无加错分数。可数学老师怎么会算错数呢?她失望极了。但她还不死心,把卷子来来回回地看,终于,她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有一道大题,虽然她没有计算出最后的答案,但她觉得自己写了那么多步骤,起码可以得1分吧?只要1分,就及格了,那样她的心里会舒服一点。于是,从来不敢问老师问题的她,拿着卷子战战兢兢地来到了数学老师罗老师面前,红着脸说:“老师,我这里是不是可以得1分?”罗老师一开始很惊讶,看了看她的卷子,再看了看红脸低头的她,在她卷子上加了2分,写上了大大的61,并且说:“还不错,加油!”没有人知道那天晚上,女孩躲在被窝里哭了,她哭不是因为自己考得差——尽管加了2分,61这个分数还是很低。她哭是因为老师那句“还不错,加油!”因为这句话,她觉得老师并没有“以分数取人”把自己当“学渣”看,老师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她的哭是感动的哭。并且,她也暗暗下了决心:不能让老师失望!于是,她痛定思痛要改变自己之前死要面子不懂装懂的行为:以前不敢问老师问题,因为怕自己提的问题太简单被别人笑话,现在她先听别人问,慢慢发现别人的问题也并不是很高深,再慢慢地她和同学一起去问,最后发展为她敢一个人去问问题了。
故事的最后,女孩以高出重本六十多分的成绩考上了不错的师范大学,也成为了一名老师。这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又一个现实版。女孩不止一次感动地说:“如果没有罗老师的那次加分举动,如果没有罗老师那句‘还不错,加油!我可能从此真的丧失对学习的信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渣。是罗老师这句简简单单的话,给了我信心和勇气,给了我改变的力量。”在这个故事中,老师鼓励的话语是细微的缘起,但它就像在女孩心里播下了一颗力量的种子,种子慢慢长成隐形的翅膀,助女孩追梦。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像女孩这样需要鼓励的学生。然而,老师的一次错误斥责、一种冷漠态度、一个麻木忽略,则有可能成为学生生命中致命的“蚁穴”。
失败的“蚁穴”
我想起了曾经来访的想转学的小美同学。“叮——”手机响起信息提示音,一段文字映入眼帘:“从小学、初中一路杀过来,谁没担任过‘一官半职?谁没收获过鲜花和掌声?想想自己在初中时曾经有过的风光,初一是一班之长,差不多每天都要站起来向全班‘发号施令;初二开始是学习委员,被尊为‘学霸,供同学‘敬仰,深得老师喜爱……然而,上了高中,班主任居然连我的名字都记不住!失败,太失败了!老师,我想转学!”这是高一女生小美给我的微信留言。读完小美这“落魄诗人”般的惆怅话语,仿佛感受到她的落寞情绪。
就这样和小美聊开了。原来,升中考时小美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所以没什么朋友。加上她性格比较内敛,在新的班级里总觉得格格不入,和新同学玩不来。她说,最让她伤心的是班主任刘老师一点也不关心她,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在开学第二周的一次晚修,班主任照常悄悄地来到课室门口巡查,看到了在走廊上“发呆”的小美的背影。
他们的对话大致这样:
刘老师:“这位同学,现在是上课时间,你怎么到走廊上来了?”
小美:“刘老师好!不好意思,我出来透透气,我就进去。”
“唉,叫我‘这位同学,看来刘老师还不记得我的名字呢!他看不出来我心情不好吗?他是不是把我当成不务正业偷懒的人了?想想以前的老师多了解我多关心我!”小美说,那天的晚自习她觉得自己写不进作业看不进书,她想像初中那样心情不好时找班主任聊聊天,可是又有点害怕,因为她觉得和现在的班主任刘老师“不熟”……最后她决定到课室外面走廊上透透气,于是就有了和刘老师那段简短的对话。“老师,我真的好失败,班主任连我的名字都记不住,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唉,我真的有点想转回我们县里的高中去读,那里有我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在县里的高中我应该不至于落到这田地……”
原来,压倒小美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班主任没有记住她的名字。你可能会觉得小美同学太脆弱了,“玻璃心”,但其实每年都会有不少这种遭受巨大心理落差的学生。他们的失落,可能就像小美一样,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忽略”,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安抚,他们的失落就会演变成逃避,有的可能想转学,有的可能发展成厌学,有的可能一直笼罩在“我很失败”的阴影里……
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教育中的“蝴蝶效应”,其实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教师一定要对学校中的每一次偶然事件保持敏感,因为“教育无小事”。“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愿每位老师都能善用“蝴蝶效应”。
(作者单位:广东北江中学,韶关,512026)
编辑/赵 磊 终校/丁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