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莲说》课例教学目标梳理与分析

2018-04-15黄晓辉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爱莲说言志研究成果

黄晓辉

周敦颐所作的《爱莲说》是流传千年的名篇,为后世所推崇。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其教学价值不言而喻。本文在查阅和整理已经发表的有关《爱莲说》一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后,拟对其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关于主题方面的教学目标梳理与分析

1.主题方面教学目标梳理

《爱莲说》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长期入选中学教材,所以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实录非常多。根据已经搜集的情况,教师会在开展教学设计前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具体教学活动时,通常都会把解读文章主题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笔者同样先分析有关主题的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分析收集到的二十一篇教学实录,笔者发现,关于主题方面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作者借助這篇文章表达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赞美君子的高尚情操和品质;另一类认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恶浊世风、追名逐利的厌恶之情。除此之外,在一些教学实录中,还有些教师围绕这篇文章中比较有名的句子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教学的突破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名句理解难点”这一环节中列出“予独爱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名句,并向学生提问:“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依次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有教师在分析全文后,将作者的志趣、心境以及情操等凝聚到“君子”这两个字上面,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一名句体现出的君子美德。作为文章的核心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章,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莲花的歌颂其实就是吐露自己的心声。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字词的含义,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有的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特点,提前设定教学目标。首先是复习旧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因为前人重点描写莲花外形的很多,思考其寓意的却非常少,而且教师多是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才会教授课文,再联系文章的题目开展讨论,找出作者偏爱莲花的原因。紧接着教师设计有关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原句,联系莲花的生长环境来思考该句主要表现了莲花怎样的品格。在这个环节过程中,通常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而后由教师来点拨,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莲花这个“君子”的由衷赞美,以及对其高洁品格的解读。还有教师从莲花的外在形象、生长环境以及精神气质等方面引导学生将莲花和君子融为一体来理解,从而感悟作者虽然作为统治集团的一员,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也有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讲解文章时,提出“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莲花与作者具有同样的品格”这一问题。教师在同学生交流以后,还补充介绍了作者的生平情况。学生从这些史实中了解作者的品格,并与文中所体现出的品格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补充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并且留给学生答疑的时间,这充分表现出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一点非常值得广大教师学习。

上文介绍了诸多教师的教学实例,他们采用多种手法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君子的高洁志趣和理想人格。还有教师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分析文章的句式,使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2.主题教学目标是否借鉴学术研究成果

从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来看,教师大多都是将主题教学放在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段话的解读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基本上都是讨论和讲授这两个方面。因此,在品读文章之前,教师会选择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背诵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厘清文章大意,找到理解的关键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

在整理已经发表的教学实录过程中,笔者发现,发表时间基本集中在最近十年。从上文的分析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将文章主题当作教学的重点。虽然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内容表达上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涉及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但是,还有七位教师将“对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社会风气的鄙视和批判”作为课文的主题。其实在主题研究方面,教学和学术研究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有些教学是围绕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开展的。笔者搜索、选取的二十一篇已经发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中,将“追求高洁人格”作为教学目标的占总数的70%,这与学界众多学者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赞美了君子高洁品质的研究成果是相符的;剩下的30%则与学界认为这篇文章是“针对社会时弊的批判”的研究成果大致相同。这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并不一定相同,但教学目标的设计并不是凭空而定,而是建立在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任何人在写文章时都会有自己的主题,这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的解读至关重要,会影响到其他教学环节的安排。

其次,虽然很多教学目标的设计立足于学界研究成果,但教材解读和学术研究还是有区别的。一线教师立足于社会普遍认可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主要着眼于向学生传授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常识。而学术研究则是基于个人的理解,寻求与众不同的见解,虽然是自己的观点,但只要论证合情合理即可。然而当前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方面的并不多,所以并非学术研究成果都适合课堂教学。例如,学界对“隐与未隐”和“佛家因缘”的主题解读并没有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解读这篇课文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经历,并结合“莲”这一特殊植物的渊源进行解读,从而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解读空间。在掌握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思想,讨论课文的主题,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二、关于艺术特色方面的教学目标梳理与分析

1.已有教学课例艺术特色教学目标分析

首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教师的教学设计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已发表的教学实录来看,绝大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方面。很多教师认为,采用讨论关键句的手法能够让学生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且明确写作的具体含意。在文中,作者通过莲花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利用作者的追求和莲花形象之间的联系来“托物言志”。学生在初步了解这种写作手法以后,教师一般会让学生继续巩固,增加这方面的写作训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有的教师就布置了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描写一种植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表达出来的课堂作业。在笔者看来,教师的做法和当前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符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写作练习,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分析衬托表现手法。笔者从已有的教学实录中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花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牡丹和菊花,在探讨之后得出牡丹起到反衬作用,菊花起到正衬作用,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莲花”高洁的品格,这也是作者情怀的体现。有些教师在分析衬托手法时会提到对比修辞的作用,如果将陶渊明和周敦颐二人的生活态度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二人身上都具有知识分子本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有些教师在设计“句式”方面的教学内容时,通过范读加深学生对句式的理解,在面对不同句式时,教师的语调也有差别。还有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最后一句来分析反问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除此之外,对联想、排比、抒情等一些具有艺术特色的表达方式,教师分析得比较少。

总的来说,教师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的实际情况。《爱莲说》一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很明显,主要是托物言志和衬托,教师应抓住这两方面开展教学。但是,无论教师怎么选择,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

2.教学艺术特色是否借鉴学术界研究成果

比较教学设计中和艺术手法相关的教学目标同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二者大体上是一致的。一方面,很多教师把写作手法和教学目标统一起来,并围绕学术研究成果教学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而在教学衬托表现手法时,基本都认可以牡丹为反衬、菊花为正衬的说法,却忽视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够采纳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就能够发现陶渊明同周敦颐构成了反衬的关系,这是出世和入世的差别。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深入挖掘的,只有这样课堂才更有特色。对教师来说,创新教学方式非常重要,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如果长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降低。

另一方面,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很少涉及语言形式,基本沒有教师从句式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更谈不上从押韵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了。而事实上,这篇文章蕴含了丰富的韵律内容,其韵律工整、优美。如果认真诵读、体会,必然会提升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因此,教师如果从押韵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声韵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领会文章内容、陶冶情操。通过分析发现,《爱莲说》一文融合抒情、叙述、议论等形式于一体,但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涉及。因此,教师如果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再结合学者的研究来制定教学设计,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猜你喜欢

爱莲说言志研究成果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 托物言志法
延续风雅
《爱莲说》微课教学设计
当青葱恋遭遇校园霸凌:少年的你啊沉重的痛
张进(一首)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
论转化医学的当代成果和未来前景
1978年-2015年武术教育研究成果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