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18-04-15王宏虬周舟辛继龙汪飞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云南毕业生

王宏虬 周舟 辛继龙 汪飞

摘要:随着云南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迅速来临,这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因此,大学生应主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育;高校应设计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应紧密联系社会、服务社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要创建并推动大学生联合培养与实习制度,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需要进一步重视公共就业服务,增加就业岗位,承担权威就业公共信息的发布工作,引导大学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

就业指导

就业质量提升路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配置模式。自主择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和择业自主性,但是,由于云南高校大学毕业生对自我认识不足,社会对各类工作岗位的要求了解不充分,职业定位不准,学习目的模糊,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致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相对不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不足,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层次低,造成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再加上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的连创新高,“史上最难就业季”已持续了三年。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云南省达到13.8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云南省达到15.2万,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云南省达到16.2万,屡创历史新高。日益庞大的毕业生群体证实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然而,在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招聘也很难,用人单位抱怨大学毕业生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太低,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基层岗位普遍缺岗缺人,大中城市里学非所用的毕业生扎堆的情况很普遍;“频繁跳槽”、专业对口就业率低;致使云南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日渐凸显。这些矛盾在目前云南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越来越深化的局面。

从数量来看,云南高校毕业生在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据《云南省2014/2015学年初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云南省省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824451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3%。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6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67所;成人高等学校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30所;高职(专科)院校3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与东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也差距明显。那么,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基础教育、高考招生、高等教育制度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都存在较大问题,社会文化、职业价值导向偏差也带来不少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多条选径形成合力来提升云南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就业质量标准与问题责任主体

毕业生就业质量应该是一个评价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从就业机会的获得上体现就业竞争力;从薪资收入、工作环境等指标体现就业的主观满意程度;从工作的稳定率、专业的对口率、职业发展空间等岗位特点体现职业发展趋势。总的说来就是人职匹配的程度。

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责任的主体是:毕业生、云南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制定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配置政策的各级政府。

二、现状与分析

1.毕业生的问题与责任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盲目突出应试能力,在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基本缺失,学生在报考大学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倾向,同时对高校各专业的社会前景缺乏喜观认识,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现行的高考平行志愿录取机制造成大量专业调剂,因此很多大一新生对录取专业不满意,难以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及专业学习。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生涯的概念认识模糊,职业能力准备严重不足,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无法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就业行为茫然无措,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继而就业之后违约率较高,跳槽、离职率也比较高。这些问题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需要通过加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系统教育来解决。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进行科学、全面的主喜观分析,探索各种职业选择。通过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对求职责任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实现人身价值,创造更大的社会贡献。

2.云南高校的问题与责任

目前,云南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并未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虽然高校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陆续开设了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课程,但并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云南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大多数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多数以讲座的形式开设,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专业化师资匮乏。据统计,云南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有师资结构为:学校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占17.5%;院系副书记、辅导员占64.94%;专职就业指导课教师,又占比例17.21%。

其次,云南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大多沿袭传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起点低、质量差、理念落后,就业服务基本上是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校园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就业服务质量停留在粗放的就业集市的低水平上。

云南高校的办学理念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尚未建立就业反馈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二是尚未建立学校与毕业生回访反馈机制;三是缺乏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和建立实习、实训的机制;四是缺乏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正式、非正式的沟通机制。

3.用人单位的问题与责任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是求贤若渴却总是感慨人才难求。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出现“用工荒”以来,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都难以满足。各行业、各产业都存在知识更新较快、人才需求旺盛的局面,即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进入各个领域,但是,各个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目前仍未摆脱“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其中最缺乏的是两个极端,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这种局面并非供需数量的差异问题,如果想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人才,用人单位就应当更多地与高校沟通协作,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让高校深刻了解互联网+时代的人才标准是七个方面: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三商蒹高(IQ智商+EQ青商+SQ灵商)、沟通与合作、从事热爱的工作、积极乐观。

4.政府的问题与责任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首先是进一步重视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在云南一直非常薄弱,大学生现在找工作主要是两个渠道:校园招聘会和网络求职。目前与云南高校校园招聘联系最为紧密的机构是贤士榜,网络招聘目前主要是58同城。政府应该更多的承担公共信息的发布工作,加强工作岗位需求信息平台建设,使就业信息与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无缝对接。其次,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就业方向。目前,制度、政策的调整缓慢,新老员工、编制内外同工不同酬,编外新人绩优酬低等方面问题突出。

在教育行政主管方面,首先是对高校发展与布局的规划问题。目前,云南高校数量达到60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成果。但是,云南高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较大问题,办学定位含混不清,招生缺乏科学论证,招生与就业不挂钩,专业设置盲目无序,学科建设重叠浪费,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对应,培养质量与行业要求背道而驰等等。例如:全省农林类、师范类院校数量过多,专业重叠,毕业生过剩。而工科类院校数量较少,专业发展不足,毕业生相对稀缺,用人单位招聘比较困难。

其次是是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制度存在较大问题。现在,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就业工作考核把就业率作为办学的重要指标,相对于以前关门办学不管就业的情况是恨大的进步。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率由学校调查填报,而非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失业或(待就业)登记制汇总形成,这就造成高校在就业率上注水的冲动。同时,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非同一指标,就业质量问题日渐凸显,“频繁跳槽”、对口就业率低是主要表现。

三、对策与建议

第一,对大学生而言:需要正视现实,明确责任。既然工作是学生的,那么就应该由学生自己负起找工作、干工作的责任。那么,大学生就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必然要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尽早地认识社会、认识职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主培养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结合自身特质确定目标,主动设计一生的事业发展路径,不断调整职业目标,最终实现人职匹配。这是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路径。

第二,对于高校而言: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选径,一是开设完整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课程;二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专业招生数量的优化调整和合理配置机制;四是建立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的机制,创建联合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等培养计划,共建联合实验室,引进企业先进抟术和实验装备,为工程技术教育服务;五是建立工程师、教师双向交流、交叉培养机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任企业导师,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六是促进企业在校设立了奖学金、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跨时空、跨学院、跨专业选修实验课程、参加创新实践提供舞台;七是学校应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成立产学研教育合作委员会,聘请资深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作为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指导专家,促进专业教育集成、集约、集优发展;八是,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开发就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具,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大学生就业能力标准与评价方法”等,并建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能力数据库”。

第三,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完成角色意识转换,主动与高校寻求人才培养协作的共识。大学教育有必要逐渐与职业市场需求对接,不断完善创业环境及相关配套制度,用人单位应端正用人态度,强化人才开发制度建设,推行规范化人才制度管理。加强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的无缝结合,学校与企业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取向介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是实现高等教育时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化,促进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因此,用人单位要创建并不断推动大学生实训、实习、见习制度的建立,参与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第四,对于政府而言:一是建立就业公共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制度;二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四是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等,迅速着手研究和制定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包括整体规模、层次、体制和机制等长期的发展目标;五是特别关注高等教育学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结构、能力要求等问题;将每年将分专业、分地区、分学校在校就读人数、毕业生人数等及时向社会公布;六是进行宏观调控,统筹协调高校的重组、整合、发展。例如:将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的衣农类优势学科合并建成农林学科优势明显的特色区域高水平大学——云南农林大学;将交通、机电、工程、信息类专业合并建成培养工业工程应用型抟术人才的区域高水平大学——西南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宏虬,王璐,汪飞.云南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1人力资源管理,2015(5)

[2]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Pazy A.Joint responsibility: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ca ree r management andthe effectiveness of ca ree rs[J].G roup and 0 rganiZationStudies,1998f20):311-331

[4]尚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实例、解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5]王宏虬,汪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1人力资源管理.2011(5)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云南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