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艾滋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防治中的人文关怀
2018-04-17袁志芳
袁志芳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疾控科,重庆 400061)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日益增长,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会严重破坏人体的免疫组织,且现阶段全球并未研发出一种可治愈的方法,所以一旦被确诊为艾滋病,就宣判了患者的死刑,严重伤害了患者的心理。艾滋病最突出的特征在于传染性高、感染性高和死亡率高,备受全世界人们和医疗卫生组织的关注[1]。1983年,全球出现了第一例艾滋病,三十多年来艾滋病已经蔓延到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现如今,人们对于艾滋病往往谈之色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针对怎样控制艾滋病病情发展、怎样降低艾滋病死亡率、怎样加强护理,在加强职业防护、抗病毒治疗、并发症预防、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重视艾滋病患者临床观察,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予以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预防不良反应,而且能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中国医学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提到的艾滋病临床体征及症状,对各种药物无过敏、禁忌证,积极配合治疗,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28.3±1.6)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0.44±0.4)年。感染途径:输血3例,性交45例,吸毒12例。按照床位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
1.2 艾滋病患者临床心理特征
1.2.1 自卑、被歧视的心理 众所周知,性交、血液、唾液、母婴等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3]。由于性交而感染艾滋病病毒是无法被人所接受的,普遍认为这是一种道德沦丧所造成的脏病。基于此,很多艾滋病患者被感染后害怕被家人知道,害怕被朋友、同事轻视,担忧被责骂和歧视,心理压力巨大,无法正视病情,更别提接受专业治疗,从而耽误了疾病治疗,不利于临床治疗成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1.2.2 害怕、恐惧的心理 因艾滋病传染性特征突出,会传染给下一代,也有可能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因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往往十分担忧,并伴有恐惧、害怕的心理。一方面,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对于艾滋病疾病认识较浅,误认为这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绝症,因此,自身长时间保持紧张的状态,担忧死亡,害怕临床治疗威胁到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另一方面,艾滋病患者担心家人、朋友远离自己,担心被冷落与孤立,而且治疗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担心连累家人,因此不配合临床治疗。
1.2.3 失落、疑虑的心理 患者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正常性生活和能力等方方面面而十分失落,常常十分沮丧和消极,不承认自己的价值。心情沮丧时艾滋病患者十分焦虑,对身边的事物十分敏感,当听到身边的人悄声议论时,往往认为其将矛头指向了自己,在讨论自己,同时,从医务人员细微的行为判定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存在疑惑心理的患者不仅不相信他人,而且对于他人询问的问题,往往存在被迫害妄想症。
1.2.4 自罪、消极的心理 大部分艾滋病患者是因滥交或性生活不洁被病毒所感染的,因此存在罪孽的心理,精神负担十分沉重,再加上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艾滋病患者便会觉得自己罪有应得。并且因患者亲人、同事、朋友对艾滋病的偏见,往往十分冷漠、疏远患者,一些甚至断绝了往来,从而使得艾滋病患者觉得自己被抛弃,十分孤独无助,往往有一死百了,死有余辜的消极想法。同时,这一消极想法长期积压在心中,使得患者产生压世、失眠、不安的情绪,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患者心理痛苦不已,且不利于临床治疗。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对疾病的常规护理及沟通与交流。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具体方法如下。
1.3.1 感染艾滋病初期 在初期的艾滋病感染人员的护理阶段,通过人文关怀培训的护士能够耐心的倾听他们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以高度的热情来安慰并疏导患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另外,通过通俗的语言,让患者了解艾滋病的含义,病程进展以及传播途径,这样才可以让家属以及患者对于艾滋病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就目前患者的情况,给予了客观的分析,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能够正确的看待疾病。针对个别出现偏激行为的患者,作为一名专业的人文护士,也需要用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能够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错误。同时,帮助其积极的面对现有的状态。本院对护理人员加强了人文关怀方面的素质培训,通过业务讲课、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外出学习等形式,帮助人文护士拓宽其知识面,不断提升了护士的人文修养。通过专业的护理技术和人文关怀素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1.3.2 艾滋病发病期 ①懂得尊重,为患者保密。作为艾滋病患者,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人文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歧视、嫌弃的表情。强调人文关怀,支持他们、关爱他们、尊重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隐私权,不得将其信息公开。未经过患者的同意,也不能将其病情告知同事、亲属以及朋友。在患者的病床上,也不得注明其具体的病症,避免隐私被暴露,受到旁边患者的歧视。②给予及时的情感支持。由于艾滋病本身的传播途径较为特殊,一旦某人被查出来艾滋病,就往往会被人们联想到注射吸毒、卖淫、同性恋等方面,导致被感染者只能沦落在主流社会之外。但是,作为社会大众,我们需要的是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能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4]。针对艾滋病患者,我们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得到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建立了心理治疗小组,让心理治疗师将背景、经历基本相同的艾滋病患者组织在一起,从而在生活中体验相互的帮助;向患者讲解国家出台的“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不断强化媒体的宣传教育和社区教育,开通网络和电话,能够做好相互之间的交流,让社会人群对艾滋病有全新的认识,减少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感,在心理上消除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排斥与歧视,进而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不断提升生活的质量与品质。③给予充足的精神支持。当艾滋病患者入院之后,人文护士主动接近患者,能够耐心的询问,通过适当的眼神交流、细心的肢体工作以及温柔的话语,保持较高的爱心和责任心与患者进行相互的交谈,进而了解到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安慰和疏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艾滋病患者感受到关心,不再认为自己是孤独的。当患者得到生活与感情方面支持后,也能够重拾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④做好健康宣传方面的教育。大部分患者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毒后精神均已崩溃,而一些不具备较强心理承受力的,常常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因此,人文护士经常和患者交流沟通,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以纠正患者对艾滋病认识的偏差。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向患者解释艾滋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等相关方面的医学知识,并借助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之积极配合。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利用药物与自己意志上的努力可以有效缓解艾滋病的病程。与此同时,人文护士还应同患者进行友好的沟通,将治疗护理的意义与目的说明,让患者认同每一次的护理安排并能够积极配合[5]。人文护士以朋友的身份对患者予以关心,谈论的话题要使他们感兴趣的,同时要向其说明过重的心理负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与治疗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的将自己的负面情绪给发泄出来,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延长生命。
1.3.3 艾滋病的末期 在艾滋病的晚期,人文护士与患者进行更多的交流。在艾滋病患者的病床边,给其讲述适当的好消息,善意的避免坏消息,或者是潜在的,可能引起患者意志消沉的事项。在患者的附近播放电视节目或者是轻音乐。鼓励家属与人文护士一起来照顾患者,让其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放弃。能够最大限度的理解患者,给予患者支持。开展死亡教育,让患者能够正确的理解死亡,能够安静的接受,能够有尊严的离开人世。在这一个阶段的艾滋病患者很容易出现不良心理问题以及负面情绪,因为疾病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会对自身的免疫系统的功能造成影响,进而降低身体对于疾病的抵抗力。所以,针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以及负面情绪,人文护士给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不断的改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的人文关怀,也就是要求护士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照顾,能够尊重其生命与健康、权利与要求[6]。考虑到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整个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调节其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温暖与关怀,这样才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尽可能减少艾滋病的发病几率[7]。不断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确保药物拥有更为持久的抗病毒作用,从而满足治疗效果的要求;适当的心理支持,也可以帮助艾滋病患者与家庭成员更好的生活在一起。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好转23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23.33%;研究组好转27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0.00%。两组死亡率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HIV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扩散,我国感染HIV病毒的人数呈逐年增高状态[8]。为此,我们需充分的了解与研究HIV病毒,采取有效心理干预措施疏导感染HIV病毒的患者,在治疗该病毒的过程中,也需对HIV病毒感染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以使之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帮助其转变心态,对治愈艾滋病充满信心[9]。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人的因素较为重视,以患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为基础在工作中融入责任心与爱心,尽可能让患者的各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将其不适感降低,进而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给激发出来,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配合,早日恢复健康。艾滋病患者,因疾病比较复杂、特殊,开展人文关怀护理至关重要[10-15]。本研究通过对6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对比观察,切身感受到人文关怀的价值,即便是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难度较大,然而只要根据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切实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及时进行人文关怀,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临床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实施针对性人文关怀来满足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得患者生存时间逐渐延长,生存率逐步提高,值得临床广泛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