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的人才破局战
2018-04-17
春节“归巢返乡”高峰时节,在著名的侨乡天门市,到处张灯结彩,大街小巷车水马龙,轿车比平时多了许多,只是挂着的大多是外地车牌。
农村基层普遍面临的人才匮乏问题,天门尤为突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天门人“闯天下,跃龙门”成就了家乡,却也使平日的家乡变得空空荡荡。
2018年,湖北省村、社区“两委”换届在即,如何吸引广大党员、各类人才回流,从而激活农村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成了摆在天门市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道考题。
起笔——未雨绸缪物色换届人选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发展和治理的关键。
天门有802个村级党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66%,其中有93个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已经超过60岁,有100个村党组织书记不能干满一届任期。
“过去,每到换届就临时抱佛脚,无人可选,只好‘矮子里面拔将军”,天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史玉雄介绍说,人才外流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为了打好村“兩委”换届这场硬仗,提前物色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显得尤为重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去年5月以来,天门市委组织部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在全市26个乡镇、802个村开展了“123”人才工程,即每村发展1名荣誉书记、2名村级后备干部、3名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
“123人才库”的人员主要从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村医教师以及离退休干部中产生。其中特别规定,后备干部将作为“换届”人选优先使用,发展党员优先向入库的“积极分子”倾斜。
“123人才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提名2名后备干部,这不是要砸自己的饭碗吗?”“发展3名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谈何容易。”因为会触及到部分现有村干部的利益,有些地方甚至将有过吸毒史或者刑释人员名单交差了事。
麻洋镇组织委员曹于慧说,为了把好人才质量关,避免流于形式,他们成立了3个由班子成员牵头的考察组,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人选的收入来源、家庭构成、回乡可能性大小等情况进行了严格考察,反复评议。
为了检验所选的后备干部到底符不符合要求,多宝镇突击把所有人员组织起来,进行了一场专项考试,并将他们放到镇里的工业园区等一线考察锻炼。
王少平被聘为黄潭镇新华村后备干部后,分管党建工作。在他的努力下,2017年新华村培养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5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
“人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天门市委书记吴锦坦言,必须紧密贴合乡村振兴战略,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锤子接着一锤子敲,将人才“123”工程作为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不断推进,从而构建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
答题——“乡情牌”吸引人才归巢
“这两天,我送出去了200副春联!”蒋场镇饶场村支部书记张业祥向记者竖起两根手指。春节前夕,张业祥趁着“归巢返乡”有利时机,打着“亲情牌”,抛出“橄榄枝”,一一登门给回乡的人拜年,游说大家投资兴业。
2月6日,张业祥听说村里聘请的“荣誉书记”廖启元回来了,住在天门城区。当天,他就打电话跟廖启元预约了见面时间。两人商讨村里成立艾草种植合作社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事情,从晚上7点一直聊到10点。廖启元很爽快,最后只提了一个条件,只要村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饶场村的实绩考核进入全镇前三名,资金缺口由他负责兜底。
廖启元现任广州轻工业商会会长,虽然在外多年,却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回乡一次。自从被村里聘为“荣誉书记”以后,他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饶场村的发展建设中来。
2017年7月22日,廖启元出谋划策,协助村干部成功组织了首届“回乡大会”。近300名饶场在外人士赶回来,共议家乡发展,募集发展资金200余万元,还成立了乡贤理事会。在外打拼的80后青年李小山受到鼓舞,志愿为村服务,捐出了10万元,并在村民的推荐下被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张业祥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全镇22个村实绩考核排名中,饶场村犹如一匹“黑马”,由原来的“倒数第二名”跑到“第二名”,一年甩掉“倒数”的帽子,“这一切都得益于廖书记的努力”。
像廖启元这样的“归雁”,在天门还有很多,他们回到家乡,成为“领头雁”,带领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
落笔——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说起自己的休闲农庄,杨山十分自豪。去年10月开业的麻洋镇全胜村康旺休闲农庄,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这个投资2千万元的农庄,集休闲、住宿、娱乐为一体,村民来这里可以打台球、唱歌、钓鱼、购物、办酒、住宿。杨山说,农庄的宴会厅春节档期全被订满了,有嫁闺女的、接媳妇的、办满月的。
而就在两年前,地处麻洋与多祥两镇交界的全胜村,还是一个荒凉的村庄,农庄所在的地方更是杂草丛生的低洼地和废鱼池。2016年,54岁的杨山果断放下云南的生意,回家乡建起了康旺休闲农庄。去年,他又被聘为了“荣誉书记”。他说,外面再好,终究没有家乡好,“我的魂最终还是要落在这里”。
随着农庄的人气越来越旺,杨山从前结交的商人朋友纷纷向他打听如何开办农庄。最近,杨山又有了新的想法,村里临近汉江,坐拥绵延的沙滩和清澈的江水,正是建设沙滩浴场的最好场地。
而村支书刘祖荣也在谋划着,何不利用农庄带来的人气,将农庄正对面的土地流转出来,建设全新的党员服务中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精神家园也将拔地而起。
截至目前,天门共选聘荣誉书记906名、后备干部1670名、入党积极分子2043名。
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呼喊,也是天门农村的共同呼声。天门人,正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