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8-04-14周新盼
周新盼
摘要: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教育的目的就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样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创造型人才素质就是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为创新教育打好基础
没有知识或知识甚少,创新就无从谈起。“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最终成“一家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女作家冰心,七岁就已读完了《三国演义》,11岁就读完了《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著作,后来创造出那么多影响深远的作品,和她博览群书,广泛积累是分不开的。学习的目的是获取书本知识。积累经验,善于思考。要创造性的学习,要在广博积累的基础上经过真实体验,探究,领会。读万卷书尚须行万里路。学生学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正如朱熹所说要“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治乱得失之道。”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要广博积累,所以一定要学生会学习。以“渔”让他们自己去捕“渔”。
扎实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条件。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加工和创造性应用为前提的。又如比尔·盖茨,如果没有中学时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他不可能成为当今的软件大王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强调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广泛汲取知识的琼浆,真正理解语文教学的外延含义。有了丰富的知识贮存,就会使学生联想力增强,思路开阔,思维更具流畅性、变通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创新思维能力亦会更强。
二、营造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发散思维。他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宽容,又有利于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实质是教师以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活,最终形成自己的燎原之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四、激发学生个性自主参与,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递与接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我国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使教学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从而能更好地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五、突破常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政老师说:“语文教学艺术,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精妙之中透着一股对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的洒脱的看法。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精神,才能突破常规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六、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在讨论中寻求答案是创新教育的最高情境。
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提出问题,这说明学生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对问题已经有了探索,这说明他已经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他们别人不敢做的他们先做,表扬他们别人不敢说的他们先说,表扬他们别人不敢犯的的他们先犯。表扬他们超越常规,敢于想象,突破狭小的范围获得新知。教师要正確引导,引导他们丛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为什么,从多角度探求不同答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多想想,联想可能产生的结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教育,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