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海行动》看理想信念教育

2018-04-17

党员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红海行动红海理想信念

2018年春节期间,一部爱国主义题材战争大片燃爆了贺岁档电影市场,它就是《红海行动》。

《红海行动》根据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伊维亚共和国”发生政变,中国侨民被困险境,而他们唯一能指望的,只有被派遣执行救援任务的中国海军陆战队“蛟龙突击队”。整部电影故事紧凑、情节动人、战争场面火爆,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军人风采。相信许多朋友看过这部电影之后,都会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瞬间点燃心中的愛国主义热情。

《红海行动》的成功,可以给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党的建设这个制高点上加以强调,把它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路。目前,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佳,仍是困扰理想信念教育的突出问题,探寻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机制和思路创新,任重道远。

那么,从《红海行动》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以内容而言,要高度体现真实性、时代性、故事性。《红海行动》以真实事件改编、场景细节可信、充满时代特征、故事情节感人。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亟须运用独特的视角、特殊的情感,着力讲好时代巨变背景下的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生动故事。注重将党的历史故事与现场故事相融合,把身边的故事、当下的故事和历史的故事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关照现实,直抵人心。坚决杜绝简单的灌输、说教及空喊口号,应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夯实信念之基。

以形式而言,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网络化、高技术手段。《红海行动》运用了多种现代化手法、特技效果,使战争场面火爆震撼,观众如身临其境,极具情景体验性。理想信念教育要入脑入心,关键在于打动人、感染人,让信仰的光芒自然地照耀精神之海。学习教育中,可以融合各种现代技术及互动方式,嵌入体验式、现场化教学模式,将“看、听、思、悟、论”融为一体,打通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的脉络联接,强化真实感观和灵魂触动。

好故事,靠人发现和讲述,好形式,靠人创新和运用。我们还要锤炼一支理念先进、业务扎实、作风硬朗的思政教育队伍。《红海行动》剧组在北非取景四个半月,演员们每天做机械训练、战术走位、实战演习,日均高强度体能训练超过200分钟。没有演员的艰苦付出,就没有《红海行动》完美呈现。同理,缺乏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思政教育人员,理想信念教育也绝对“硬”不起来。因此,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对他们的锻炼和培训。

《红海行动》与理想信念教育,还可以有更多角度和层面的解读,但归根结底在于行动,务实的创新的开拓的行动。

猜你喜欢

红海行动红海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红海行动》大年初一登陆全国院线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
《红海行动》举行发布会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