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8-04-16袁美玲李岩
袁美玲 李岩
一、教材分析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可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进化的本质等知识的基础。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感觉该部分内容抽象、过程复杂,尤其是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难以掌握。而利用Flash动画模拟直接讲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再对配子中染色体的组成、图形辨析等内容进行分析,虽然比较直观,但直接呈现的过程过快,学生往往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不能理解其本质,无法形成持久记忆。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将生物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优势组合的方式,来实现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融合和优化,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①搜索微课观看网址(如可汗学院-网易公开)或下载地址(如QQ班级交流群)。
②搜索学生在线试题检测网址(如高中生物组卷;错题管家)
③编制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学习任务单、PPT课件及生物诗歌等。
学生课前准备:①观看微课,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②按照要求制作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模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组织和引导: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重点以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为例学习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及主要特点,又以精子与卵子的形成为例学习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及主要特点。由于两部分内容有相似之处,考试时一般会混合考查,因此咱们把两部分知识点放在一起,采用比较法,重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请同学们打开课堂学习任务单,分析任务单上的题目分别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老师和同学分享、交流。
2.学习过程
(1)合作学习,统计问题
学生利用5分钟的时间自查自纠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把握讨论的进度。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教师结合课前疑难问题汇总表及课上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问题汇总。汇总的疑难问题,并不急于进行讲解,而是通过环节二学生活动进行突破。
(2)模型展示
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師评价学生回答,并对所提问题进行补充完善,然后引入下一个学习环节:模型制作与展示活动。
活动要求:将制作的细胞分裂图像贴到黑板相应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黑板贴图,贴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模型制作效果及粘贴的位置是否正确。然后请各个小组代表说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3)图形识别:排排序
教师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展示的模型及问题回答,进一步提问:高等植物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又有哪些不同点?PPT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分裂图像。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找出两者的异同点。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的一组图像,尝试给这些图像排排序。然后一名同学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将这些图像正确排序,其他同学对该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交流,并通过图像对比回答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4)图像识别:猜猜我是谁
教师组织和引导:根据黑板张贴的精子形成过程模型,师生共同回忆总结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特点,然后进一步提问:卵子与精子形成过程又有哪些不同点呢?以此引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猜猜我是谁。
学生活动:①小组代表手持卵子形成过程模型上台展示(打乱顺序),其他同学竞猜这些模型是哪个时期的模型。
②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挑出不是卵子形成过程的图像。
教师组织和引导:通过刚才的模型分析大家现在是否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做到了成竹在胸。下面我们继续看大家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请同学们数一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及DNA数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化成曲线图的形式。
学生活动:利用黑板和电子白板进行绘图。
(5)配乐诗朗诵
教师组织和引导:其实无论是考查细胞分裂图像还是曲线图只要咱们掌握了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一切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细胞分裂本来就是奇妙、复杂而有规律的生命活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变化就像舞台上表演的舞者,充满着动态美、规律美、情感美。下面我们一起诵读两首生物诗《染色体》《同源染色体》。
学生活动:学生诵读教师自编生物诗歌《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
(6)本节小结
教师组织和引导:借助黑板板书梳理本节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安排课后任务:①请参考黑板板书,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并拍照上传至班级交流群。②完成在线试题检测,进行巩固练习,并通过班级交流群进行交流反馈。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的有效融合。如学生可以选择课外时间观看微视频,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主干知识网络和课前针对性练习,加强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寻找缺漏和疑难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思考疑难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及时记录下来。通过班级QQ群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完成针对性课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并互相解答问题;对于同伴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反馈给教师。教师经常关注班级QQ群,发现学生提问,及时进行师生互动,及时交流解答,收集在线不能解决的问题。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