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检测问题及建议
2018-04-16王辉
王辉
山西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山西晋中 030600
汽车内饰是指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及功能性、安全性及工程属性的车内零部件和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汽车内饰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内饰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1 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
汽车内饰是指汽车内部建设时期需要用到的其他汽车产品,这些汽车产品在使用中不仅具有安全性、实用性以及工程属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的装饰作用。例如:汽车坐垫、汽车脚垫、内部装饰物品等均属于汽车内饰产品。在汽车内饰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将各种产品按照使用途径的不同区分为汽车摆件、汽车挂饰、颈枕靠枕。方向盘套等多种分类。在汽车内饰材料的分析中,还可以按照内饰材料结构的不同分为单一的材料以及复合的材料。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则将汽车内饰按照材料材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纤维类型、塑料类型、泡沫类型、橡胶类型等多种,并对塑料类以及面料类的内饰材料进行详细的研究。
2 问题
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在评价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方面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①只是对水平燃烧速率参数进行单一考察,对发生火灾时内饰材料其他方面的性能没有有效反映出来,如毒性、热释放量以及产烟量等。②种类繁多,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而检测标准大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面窄,对于汽车内饰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燃烧性能的优劣不能明辨。现阶段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结合使用更多的测试方法及控制手段,对不同的内饰材料根据其使用状态、使用部位以及材料本身的性质来进行分类,根据内饰材料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和条件,从而更加有助于对其燃烧特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再者,由于汽车当中的内置空间极其有限,所以对于内饰材料的烟毒性、抗引燃、产烟量等指标更要注意,制定相应的方法,来对内饰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有效评估。
3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检测
3.1 塑料类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在对塑料类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进行检测时期,本文将对汽车立柱、仪表盘、遮阳板等主要的汽车使用部位进行检测,进而得出具体的材料燃烧特性。汽车立柱是由PP材质或者PP+EP-TD20的材料所构成,该内饰的材料结构为单一结构,经过对该材料的燃烧检验得出其最大燃烧速度为D-41.1mm/min。仪表盘是由PP材质或者ABS材质以及泡沫层所构成,仪表盘的材料结构为复合结构,其厚度为2.5mm,在经过对该材料的燃烧检验,得出其最大燃烧速度为D-45.3mm/min。遮阳板是由PU硬质合棉材质所构成的,该内饰的材料结构为单一的材料结构,厚度为13.0mm,在经过对该材料的燃烧检验,得出其最大燃烧速度为D-69.7mm/min。
3.2 面料类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面料类内饰材料一般分为真皮、表层为人造革的复合材料和表层为针织面料的复合材料三种。真皮面料中牛皮应用较广,人造革复合材料中PVC应用较广,针织面料复合材料中涤纶应用较广。因此,选取以下三种材料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面料类内饰材料实验结果
4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测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车用内饰材料进行燃烧测试存在的问题
首先,GB8410要求样件预处理时间至少24小时,不超过168小时,对于预处理时间没有区分材料类别,比较模糊,实际操作中一般都会预处理24时之后就开始进行试验;对于不符合尺寸要求的样件,用同种工艺和材料制成的标准样件的试验结果不能用于鉴定、认证情况。内饰材料很多在尺寸上不符合要求或者拱高超过13mm等奇形怪状的情况,这影响到很多企业要求做认证或。同时,在内饰材料燃烧的过程中用肉眼通过燃烧箱视窗观察样件燃烧情况并进行试验操作会产生误差,影响试验结果。
4.2 车用内饰材料燃烧测试标准建议
GB8410只考察水平方向上的燃烧速度,并不能真实体现内饰燃烧的实际情况,建议修订标准时,增加垂直燃烧、烟密度、氧指数、熔融滴落试验,同时也可将目前的适用于不同车辆不同规定的阻燃标准全部整合到GB8410中,使相关零部件企业更加清晰阻燃标准的要求。而在新运行的GB 7258中明确规定了汽车驾驶室和乘员舱所用的内饰材料的燃烧速度应不大于 100mm/min,其中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速度应小于等于 70mm/min,对公共汽车和发动机后置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其发动机舱使用的隔音、隔热材料应不燃烧,对汽车不同位置的内饰材料燃烧特性进行了区分,规定了不同的限值,也缺少垂直燃烧等其他内饰材料的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
5 结语
在上文当中我们先是简单就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情况做了阐述,接着分别从面料类和塑料类内饰材料来详细分析了汽车内饰材料的特性,进而就燃烧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来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检测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要想有效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就必须要要做好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检测工作。与此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对汽车内饰材料的质量监督,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切实有效提升汽车内饰材料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