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西普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8-04-17饶洛逵陆熙宴
饶洛逵,陆熙宴
(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咸丰 445600)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E-mail:lishuming437400@163.com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慢性进行性风湿病,主要表现为脊柱纤维化、脊柱强直等,会影响患者行走、弯腰等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肌肉、肺、眼病变和全身免疫系统紊乱[1]。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缓解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的方法,药物主要为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但对高度活动病例常难取得满意疗效,且易发生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AS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依那西普能够阻断TNF-α与受体间的作用,进而改善病情[2]。本研究探讨了依那西普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AS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S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AS诊断标准;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4分;AS功能指数(BASFI)≥4 cm[3]。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肾及肝功能障碍者;脊柱完全强直者;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病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活动性疾病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4]。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24~65岁,平均(38.5±6.3)岁;病程3~25年,平均(9.3±3.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23~58岁,平均(35.7±3.4)岁;病程4~23年,平均(9.5±3.3)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规格:250 mg),1次1 g,1日2次,连续治疗90 d[5]。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依那西普(规格:25 mg)25 mg,以注射用水1 ml溶解稀释后皮下注射,1周2次,连续治疗90 d[6]。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晨僵、关节肿胀和脊柱痛等明显减轻,C反应蛋白(CPR)、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无异常;显效,晨僵、关节肿胀和脊柱痛减轻>50%,CRP、ESR水平降低>50%;有效,晨僵、关节肿胀和脊柱痛等减轻>50%,CRP、ESR水平降低<50%;无效,以上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症状加重或未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7]。观察两组患者BASDAI、BASFI、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程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活动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血清炎性因子包括ESR、CRP、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SDAI、BASFI、晨僵时间及关节肿胀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SDAI、BASFI、晨僵时间及关节肿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SDAI、BASFI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SDAI、BASFI、晨僵时间及关节肿胀程度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BASDAI, BASFI, times of morning stiffness and degrees of arthrocele between two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ESR、CRP、TNF-α、IL-6及IL-8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level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动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腰部侧弯及颈部旋度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局部皮疹伴瘙痒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出现局部皮疹伴瘙痒10例,呼吸道感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动度指标比较Tab 4 Comparison of indices of activiti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AS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以青年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AS具有病情进展缓慢、起病隐匿的特点,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逐渐发展后脊柱由下而上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8]。AS病变部位包括髋关节、脊柱小关节等,主要有增生性炎症反应、软骨下囊性病变及浸润性骨质破坏等病理表现。发病后需尽早治疗,否则关节会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进一步将出现髋关节病变强直、脊柱竹节样变,甚至无法逆转的残疾[9]。临床主要采用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AS,其中抗风湿药疗效显著,但会严重损伤肝脏;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患者外周关节症状,但长期用药易导致骨质疏松症;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但易引发严重的胃肠道反应[10]。依那西普为新型TNF-α抑制剂,可使可溶性膜型TNF受体与淋巴毒素α有效结合,进而显著减轻炎症反应,在AS的治疗中效果显著[11]。柳氮磺吡啶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的化合物,能够对血栓素合成酶、脂氧酶及合成通路发挥作用,进而实现抗叶酸代谢、抗炎和调节免疫的目的[12]。柳氮磺吡啶与依那西普联合应用能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3]。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依那西普联合柳氮磺吡啶组AS患者的夜间脊柱痛、晨僵等症状明显改善,安慰剂组患者症状未明显改善[14];对于BASDAI>4分的活动性AS患者,依那西普组患者的BASDA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安慰剂组[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SDAI、BASFI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ESR、CRP、TNF-α、IL-6及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胸廓扩张度、Schober试验、腰部侧弯及颈部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依那西普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AS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1]徐远林,伍峻松.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ESR及CRP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3):92-94.
[2]陈光强.左归丸加减联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8例的效果评价[J].海峡药学,2016,28(8):178-179.
[3]杜旭娜,李晏,张胜利,等.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活动性判断的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3):206-209.
[4]刘鑫,魏军,杨芝红,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miR-17、miR-181、miR-106、miR-30和miR-495表达的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11):1529-1532.
[5]梁佐堂,李继峰,董乐,等.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2):84-87.
[6]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之二十三[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56-657.
[7]翟佳羽,吕青,赵敏菁,等.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42-54.
[8]陈淑增,白剑鹏,谢永华,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Th1免疫失衡及其与疾病活动相关性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29(8):834-838,847.
[9]黄烽,邓小虎,张亚美,等.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12(5):314-320.
[10]魏艳林,吕青,李秋霞,等.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1):6-11.
[11]郑擎,徐鸣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7):1561-1564.
[12]李佳,陈晓翔,姜林娣,等.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19(11):750-755.
[13]王苏丽,刘维超,宋洋,等.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剂量递减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6,20(11):746-749.
[14]Choi D,Sharma SM,Pasadhika S,et al.Application of Biostatistics and Bioinformatics Tools to Identify Puta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Gene Regulatory Network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Sarcoidosis[J].Commun Stat Theory Methods,2009,38(18):3326-3338.
[15]高洁生,康志平,彭文峰,等.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剂量递减联合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外周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