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锤炼教学语言 营造诗意课堂

2018-12-07罗娟

商品与质量 2018年38期
关键词:营造意境文本

罗娟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 四川广安 638000

1 营造意境之美,构建诗意课堂

所谓意境,是指一种境界,一种真情感的艺术体现,一般用于评价诗歌或绘画。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讲意境,这里说的“意境”不仅指教师所营造的情境,更是指整个课堂印象,就像文学作品中所营造出来的意境,就像一幅幅山水画一样,给学生一种独特的感受。而这种意境营造,在某种程度上既与教师风格有关,也与教学言语有关。教学风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很难改变,但是教学语言则可以通过课前精心提炼来预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清新洗练的课堂语言给学生营造深远意境,以便触动学生的心灵。

2 倾听语音之美,走近音律世界

汉语言博大精深,即便是同样的内容,声调不同声调,语气不同,其意义就有可能不同,甚至会相反。因而怎样艺术地表达说话内容,让教学语言呈现一种抑扬顿挫之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对此,马卡连柯曾经说: “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有技艺的人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学会巧妙地处理语言声调、语速,乃至神态、情感等,以便让其说话内容化为一串串动听音符,让学生在语言音律中感受其美。比如《琵琶行》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诗文内容与其中的情感变化,在语言节奏、情感上进行安排。告诉学生,一开始在与朋友离别时,要用低沉惆怅的语调;而当描述到琵琶声的震撼与探寻时,“转轴拨弦三两声”这一句则应该轻柔舒缓,而“大弦嘈嘈如急雨”其语速应该急促高昂,到“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一句则应该停顿一下,这样整个课堂在朗读中就像弹奏琵琶一样,时而激昂奔放,时而缓慢低沉,在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要追求语文课堂诗化,前提是教学言语需要诗化,而这还“四美”,彰显高中语文“诗意”

3 品析幽默之美,享受言语乐趣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虽然需要严肃,但有时候教师幽默的语言,却能让学生会心一笑。对此,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说过: “教师最好的助手是幽默的语言,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学生学习时轻松愉快的气氛。”因而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以便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而且其课堂目标达成也会事半功倍。比如讲《修辞无处不在》这一内容时,笔者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先给学生讲解苏小妹的故事,即苏小妹额头长得比较高,苏东坡经常拿这开她玩笑。一次,苏东坡又笑着打趣说: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苏小妹听了非常不高兴,她见苏东坡长着一张马脸,就对此进行巧妙回击“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至口边”,说得苏东坡哑口无言。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而且采用诗句来含蓄点出了苏轼兄妹二人各自的相貌特征,同时也为下面引入修辞做了铺垫,一举多得。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对于课堂教学语言来说,采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则是最高境界。它能在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的精神得以放松,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善于锤炼自己的语言,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幽默艺术。当然,对于幽默语言来说,不仅仅是故事,教师还可以从教材出发,精心选择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成语、游戏、笑话、乃至歌曲等,以便给语文课堂融入几分幽默,几分诗意。如有可能,教师还可以采用自我调侃、明褒实贬等幽默方式,让学生在风趣中感受幽默的力量,以便得到某种理性的启迪。

4 体验情感之美,陶醉文本真情

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课程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文本中往往隐含着作者乃至编者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前提是课堂需要有情感的力量,需要通过教师的真情演绎,让课堂充满情感,以便从学生心灵深处给予触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富有感情的言语,让学生产生共鸣,尽可能地给他们渗透一种无声的教育,以便为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对话创造条件。比如《热爱生命》这一散文,作者是蒙田。对此笔者曾运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一段话进行导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那么怎样让生命更有意义呢?有的在生命历程中体现了一种豪迈,一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有的是一种洒脱,一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洒脱,生命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生命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进。生命是如此美好……那么怎样让我们度过这有限而又宝贵的生命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蒙田写的散文《热爱生命》。”在这一导入中,文本作者的情感是真挚的,同样教师的情感也是真挚的。而这真挚的情感往往从心底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学生情感,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创造条件,同样也为课堂注入情感,以便推促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之中,并且不断推向高潮,以便真正达到一种寓情于理的理想境界。

课堂是阵地,言语是武器。通过言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以便推促课堂走向纵深。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语言是衡量教师业务素质、个人修养的最重要标志。总之,针对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文言文增加的现状,教师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尽可能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以便给学生营造一种意境之美、音律之美、幽默之美、情感之美,最终为学生构建出一种诗意课堂,一种趣味课堂。

猜你喜欢

营造意境文本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