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特点及发展探究
2018-04-15蔡欣
蔡欣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顺分公司 贵州安顺 561000
1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特点
1.1 信号同步传输
与大部分通信技术相比,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典型特点是能够同步进行多种类、单一类别内多个不同信号的同步传输。如中国电信集团在进行远程会议时,多个地区、不同部门均会参与,视频信号、音频信号是同步呈现给所有与会人员的,不同人员的发言(音频信号)可以借助各自的控制终端进行传输,互相之间不会产生明显的互扰,保证视频会议的有序性[1]。这是简单的无线语音通信不可比拟的突出优势。
1.2 信号异步处理
信号异步处理,可视作传统视频通信技术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差别,也是后者得到青睐和应用的核心优势。如电信集团在进行视频会议时,参与会议的人员可能但在10名甚至数十名以上,每一位与会人员准备的资料、发言内容等都存在差别,片面强调信号同步处理,这些来自不同节点的信息可能会出现混杂、难以辨识的问题。异步处理技术下,不同信号按照传输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得到有序呈现,即便同一时间进入系统中,也可以根据默认程序处理,避免失真。
1.3 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
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是指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多个节点的接入,只要对应节点符合网络协议要求,且满足密钥匹配条件,就能参与到视频会议中。良好的兼容性是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特点,也是其可扩展性的基础。当接入视频的节点数目过多,可将基于PC结构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改为基于嵌入式构架的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使可接入视频系统中的节点数目增加,提升扩展性。
2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
2.1 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会在传输能力方面谋求提升。传输能力的提升对系统工作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最初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只能满足0.25mb/s的传输需要,存在卡顿、拥堵等问题,当传输能力达到1mb/s后,上述问题得到缓解,但视频画质并不理想,多在240p甚至180p以下[2]。现代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传输能力能够达到10mb/s甚至百兆以上水平,着眼于未来大量数据传输、多个节点同步进行交互的通信需求,进一步强化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传输能力依然极为必要。
2.2 技术瓶颈
目前制约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发展主要瓶颈包括信道建设、信号干扰两大方面。中国电信公司以及其各地分公司的视频会议,规模往往较大,当大量信息进入工作系统后,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信道拥堵问题,其典型表现为传输延迟、视频和音频无法同步等。信号干扰在各类通信活动中广泛存在,远程通信活动所受信号干扰尤为明显,有线传输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制约了移动终端的借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覆盖范围下降;无线通信能够实现可接入节点的大面积增加,但应对干扰的能力并不强,很可能导致信号传输质量降低、画面失真等问题。
2.3 可行建议
为满足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传输能力提升需求,应对现有技术的瓶颈,建议采用共道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进行信道完善、信号加强。共道技术是指将多个不同信号融入到相同的信道中,比如光纤,利用一根光纤实现多个信号的同步传输,以此应对通信信道拥堵的问题。当信号达到接受一端后,再对信号进行分离和降噪、提纯,使其清晰可辨,从而提升信号的可读性,借此应对现有技术瓶颈,完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性能和数据传输能力。
对上述建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选取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顺分公司作为对象,模拟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下该公司的通信活动。默认参会人员为50名,固定通信带宽200mb,可变参数为通信总量、峰值通信量、信号数目,观察指标为延迟情况、延迟时间和信号可读性。共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为常规组,以该公司现有通信系统进行模拟,共进行60次实验,求取各观察指标的平均值;第二组为改良组,应用共道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共进行60次实验,求取各观察指标的平均值。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结果
从结果上看,当峰值通信量较大、信号总数多时,常规组延迟情况严重,延迟发生率为38.33%,平均延迟时间为159.7ms,信号可读性下降至85.6%。改良组实验中,即便峰值通信量和通信总量较大,信号总数多,延迟问题依然得到控制,发生率为3.33%,延迟时间为25.2ms,信号可读性达到98.3%。这表明,未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借助共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提升工作能力。
3 结语
综上,现代社会发展对通信技术的质量和交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催生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不同信号的同步传输和异步处理,使远程通信、不同空间的实时通信成为可能。从发展的角度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仍会强调传输质量和效率,其瓶颈则是信道建设、信号干扰等问题,可通过现有的共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谋求改进,从而进一步发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