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焐热的年饭

2018-04-17鲍升涛刘涛

党员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年饭老孟化名

鲍升涛 刘涛

2月15日,大年三十。孟德成家上午10点多就把团年饭吃了。等他拎着保温壶,倒了两次公交车,来到驻村扶贫工作队办公室时,刚好12点。

今年57岁的孟德成是十堰市张湾区政协干部,2014年被派驻花果街办花园村开展脱贫帮扶。每周一早上6点,老孟准时从家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村子口。下车后,再走4里通村公路就进村了。

每次來,老孟一呆就是一周,天天粘着村干部们一起为村里产业发展、扶贫帮困定规划、跑手续,与同事们一道挨家挨户与贫困户见面拉家常、聊想法、助脱贫。4年来,由3人组成的工作队,同伴都换了两茬,老孟一直没动。“放不下村里的困难群众,也放不下小明(化名)这孩子啊。”他说。

2016年4月,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大核查时,老孟发现困难户张天兵(化名)被“遗漏”。据他亲戚反映,张天兵居住在该区花果街办49厂附近一出租屋。随后,孟德成来到其居住的出租屋里。此时的张天兵,已是癌症晚期,卧病不起,家里一贫如洗。由于是未婚生育,他儿子小明(化名)至今仍没有取得户籍。媳妇在小明4岁时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

2016年6月,张天兵医治无效去世。15岁的小明无依无靠,孟德成主动把他接到驻村工作队。办公室隔壁是宿舍,两张床,队员李怀胜睡一张,老孟和小明合睡一张。工作队每天自己做饭吃,小明也跟着一起吃。

小明只上过小学4年级。按年龄,小明该读初中,可学习完全跟不上,从小学读起,小明又不肯。老孟找来《朝读经典》《弟子规》《书法1+1》,让小明自学。老孟还联系村里的香菇合作社,让小明在文化学习之外,重点跟着学香菇种植技术。

2017年12月,村里易迁安置点建成,小明分到一套25平方米的单间。老孟和扶贫工作队给小明置办了被褥、桌椅、锅灶,指导他逐渐开始独立生活。老孟没想到的是,搬家那天中午,小明花49块钱,买了一副鸭架和两副鸭脖子,请老孟们吃。那天,老孟喝了不少酒。李怀胜说:“我们第一次觉得,孩子长大了。”

中午12点,老孟与李怀胜在驻村工作队办公室碰上头,就一起来到旁边的易迁安置点。推开一栋二层小楼转角处的门,小明正在切腊肉。老孟把保温壶打开,里面是炖的羊肉汤,又去炒了三个青菜,四菜一汤,这就是他们仨的年饭。

“过完年,你要好好跟合作社的老张伯学点技术。以后村里大棚越来越多,你有这门手艺,不愁吃喝……”老孟一边喝着黄酒,一边絮絮叨叨。

“好!”小明不住地点头。

猜你喜欢

年饭老孟化名
清闲年
用心浇灌,静等花开
春节“爱”字歌
接年饭
我与老孟的忘年交
被请客
神秘的“茅十八”
老孟的“心情驿站”
买房记
新闻报道中的化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