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背影》教学中的运用
2018-04-15何桃
何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在不断提升,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学理念逐渐多元化和创新化,各类新式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之上衍生的新式学习方法之一,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本文以《背影》一文为例,详细阐述“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合作学习”追求学生本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升华,表现出了科学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出现,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要解放学生。这里所指的解放并不是任由学生自己发展,而是要取消课堂上对学生的束缚,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和诉求。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要将教师、学生、课本紧密结合。其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指的是自由讨论、表达、疑问,教师对于这些问题不要马上解答,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探讨、思考。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确保教育有的放矢。再其次,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条件,促进学生发展。好的条件需要国家的投入,也需要学校自身软件和硬件的加强,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多种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其主要目的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创造各种条件,都是为学生服务,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师只有提供有效的帮助才能够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合作学习”在《背影》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持,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可以让教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学生因为兴趣点、接受知识能力的不同,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做法就是“合作教学”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服务。在整合了多种教学资源之后,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接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下面结合《背影》的教学从两个方面具体来谈。
第一,多个文本的配合。教师在导入《背影》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集体背诵《游子吟》这首诗。这首诗将母亲的伟大和对子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全班同学背诵这首诗的目的是引入父爱和母爱的主题,从而引发学生对《背影》这篇课文的共鸣。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没正式讲课就告诉学生课堂主题,会给人先入为主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还需要斟酌、探討。此外,教师在剖析这篇课文时针对“背影”二字深入分析,将对文本的解读上升到生命、死亡的高度,并最终得出《背影》是在写“生与死”这样的结论。虽然这种解读方法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借助《毁灭》等多个文本来配合解读这篇课文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教师要注意所选用的文本与《背影》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一致,只有情感一致的文本才能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借用其他文本辅助教学时要仔细斟酌。
第二,多样教学工具的使用。随着辅助教学的工具越来越多,有的教师在讲解《背影》时也用到了时下流行的投影仪、教学白板等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情境。因为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在正式上课之前,很多教师选择播放效果非常好的《背影》朗读视频并配上音乐。朗读者富有深情的朗读,为学生提供了示范,音乐的加入也有利于学生体会朗读者的情感,从而为后面的探究发现教学环节打下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工具的进步,如今的教学课堂已经由视频、图片、音乐等要素组成。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2.师生相互探究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教师对学生的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要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达到高效学习的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改革也在同步进行,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进行探究式学习,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一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思想、认知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探究,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才是新时代教师的追求。教师在正式教学《背影》一课之前,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正式教学《背影》一课之前,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即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认真备课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少量较为基础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参考书来作答。进而再设计一些相对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寻找答案。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考虑问一些相对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如果学生难以回答,教师则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对于《背影》一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父子关系的变化,可以尝试给学生补充有关作者父子关系矛盾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同作者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探究文章背后的深刻内涵。
3.师生情感水乳交融
师生合作才能提升课堂效率,而合作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有情感上达到了水乳交融,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打动和感染学生。而对充满深情的文章来说,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无疑是创设情境的最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渲染或悲哀或愉快的氛围,学生就很容易被教师打动,会浸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学习课文。《背影》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也是一篇美文。文中的语言朴实感人,要感悟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朗读课文是必要环节。因此,教师富有情感的范读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忧伤、低沉的背景音乐下范读,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这样自然就把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4.师、生、文本对话
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教,而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合作去探寻真理。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三个方面,即要学会同世界对话、同他人对话以及同自己对话。在具体的教学中,同世界對话就是要同课文对话,同他人对话则是指与课堂其他参与人(包含教师和同学)对话,同自己对话就是学习前和学习后的反思。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相同的文本。要达到教学目标,教授学生知识,则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对话是必须的。所以,必须要搭建一个能够使教师、学生以及文本对话的平台,使三者联结起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新时期对教学提出的要求。
对于《背影》这篇课文,教师要上好这堂课其实并不轻松,因为很多学生不能很快理解到文本的含义。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和课文对话,直到真正走进文本中。学生与课本融合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本内容向学生提问,而大多学生的思考可能只停留在文本表面,通过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很可能还是会出现学生难以把握课文主旨的情形。比如,在父亲去买橘子这个片段中,学生反复思考后可能只得出这里体现了父亲“无私的爱、无微不至的爱”的结论。因此,教师应该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带领学生在课文中慢慢寻找答案,教师引导者的重要性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不断与课文对话、与同学对话,抓住了对父亲动作、穿着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深刻感受文中父亲浓浓的爱,从而得出“父亲是在竭尽全力地爱自己的儿子,因此作者才会感动得哭出来”。对比学生前后的回答,就能够知道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升华,而这些变化正是学生同教学、课文不断对话后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教育理念中缺少学习主体意识,更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始终高高在上,学生和老师之间很少有合作学习的机会。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更多是满堂灌的形式,缺少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作为教师,在新时期如何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加以改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为例,探讨“合作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无论是教学资源的整合,还是师生相互探究问题,又或是师生情感上的交流,都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所作的探索,而这些教学理念和方式都是“师生合作”的具体体现。事实证明,很多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都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传授—接受”的被动教学方式,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教师教得也更轻松,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刘永康,林润之.回到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上来就《背影》的教学与韩军老师商榷[J].语文教学通讯,2014(32).
[3]李建丽.让细节描写出神韵——谈《背影》教学中对细节描写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
[4]郑桂华.经典作品与经典课文——《背影》的语文教学价值解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6).
[5]王君.生之苦痛与爱之艰难——《背影》教学实录及悟课[J].语文教学通讯,2014(11).
[6]李华平.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