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
2018-04-17罗春辉
文_罗春辉
罗春辉 Luo Chunhui江西省赣州市宁都人,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访问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赣州市七鲤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赣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画、书法和陶瓷绘画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术和设计展览中,有近十件作品获奖或入选,近20件作品先后被法国巴黎一区政府、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科学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和赣州市博物馆等政府机构或单位收藏,主持国家横向课题3项、省课题2项,参与省课题3项,作品及专业学术论文发表近20篇(幅)。
“没骨”是一种技法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绘画样式,发展历史悠久,其一直都遵循着国画的审美标准。意象表达是中国画的审美要旨,在“没骨”当中也一直都有很好的传承与表现。发展至当下,折中“工”“写”、宜工宜写的“没骨”技法在现代工笔画创作中的表现越发受到青睐,其自身蕴含的写意精神更是暗合了当代绘画艺术的一些语言特征和时代精神。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自隋唐以降,文人画思想成为主流之后得到飞速发展,工笔画与写意画都有实践写意精神。没骨技法作为中国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语言,且一直游离于工写之间,对这种传统的继承是根深蒂固的。绘画的精神性很多部分都直接外化于形式与语言,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亦直接反映于技法实践,以下是笔者在现代工笔画创作中对几种典型没骨技法写意精神的实践体会。
一、“积色积墨”法—传统没骨画的典型技法
在传统没骨画的积染造型体系中,“积色积墨”法是最为典型的技法,也是最为浓厚的技法,其使用的颜色较为厚重,多采用多层积染的方式进行叠色,可以使用一种墨色或者一种颜色积染,也可以使用多种颜色进行积染。例如在进行果实的描绘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技法,可以将丰收的果实所需要展现出来的情景,采用“积色积墨”的方法实现色和色之间的积染,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积累到一起,将果实所展现出来的成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进行枝干的表现时可以采用“积墨”的方法,形成一种浓浓的厚重感。这种方式在当前彩色绘画的过程中使用得较多。在使用“积色积墨”法时,因为其中所含的水分较少,所以不容易出现水流或者水溶的情况,若采用“积色积墨”法则很容易使用纯墨和纯色。这些纯墨与纯色积累在画面上整体呈现出立体感和凹凸感。例如在进行槐花的创作时,就可以采用这种“积色积墨”法,以矿物质颜料中的蛤粉代替国画颜料的钛白使用,蛤粉厚重的感觉积出的花瓣有了重量感,让一串串下垂的槐花有了沉甸甸的感觉。这与张僧繇的“凹凸花”有几分相似,而且有很强的立体感。“远望晕如凹凸,就视即平”,正是“凹凸花”的技法沿用。由于蛤粉是用动物胶调制的,所以其总体的密度比较大,当将水积色使用到绘画时,就较为自然地将其中蕴含的虚实变化展现出来,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现效果。“积色积墨”法可以最大限度上凸显色墨等材质的美,通过“积”法得到的或浑厚或润泽,或光亮或恣丽的画面效果,更易彰显笔墨色彩的魅力,从技法上补充了意象表达的形式与路径。
1.罗春辉 苗岭冬雪191cm×145cm2016
二、“撞水撞粉”法—折中中西、调和水石两色
“撞水撞粉”法是现代工笔画创作中较为常用的技法之一。该技法主要来源于我国明代写意花鸟画在进行创作时所采用的“破墨法”,较为注重水和色墨在宣纸上的冲融变化效果,趣味性极强。至清代,在恽寿平的大力倡导与改进中迅速崛起,稍后经岭南画派鼻祖居巢、居廉的传承与创新得以大发展。“二居”结合西画光影效果创新的撞水撞粉法,使用“撞水撞粉”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又经其后学“岭南画派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的承习与拓展,又发展出“撞墨”“撞彩”等技法。“撞水撞粉”在具体使用时把控的要点,主要是在颜色仍旧是湿润时,在色块上滴入水滴,或者将石色、白粉等色彩材料撞入其中,让水色与石色的色和粉、色和水在相互之间“冲、破、流、融、撞”的状态下形成富有变化的墨渖和渍痕效果。“撞水撞粉”法不依赖墨线造型,纯以色、墨、水、粉通过“冲、破、流、融、撞”的方式“塑形”,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面效果。其尽量将笔迹削弱甚至隐去,但传统的笔墨审美并未消亡,仍然属于“笔限”的范畴。“撞水撞粉”法在极力地平衡材料在绘画创作当中的作用,让笔、墨、水、色、纸等媒材在绘画表现中的地位平等化。它积极主动地发展了没骨画中的“非笔限”因素,调节了工写两极的矛盾,更使植物色与矿物色通过“撞”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成为可能。这种技法在创作时具有一定随机性,在表现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意趣和不可复制性。其“恣意”“随性”与写意画中“意象”表现暗合,不仅将现代工笔画中所呈现的“匠气”和“呆板”有效去除,还将其中包含的“发色”效果展现了出来。“撞水撞粉”法注重色和水之间的交融,通过对各种绘画主体背景中所含色块和色块的无缝组合,将色和水之间的交融,形成天然的机理效果。这是“撞水撞粉”法的核心技法所在。通过“水”的应用,给传统的墨增加了颜色,这就是古人所云的墨分五色,将“撞水撞粉”法的技法效果凸显了出来。这跟当代人们所追求的“写意精神”与传统笔墨审美也是相一致的。
三、“色墨肌理法” 和“交错点彩法”—演绎现代没骨之美
2.罗春辉 虔海湾45cm×45cm 2017
3.罗春辉 觅影140cm×140cm 2009
4.罗春辉 虔江水暖190cm×145cm 2016
“色墨肌理法” 和“交错点彩法”是现代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现代没骨画实践的干将、主角,在当代著名画家林若熹、田黎明、李魁正和贾宝锋等先生的作品中有大量表现。“色墨肌理法” 和“交错点彩法”的形成,主要是以我国传统“没骨”技法和西方绘画为依托,实现了对传统“没骨”技法的创新。其中“色墨肌理法”是在“积墨”“积水”“撞粉”“撞色”“拓印”“泼墨”和“泼彩”等传统没骨技法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的结果,具体操作是将天然与人工矿物质颜料通过色(植物色)、墨、水的撞、泼、流、融而形成的各千变万化、不一质相的肌理或墨渖,画面肌理、墨渖因质材不同而呈现特殊的闪光感和画面流动感,“色墨肌理法”使饱和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相互融合,让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天然与人工矿物质颜料粗与细的并置,局部的积色与堆砌,与平面化的水色画面产生了层次丰富的重置之美和意象之美,“工性”与“写性”的画面质感被它巧妙地把控着,并且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交错点彩法”则是对西方传统的点彩技法进行了针对性改造,以墨点和颜色为基础形成需要的色度、色相交错,从而在画面上形成较多的点。这些点经过层层的渲染之后,就可以形成所要的点染组合,然后这些点染组合再次进行不断的叠加,出现明显的明暗变化,保证了绘画衔接和过渡的自然和谐,整个过程也不需要采用线条的方式进行勾勒,这是新生“没骨”绘画技法的创新。然后再结合现代工笔画中所含的渲染手法,对“没骨”绘画技法的表现形式进行了丰富。“色墨肌理法” 和“交错点彩法”使传统没骨技法的表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它可以是装饰的、写实的、写意的,也可以是表现的、观念的、超现实的、魔幻的、抽象的,有着无限的可开发性与可变异性,对还原物象自然肌理,尤其是表现色彩斑斓、错综复杂的物象,反映创造者现实创作心迹等有非常好的表现力。这些技法相比纯工致的写实手法,它是非常疏放、轻松、随性和写意的。
“没骨”在我国传统绘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我国优秀绘画文化的重要语言样式。在其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处于技法形态还是发展成为绘画样式,都是一种 “有意味的形式”,具有自己特殊的面貌和要求。它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更多的魅力。在现代工笔画的环境下,对“没骨”技法进行针对性研究,不仅能够对现代工笔画的表现形式进行丰富,还可以尝试建构更多绘画语言或样式。专向地对现代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进行研究,可以迎合当代大众对绘画写意的喜好,也可以剖析“没骨”技法在现代新式绘画语境中的传承与发展。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没骨”技法在现代工笔画中的应用也将在“承”与“变”的过程中呈现不一样的面貌。将其“亦写”的精神进行深研,在对比中更能认识到“没骨”技法的独到之处,为“没骨”技法的在现实中应用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启发。
5.罗春辉 清凉55cm×55cm2018
6.罗春辉 皎月55cm×55cm2018
7.罗春辉 阳朔22cm×60cm 2018
8.罗春辉 轻抚22cm×60cm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