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综合化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2018-04-16温世玉
温世玉
摘 要:历史高考综合题的命制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但在整体的格局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对历史高考命题综合化发展趋势,当前阶段在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地实施教育改革,以便于能让教学与高考之间更加适应,也能为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主要对历史高考命题综合化以及高中历史课改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历史;高考命题综合化;教学策略
教育的综合性近年来在教育当中得到了广泛重视,在综合性当中既讲求知识教育,也讲求学生的素质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高考历史中命题综合化现象也更加明显。对于这样的问题要想更好应对,那么就要从教学入手,从而为学生奠定稳定的基础。下面将对历史高考命题综合化以及高中历史课改的对策进行详细论述。
一、历史高考命题综合化特点
(一)线索明确,强调主题意义
在历史知识当中历史线索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突出主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要体现出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综合题目当中这种线索性较为明显,主要强调的是历史演变过程的考核,同时需要揭示当中不同历史事物的关系等,同时还包含一定的横向联系,例如,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性比较、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第41题对于中外民族主义的对比等等。在综合题考查当中很多知识都是边缘性知识,也就是当中既与历史相关,同时也涉及一定的社会热点或者是学术研究内容的问题[1]。跨学科综合题因为兼顾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因此其在主题上也有着交叉性特点,使用的学科主干线知识较少,综合性较强,并且多数题材新颖,当然试题的难度也比较大。
(二)多种历史观念融合
历史观就是认识历史的不同视角,不同的观念下对于历史事物的研究角度也是不同的。近年来,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一些新的史学范式不断涌现,试题也有所体现。传统的试题都是一题一式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历史观念,现在多是一题综合多种观念来作答。如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第50题:材料为《社会契约论》,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论题……简要阐述。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掌握一种或者多种历史观念才能更好地作答。在传统的历史综合题当中基本上都是一题一式的形式,通过大的题目来进行一种历史观的设计。例如,全国卷某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现象”。而在一题多式的综合题当中,则是将不同的历史观念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交叉性结果。当前阶段的历史观念的整合是以文明史观为基础的核心史观,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之间是相互补充的。也就是说在多种史观当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从综合化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事物,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历史素质的目的。
二、高中历史课改的对策研究
(一)积极调整教学观念
在历史试题的综合化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具有综合性的思想观念。对于历史教材要进行全面整合,一方面要积极地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渗透,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自身整合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教师应当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在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期间,教师需要更好地协助学生,帮助他们进行知识引导,可以通过师生讨论或者不同知识模块整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知识体系的完善[2]。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主动性的学习。
(二)根据教学实情积极进行教学调整
历史高考试题综合化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将知识和方法以及知识与现实之间进行结合,从而达到多角度审视问题。对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基础与多种能力综合起来,能够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高考命题的趋势来进行教学主干内容的整合[3]。主干内容可以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可以是重要的历史人物等。而在整合方式上教师则可以更加多样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兴趣和当地的历史资源等来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能够有层次、有计划地实施,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高三的学生,应当将重点放在知识巩固和全面整合上,重视历史综合试题的发展动态,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考试。对于学科内的整合,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来跨章节构建知识体系,这就是对于学科内知识的整合。一般的历史学科思维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历时性的思考方式,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事物的演变过程,比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整体演变流程。第二,共时性的思考方式,通过分析历史事物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相关影响和特点,了解这方面的内涵。比如,让学生思考闭关锁国对我国社会生活、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的影响,可以了解闭关锁国的负面影响和特点。第三,因果逻辑的思考方式,通过思考历史事物的产生流程,了解相关概念。比如,让学生探讨和分析闭关锁国的实施原因,整体实施的经过,最终对我国带来的严重影响(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发展自身历史思维,可以更好地应用综合化的历史题目。
(三)对教学管理进行适当调整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进行教学整合的关键,教师如果在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上存在问题,那么教师则可以从管理入手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教学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化发展。教师可以将文科进行协调教学,也就是将政治、地理和历史进行结合,促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在教学当中展现出这种关系。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以研究的角度来深入其他科目当中,达到学习上的整合化
提升。
总之,想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从高考试题综合化的角度分析教学问题,并且加强对于教学策略的创新,有效结合知识素质培养和能力素质培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高考,并且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可以全面地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心意.历史高考命题与选擇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12(9):51-55.
[2]聂幼犁.高考必须从实际出发,完善和推进课程改革:“标”多“本”下高考改革的思考[J].历史教学,2014(10):84-89.
[3]冯一下.走进文明史: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新走向[J].历史教学,2015(10):61-6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