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
——以贵州省某高校为例

2018-04-16马鸿霞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志愿维度

马鸿霞

( 铜仁学院 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自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以来,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依然不高。为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水平,2017年7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1]。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在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应该重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

长,努力促进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认同。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其职业的心理认同,体现了教师对其职业的热爱与责任。目前,研究者分别从定义、结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教师职业认同做了研究。魏淑华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在从教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师职业的整体认知和态度,体现为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的喜好程度、投入度以及维持该职业的积极态度和愿望;[2]魏淑华认为教师职业认同包括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情感、期望、意志、价值观以及对自己职业技能的感知等;[3]方明军等人把教师职业认同划分为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职业社会地位四个维度;[4]梁进龙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受人格、职业动机、社会支持、教学效能等因素的影响。[5]作为一种态度,教师职业认同受到教师个人的人格、职业动机、社会支持和教学效能等因素的影响。反之,教师个人的职业认同水平亦可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进而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研究者指出,有较高职业认同感的教师往往更满意自己的工作,更愿意在工作上下功夫,更愿意进取。[6]

当前有关教师的职业认同的研究较多地关注了普通中小学教师,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研究较少,对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更是鲜有人问津。但有研究表明,准教师们在幼儿园及学校学习经验影响了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7]作为学校学习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前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故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前职业认同期。[8]作为准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他们在前职业认同期在学校环境中的体验与经历,会直接影响到其专业学习的动机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影响到他们未来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进而影响其未来职业选择。基于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倾向等四个维度对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行调查,以期为增强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提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其学习动机和提高未来的职业认同水平提供一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贵州省某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7份,回收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有效问卷9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 92.8%。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

从年级、生源、性别、高考填报志愿顺序及是否独生子女等五个维度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样本中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学生数量基本相当,都超过 30%;样本中农村生源学生多于城市生源学生,农村生源学生占样本总数的 80%;女生多于男生,女生占67.8%;非独生子女多于独生子女,样本中非独生子女占 90%;且大部分同学都是在高考中因为调剂而选择特殊教育这个专业的,调剂比例高达81.1%。

(二)研究工具

鉴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处于职业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但其职业认同的形成既不等同于在职的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也有别于职前普通教师的职业认同。本研究在借鉴魏淑华老师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9]及赵宏玉老师编制的《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10]的基础上,采用自编《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倾向等四个维度对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行调查。

职业认知是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个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地位的认识,是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的认同。职业情感是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学习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与经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8]职业行为是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如对手语、盲文等的重视与主动练习程度。职业倾向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未来从事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可能性。

问卷的每个项目回答都采用Likert的五点记分法,分数越高,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越高。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所有数据在SPSS 22.0上进行录入及统计处理。

1.信度

对正式问卷的信度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信度检验

由表2可知,问卷整体Alpha为0.879,职业认知维度系数为 0.638,职业情感维度系数为 0.912,职业行为维度系数为 0.795,职业倾向维度系数为0.610。问卷各维度的Cronbach系数都在0.6-0.9之间,表明正式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效度检验

采用SPSS 22.0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3 效度检验

由表3可知,本研究的KMO值为0.841,同时Bartlett 的检验系数为 154.248(自由度 21,P=0.000),表明本问卷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效度较高。

三、研究结果

(一)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情况

对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情况

由表4可知,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均值为3.42。在最高分为5分的标准下,此分数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认同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各个维度中,职业认知得分最高(4.31),说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角色的特殊性及重要程度认识及其职业地位评价较高;职业倾向得分位居第二(3.49),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了解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后,依然有较高的意愿未来从事特殊教育的相关工作;职业行为与职业情感得分相同(3.09),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学习与练习的程度较为适中;在专业学习中,他们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积极支持,形成了对特殊教育专业及特殊教育教师的正性情绪。

(二)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

比较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及高考志愿顺序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结果见表5。

由表 5可知,不同性别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性别对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影响较小。但从各维度来看,不同性别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认知和职业行为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统计结果显示,男性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认同和职业行为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职前特殊教育教师(4.33>4.30,3.10>3.08),表明男生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地位的了解较女生更为清晰,男生对专业技能的练习也更为重视。

不同年级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的得分差异显著(P<0.01),大学三年级学生职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大学二年级与四年级(3.71>3.42>3.12)。以上表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职业角色与职业地位的了解、在专业学习中所产生的正性的情绪体验、对专业技能的练习频率及未来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的可能性都要高于大学二年级与四年级的同学。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生源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不同生源结构对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影响较小。

表5 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

研究提出假设,高考志愿顺序不同,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的期待与情感也将不相同。因此,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职业认同感。研究假设,第一志愿为特殊教育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可能会高于非第一志愿及调剂志愿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根据收集的信息,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高考录取时的志愿顺序分为第一志愿、非第一志愿和调剂三类。统计结果显示: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总分与志愿顺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志愿顺序与职业行为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非第一志愿的大学生的职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调剂和一志愿学生(3.40>3.09>2.61),这表明非第一志愿录取的大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练习频率更高,对专业技能也更为重视。

四、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本研究对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其未来职业的认识与态度。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知和职业行为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行为在高考志愿顺序上存在显著差异。

(二)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未来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中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与已有研究中在职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得分相似,这从侧面体现出了当前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工作卓有成效。在职前教师的教育过程中,能让较多职前教师通过学习逐步了解自己的专业,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进入与专业契合程度较高的特殊学校工作,将有利于未来几年我国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未来在职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

在各个维度的比较中发现,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认知维度得分最高。职业认知维度体现了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认同,高分体现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其职业的内在价值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这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高校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后,逐渐开始更为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专业,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地位的认识也从普通教师职业的“传道授业解惑”逐渐上升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的认识上。在经历了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懵懵懂懂”,经历了“得知被调剂到特殊教育专业后的抑郁”及“第一次到特殊学校见习时的震惊”这几个心路历程与体验之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逐渐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对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对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有了较为清晰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这种转变充分印证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对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作用。

职业倾向体现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一种预判,是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的认同。这一维度的得分低于职业认知,则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这一职业的薪酬、福利及就业等与职业认知相比持略微消极的态度。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其未来的人生方向正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变化之中,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摇摆不定,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酬、福利及就业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坚定性。毕业之后面对众多职业的选择,即使是职业认知得分较高的个体,未来也未必一定会从事特殊教育教师这一职业。这一结果表明,虽然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对职业认知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在职业倾向方面则相对消极。而这种消极,具体则表现为特殊教育教师福利待遇及就业等外部因素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消极的职业倾向则可能导致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情感上的背离与职业行为上的消极的不良后果的产生。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这种职业认同状况需要引起重视。

对不同性别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的比较表明,男生在对职业认知和职业行为两个维度的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女生更适合并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传统观念不符。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中男生数量少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对男性赋予了更多的成就要求,而特殊教育专业中由于男生数量较少,在班级内及学院内男生面临更大的压力。故相对于女生,男生对职业认知持更积极的态度,对职业行为也表现出更努力的倾向。

对不同年级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比较表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认同的各个维度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认同最高,大学二年级学生居中,大学四年级学生排最后。在大学三年级之前职业认同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上涨,但在大学三年级之后,职业认同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这种变化趋势令人担忧,值得引起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将会系统地学习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也将更为熟练,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各个维度本应该有很大的提升幅度,但研究结果却不容乐观,令人惊讶。这说明,大学四年级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充分感受到了教师招考中特殊教育专业所面临的不利境遇,从而对未来是否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产生疑虑,进而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对职业认同产生消极的态度。

此外,对志愿顺序的比较表明,志愿顺序与职业行为之间差异显著。与常理所认为的第一志愿的同学可能职业认同水平更高不同,研究结果显示,非第一志愿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高于第一志愿和调剂的同学;在职业行为维度,得分情况为非第一志愿同学最高,调剂的同学居中,第一志愿的同学最低。这表明在高考之后,非第一志愿及被调剂的同学在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上更为用心。这也为调查学校担心“调剂生源太多,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老师吃了一剂定心丸。

五、启示

为切实提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在高等教育阶段为未来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好质量关,则需相关部门进一步采取措施,具体启示如下:

首先,切实保障并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让特殊教育教师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特殊教育教师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常常被人误解为教师本人也属于特殊人群;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常被其他人员另眼看待。如果在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得不到保障,不具备显著优势,势必会动摇其持续从教、终身从教的的理想信念。

其次,细化教师招聘专业要求,分级设立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从招聘制度和教师资格证书等两大制度方面体现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提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具体而言,在教师招聘中,不能一以概之地降低要求,只关注应聘者是否有教师资格证。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对象和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持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证者,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却未必掌握了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因此,在招聘过程中,除教师资格证外,更要关注应聘者专业的对口程度。另外,当前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设立了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的类别及语数外英体美史地生等众多科目。这种类别与科目的设立,虽然满足了普通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需求,但却没有考虑到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质。在未来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中,相关教育部门应充分考虑到特殊教育的性质,增设符合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与类别。切实从制度方面提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

再次,担负职前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也应积极进行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改革,为在校的师范生,尤其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提供各类便利,支持学生辅修双学位。高等学校可以通过“2+2”的模式让其他专业的师范生辅修特殊教育的专业课程,也可积极鼓励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去辅修其他师范专业的课程。高等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对辅修课程达到一定学分的同学进行学分认证,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这种改革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面对就业的焦虑,让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看到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也可为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普通教育储备一批既具懂普通教育又懂特殊教育的整合性师资。

最后,职前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高校应对高考生加强专业宣传力度,树立信心,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目前,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特殊教育专业,但由于高校与高中未能有效衔接,高考考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特殊教育专业,因而在志愿填报时也是避犹不及,生怕选了特殊教育专业也就意味着自己成为了特殊人群,或者误认为特殊教育专业的报考考生应该是特殊人群,这种误解导致特殊教育专业的报考考生应该是特殊人群。或者误认为特殊教育专业的报考考生应该是特殊人群,这种误解导致特殊教育专业的报考考生应该是特殊人群。殊教育自己也成专业的报考考生应该是特殊人群。这种误解导致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很大比例都是由调剂而来。高校专业教师也存在误解,认为非第一志愿的同学可能不够爱特殊教育这个专业,进而把消极情绪传递给学生。加强面向高考考生的专业宣传,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抛却“非第一志愿和调剂的考生不爱特殊教育”的偏见,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职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2017-07-18.

[2] 魏淑华,宋广文.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3]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 方明军,毛晋平.我国大学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7).

[5] 梁进龙,万明钢.中小学教师人格类型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6] 姜勇,钱琴珍,鄢超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

[7] Samuel.S.Stephens.D.Critical dialogues with self:Developing Teacher identities and roles-a case study of South Afric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0,33(5).

[8] 杨玲.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阶段发展论[J].教师教育研究,2014(2).

[9] 魏淑华,宋广文,张大均.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J].教师教育研究,2013(1).

[10] 赵宏玉,齐婷婷,张晓辉.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结构与特点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6).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志愿维度
以志愿,致青春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