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2018-04-16王芳叶金波

当代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效贴步态上肢

王芳,叶金波

(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北 荆门 431800)

肌内效贴是一种将具有特殊弹性的贴布作用于体表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在运动损伤中较常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延伸到神经康复等领域。近几年来,肌内效贴在卒中康复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近年来肌内效贴在卒中康复中疗效和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肌内效贴是一种带有弹性的防水透气胶带,最早由日本加濑建造博士(Dr.Kenso Kase)发明,由防水弹力棉布,医用亚克力胶,离型材料组成,胶面呈波纹状(胶面宽度3.75px,间隙8.75px,波长150px,振幅40px)。肌内效贴有缓解疼痛、减轻水肿、改善循环、支持放松训练软组织、感觉输入等作用[1]。

脑卒中指多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神经组织病变,起病急,发展迅速,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吞咽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肌内效贴不含药物成分,过敏性低,应用时不影响患者的活动,为广大医师和患者所接受。

1 改善姿势控制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都面临姿势维持与控制障碍。姿态控制包括平衡、运动能力、耐力、运动、感觉功能及肌肉力量。阻碍平衡功能的因素是多样化,包括本体感觉丧失,神经系统疾病,关节挛缩、肌肉弱化等。本体感觉的损失会影响学习和功能恢复过程,它会引起不适当的运动和不平衡。一般来说,本体感觉通过生物反馈机制保持身体平衡。

谭同才[2]等人在小腿及踝足部位进行肌内效贴布贴扎后进行常规步态训练。治疗后测定步态时相相关参数,提示患者步行各个参数如最大步行速度、步幅、步频、双腿支撑期百分比、步态不对称指数等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研究者认为,肌内效贴布可能通过促进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收缩,抑制腓肠肌异常张力以及矫正外翻的踝关节等作用来改善步态。Yang SR[3]等人将中风患者下肢进行贴扎后进行身体直线姿势校准与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肌内效贴布可以明显的改善中风患者身体姿势的不对称与不平衡性。Choi YK[4]将肌内效贴布应用于偏瘫患者患侧股直肌和阔筋膜张肌,并在此基础上联合PNF技术,与非弹性绷带固定关节联合PNF技术相比,治疗8周后平衡和步行速度得到改善。Rojhani-Shirazi[5]观察踝关节进行24 h的肌内效贴布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踝关节前部及外侧的中心压力。Kim WI等[6]观察肌贴可以使中风患者典型的不对称的步态和步行速度得到改善。Choi YK[7]通过膝关节贴扎可以改善中风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

当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结果。Lee YJ等[8]将肌内效贴应用于躯干部肌肉(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在贴扎前后,分别评估平衡功能及步态。结果提示贴扎前后步态功能(速度、节奏、步长、步幅)没有明显改善。然而,平衡能力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差异。Ekiz T[9]将偏瘫患者进行双侧股四头肌贴扎后进行4周的等速肌力训练,两组步态、平衡、移动性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组间的变化水平没有达到显著性。提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肌贴对于等速训练有效但不是功能参数。

2 增加本体感觉输入

人体维持正常的姿势和保持平衡都需要良好的本体感觉,本体感觉需要皮肤感受器的参与。已有研究表明,有弹性的肌内效贴布通过张力及波纹状的胶水刺激皮肤表面的各类感受器,从而增强关节的位置觉与运动觉[10]。Park YH[11]针对于中风偏瘫的患者在上肢及下肢屈肌进行肌内效贴应用,三次直线行走测试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推测肌贴通过上、下肢来影响本体感觉的刺激,有效减少偏差。Yazici G[12]认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中风患者的脚及踝关节进行肌贴的应用可以提高躯体感觉的信息输入并激活踝关节肌肉。

3 改善上肢功能

Lee DH[13]将Y型贴布应用于右侧肢体偏瘫的患者,在肘关节伸肌部分进行贴扎后完成“拿起一个杯子”的任务,并进行三维运动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贴扎相比,贴扎后的上肢完成任务峰值速度增加,达到峰值的时间减少,整体过程更快、更平稳、效率更高。Jaraczewska[14]提示肌贴结合其它治疗干预措施可能促进或抑制肌肉功能,支持联合结构,减轻疼痛,并提供本体感受的反馈来达到和维持身体姿势。

4 缓解疼痛

Huang YC[15]设计了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2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①I字形贴布于冈上肌(15%~25%张力),要求跨过肩关节。②Y字形贴布于肱二头肌和三角肌(15%~25%张力),尾部贴于肱骨结节,一条尾从肱二头肌短头延展至三角肌,另一条尾从肱二头肌长头延展至三角肌。③I字形贴布从肩关节前部延展至后部覆盖肩关节(50%~75%张力)。对照组:贴扎模式相同,但不覆盖关节,贴布无张力。贴扎一次持续3天,2次之间休息1天,持续3周。3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肩关节疼痛与残疾指数,肩关节前屈、内外旋范围的关节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超声结果显示肩关节半脱位无差异。提示经过3周的肌内效贴扎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Yu C等[16]发现肌内效贴治疗可以减少亚急性期中风肩部疼痛的发生,改善关节活动度,但无法改善上肢功能,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Kal ichman L[17]等研究肌内效贴的短期效应,发现应用肌贴24小时后进行评估,结果显示VAS、Fugl-Meyer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的变化。

5 改善吞咽功能

约5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因吞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可增加致残率,延长住院时间。

刘佩婉等[18]选取了因卒中引起吞咽障碍的患者60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治疗组(采用Y字型贴布贴于下颌底部到甲状软骨处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安慰贴扎治疗组(无弹性扎布普通贴扎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吞咽功能治疗),每组各2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治疗后肌贴组实验结果较对照组、安慰组均有升高,而安慰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肌内效贴可能是通过促进咽喉部的感觉输入及促进舌骨上肌收缩,放松舌骨下肌来达到促进喉上抬,完成吞咽动作,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Heo SY等[19]将肌内效贴布应用于吞咽功能障碍的中风患者,采用50%的张力,贴扎部位为外喉部肌肉(二腹肌后腹部,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通过VFSS检验对舌骨的运动进行运动学分析及会厌角度分析。提示肌内效贴布可能通过改善舌骨的垂直偏移和会厌的旋转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6 消除水肿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2.5%~70%[20],以肩手部疼痛、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手部肿胀为主要表现,甚至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挛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小丽等[21]针对于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在接受良肢位摆放、主被动运动、向心加压缠绕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疗法。每天治疗1次,治疗4周后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疼痛、运动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提示肌内效贴疗法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效果。

秦宏等[22]将X型贴布联合散形贴布应用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持续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肩部疼痛、手部肿胀程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提示肌内效贴可能通过贴布牵拉皮肤产生的池穴效应及贴布皱褶的方向性,可以改变组织液的流向趋势,将组织液引导向最近的淋巴结,用于消除肿胀,促进淋巴液、血液循环。

7 缓解痉挛

大部分脑卒中的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会出现痉挛。痉挛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等多方面问题,影响脑卒中的康复进程[23]。

杨雅敬[24]等人以脑卒中伴上肢痉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I”型肌内效贴布贴于肱三头肌及肩部增加感觉输入、增强肌力,采用“Y”型肌内效贴布贴于肱二头肌放松相关肌肉,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的痉挛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提高。研究者认为肌内效贴布通过以下机制进行调节:①调整肌肉收缩功能,对于弱化的肌肉给予增强,对于强化的肌肉加以抑制;②调整关节,矫正姿势;③增加本体感觉的反馈,调整神经肌肉活动。

8 肩关节半脱位

研究显示:约有17%~73%[25]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肩关节半脱位。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可能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肩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肩袖肌肉力量协调控制以及关节囊、韧带、肌腱的支持[26]。朱红梅等[27]采用肩肘贴扎法后,用X线测量第二肩关节间隙,结果显示贴扎后患者肩关节间隙显著缩小,提示这种方式可以代偿异常的肌肉韧带的作用,改善关节相对位置。

肌内效贴操作简单方便,在稳定肌肉与关节的同时不影响正常活动,在康复训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针对运动控制障碍、感觉输入异常等难题,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作用机制、贴扎方法不是很明确。目前关于肌内效贴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并不多,未来的研究热点在于其改善偏瘫步态、改善肌张力、上肢操作能力方面的效果,以便为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及家中自理等提供更多有益的辅助。使肌内效贴辅助疗法成为临床医师、治疗师为改善患者损伤后的康复提供有益的手段。

[1] 姜文君,史佩佩,王盛.肌内效贴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1):1047-1049.

[2] 谭同才,叶祥明,余艳梅,等.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6):686-688.

[3] Yang SR,Heo SY,Lee HJ.Immediate ef 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fixed postural al ignment and foot balance in stroke patients[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2015,27(11):3537-3540.

[4] Choi YK,Park YH,Lee JH.Ef fects of Kinesio taping and Mcconnel l taping on balance and walking speed of hemiplegia patients[J].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2016,28(4):1166-1169.

[5] Rojhani-Shirazi Z,Amirian S,Mef tahi N.Ef fects of Ankle Kinesio Taping on Postural Control in St roke Patients[J]. St roke Cerebrovasc Dis, 2015,24(11):2565-2571.

[6] Kim WI,Choi YK,Lee JH,et al.The ef fect of muscle faci litation using kinesio taping on walking and balance of stroke patients[J].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2014,26(11):1831-1834.

[7] Choi YK,Nam CW,Lee JH,et al.The ef fects of taping prior to PNF treatment on lower ext remity proprioception of hemiplegic patients[J]. Phys Ther Sci,2013,25(9):1119-1122.

[8] Lee YJ,Kim JY,Kim SY,et al.The ef fects of t runk kinesio taping on balance abil ity and gait function in st roke patients[J].Phys Ther Sci,2016,28(8):2385-2388.

[9] Ekiz T,Aslan MD,Özgirgin N.Ef fects of Kinesio Tape appl ication to quadriceps muscles on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gait,and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st roke[J].Rehabi l Res Dev,2015,52(3):323-331.

[10]祁奇,王予彬,陈文华,等.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71-974.

[11]Park YH,Lee JH.Ef fects of proprioceptive sensebased Kinesio taping on walking imbalance[J].Phys Ther Sci,2016,28(11):3060-3062.

[12]Yazici G,Guclu-Gunduz A,Bayraktar D,et al.Does cor recting position and increasing sensorial input of the foot and ankle with Kinesio Taping improve balance in stroke patients[J].NeuroRehabi l itation,2015,36(3):345-353.

[13]Lee DH,Kim WJ,Oh JS,et al.Taping of the elbow extensor muscle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s: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 ter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J].Phys Ther Sci,2015,27(7):2101-2103.

[14]Jaraczewska E,Long C.Kinesio taping in st roke:improving functional use of the upper ext remity in hemiplegia[J].Top Stroke Rehabi l,2006,13(3):31-42.

[15]Huang YC,Chang KH,Liou TH,et al.Ef fects of Kinesio taping for st 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cont rol led study[J].Rehabi l Med,2017,24(49):208-215.

[16]Yu C,Chau P LEONG,Lin WANG,et al.HSIN Ef fect of kinesiology taping on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subacute st roke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 rol led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Rehabi l itation,2016,52(6):774-781.

[17]Kal ichman L,Frenkel-Toledo S,Vered E,et al.Effect of kinesio tape application on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nd motor abi l ity:a pilot study[J].Int J Rehabil Res,2016,39(3):272-276.

[18]刘佩婉,葛丽君,王思远,等.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3):175-176.

[19]Heo SY,Kim KM.Immediate ef 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the movement of the hyoid bone and epiglot tis during swal lowing by st 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J Phys Ther Sci,2015,27(11):3355-3357.

[20]纪树荣.康复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3.

[21]李小丽,温伟锋,冯重睿,等.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医药,2016(10):178.

[22]秦宏,马丹,罗峰,等.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肿胀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12:1149-1152.

[23]廖麟荣,廖曼霞.脑卒中后肌肉特性变化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306-309.

[24]杨雅敬,朱毅.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9):1045-1048.

[25]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4(18):301-318.

[26]Neumann D.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foundations for physical rehabi litation[M].Mosby,2002:137-139.

[27]朱红梅,卞荣,王盛.两种贴扎方法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38-641.

猜你喜欢

效贴步态上肢
步态异常,老年人应警惕这些疾病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基于Kinect的学步期幼儿自然步态提取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