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探索
2018-04-17高瑜
【摘要】本文论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提出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多维度融合,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政治素养。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混合式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044-02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混合,通过引进面对面教学来改进在线学习的不足,后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将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网络自主与协助学习、课堂互动答疑解惑、社会实践教学等模块,实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多维度融合,引导广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脑人心,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
一、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见表1),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课外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等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视频,进行在线测试、讨论或完成作业;线下课堂结合现实热点、焦点,积极开展主题演讲、校园调查、社会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形成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互动体验相互结合。“将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环节紧密联系,注重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課前线上教学环节。在授课前,教师根据统编教材的内容,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打破原有的内容体系,制作适应电力专业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和案例资源,精选精讲重要的理论问题,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
在本次授课前,我们制作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内容微课视频2个、课程PPT资源1份、《南方电网核心价值观》拓展视频1个、案例1例、讨论话题1个、在线测试试卷1份。在教学资源收集、制作完毕后,上传至混合式教学平台并向学生发布教学任务清单。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全程在网络平台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接到教学任务后,登录混合式教学平台(学生可自由安排时间),按照教学导学单完成相关教学任务: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在线测试、进行案例讨论并总结学习成果,记录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完成在线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面授前完成相关任务。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任务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搜集资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堂面对面教学。“现场课堂教学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保证,有利于师生的情感沟通,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开展分组讨论、任务学习、展示交流等活动。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负责答疑解惑、组织活动;教师精选精讲重点内容。在本次课中,我们安排了2课时(80分钟)的面对面授课,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分析学生网上学习情况(约5分钟)。本次学生线上学习主要的问题在于:在案例讨论时比较简单,相关问题讨论的深度不够。我们给出的对策建议是:多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阅读,更多地去学习党中央文件原件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原文,认真感悟生活并多进行思考。
第二,困惑解答(约10分钟)。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成长有何作用?我们通过“有无信仰的两个家族变迁”的案例进行分析,着重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深刻含义,号召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优秀的电力人。
第三,教师精讲(约10分钟)。教师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精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特别是着重分析个人层面的内容,让大学生更加明确未来应当成为什么样的公民才能对国家的发展、对民族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学生课堂展示(约50分钟)。本次课我们安排学生在课外以小组形式制作“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PPT,并选出各自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环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五,课堂小结(约5分钟)。学生在展示作品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部分小组发言同学表达方式尚有不足、内容逻辑不够紧密、内容深度还可继续深入,等等,并给学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第六,课外实践教学任务安排(约5分钟)。本次课中,我们布置了1次校园调查、在部分班级中开展示范性主题班会并以志愿者协会为基础,号召学生献血,通过实际行动理解生命的真谛。
(三)课外实践活动。“创建高品位的大学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强化载体功能”。将课堂教学向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延伸,有利于延伸课堂教学和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现实的差距问题,利用真实的社会意境进行情感体验,夯实课堂教学的情感基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
第一,本次教学安排中,我们安排了3项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由不同的老师各自负责。我们在部分班级开展了1次校园调查(设置了学生法治意识、宿舍卫生状况、网络消费等10个主题),通过学生的校园调查活动,着力回答自我发展、成才过程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我们在部分班级开展了以“和谐班级”为主题的示范性班会,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建立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向上、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级,使学生树立共同的班级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第三,以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基础,号召学生献血,体验生命的真谛和提高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大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线上活动展示。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利用易班平台,顺利实现主题班会进易班、思想教育进易班、党团活动进易班、先进典型进易班、特色活动进易班的“五进易班”。
第一,线上展示。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后,将参与活动的照片、感想等上传至易班平台,将线上活动与线下展示有机结合,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二,线上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子宣传板报比赛”活动,学生将照片、视频、感想上传到易班社区进行讨论,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二、教育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当“使育人理念回歸生活,弱化需求强调灌输,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学生成长成材的培养高度融合,实现高职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以混合式教学为载体,注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平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多维度融合育人,使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其内涵,教育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真心喜爱,达到了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
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累计登录学习44120次、在课程讨论区发表主题13687个,在公共讨论区发表主题247个并发文29711字,提交作品3370个、参加测试26107次、阅读材料163819次。《大学生对食堂满意度调查——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食堂为例》和《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等学生两项成果曾经获得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学习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实现了突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载体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多年荣获十佳社团、优秀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学生参与活动达5000余人次。学院易班工作平台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获得优秀等级(广西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东秀萍,张淑东.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翁贺凯,李璎珞.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
[3]管维红,朱焯炜.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选修课教学新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
[4]高瑜.“三个倡导”的意蕴和践行要求[J].法制与经济,2016(5)
[5]许秀群.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存在问题及根源[J].法制与经济,2016(5)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思政课情感体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D校为例”(2017JGZ05)
【作者简介】高瑜(1986一),男,广西钦州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编 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