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穆公:缘木求鱼

2018-04-14陈正阳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秦穆公霸主晋国

陈正阳

毫无疑问,秦穆公是有雄心甚至是野心的。

这仿佛是一个笑话。秦建国最晚,爵位低,领土虚;出身卑微,地理偏僻,文化落后。这样的国家想要称霸,岂非画饼充饥?

当然不是。与国力不强相应的是潜力不小。周王所授予的领土虽然是戎狄盘踞的空头支票,却也是辟地千里的合法证明;虽然地近蛮荒、文化落后,却培养了剽悍的民风,善战的品格。更何况,化外之邦的标签,正好可以成为一张突破礼乐束缚的通行证,一份可以为所欲为的特许书。

这简直像极了楚国。楚,以子爵之名,处蛮荒之地,逐步掌控资源,扫灭诸国,雄踞江汉,问鼎中原。同时更打出了"我蛮夷也"的旗号,拒绝入贡,僭号称王,成了惟一一个周朝八百年间大放异彩的诸侯国。活生生的榜样立在前头,秦国何愁不能富强?

事实上,秦人不仅全面借鉴楚国的发展经验,还积极反思楚国的劣势:其之所以陷入重重阻力,关键在于不能取得中原诸国的认同,反而使他们感到威胁,以致让齐桓公遏楚攘夷的政策一呼百应,自己却四面受敌。何况楚国周边是江汉诸姬这样的蕞尔小邦,确实需要"我蛮夷也"这样简单粗暴的理由来灭人国;而秦人的邻居是强大的晋国,"化外之邦"这张通行证撞上了一个强硬的保安,照样进不了中原这间金碧辉煌的大殿。简言之,对楚国而言,"蛮夷"的标签让他能突破规矩,周边是小國让他敢突破规矩,这是楚国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但中原诸侯的联合抵制则是前者带来的副作用。对秦而言,既不具备后者,又不想吞前者的恶果,就只能适时改变自己戎狄的身份。

因此,秦国的中心工作是文化建设,总目标是融入华夏民族,具体方法是结交晋国。

与此同时,齐桓公式"和平崛起、大国担当"的称霸路线红遍四海,更为秦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努力结交中原诸侯,积极参加国际事务管理,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争取广泛的国际认同。

秉着这一思路,秦穆公与晋通婚,结秦晋之好;三定晋乱,稳晋国秩序;不计前嫌、赈济饥荒,展现人道主义关怀;出兵勤王、联盟扼楚,捍卫华夏民族尊严……直到烛之武退秦师之前,秦穆公一直在走这条路,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秦国延揽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了代表华夏的晋国阵营并成为重要一员,显著扩大了秦国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烛之武的一番话几乎把这一切通通烧成灰烬,秦穆公不寒而栗。"邻之厚,君之薄也。"七个大字瞬间摧毁了秦国的道路自信。

是的,秦穆公错了。

他以为三定晋乱可以巩固秦晋之好,甚至逐步操纵晋国政局,结果晋惠公背约,晋怀公叛逃;他以为以德报怨可以提升国际形象,结果惠、怀正面抵抗,将两国引入战争的泥潭,晋文公则弯道超车,瞬间实现国家富强成为诸侯领袖;他以为秦晋联盟是进入中原的入场券,没想到晋文公婉拒秦国勤王在先,利用秦国遏楚在后,现在稳住秦国、保全后院、向东扩张,谁能保证将来不会翻过脸来"肆其西封",侵略秦国的土地?即使不会,秦要东扩,又焉能"越国以鄙远";晋要霸权,又怎会拱手而让人?

此时此刻,烛之武看得清清楚楚,秦穆公也如梦方醒:自己全力推进的秦晋联盟终会在国家利益面前土崩瓦解,自己一手扶持的晋国已然是追梦路上的南墙,自己苦心经营三十年的道路只捞到了虚晃的丰收,却增添了无穷的阻力。

于是,秦穆公变了,变得任性,变得张狂。因为任性,他班师戍郑;因为张狂,他出师伐郑。前者被晋国视为挑衅,后者则被视为侮辱。结果是众所周知,崤之战,秦国"匹马只轮不得返也"。秦晋联盟完全破裂。尽管后来拜赐王官、封尸崤函,看似一雪前耻,实则不是屡战屡败,就是面子工程,晋国没有实质损失,秦国却赔掉了三十年的老本。

于是大家都说,秦穆公利令智昏;黄朴民教授则直称他"有雄才而无大略",并认为巩固联盟,伺机而动才是正道。

这当然是正确的,也是高明的。但秦穆公贸然出击,除利令智昏之外,恐怕另有原因。比如急功近利。伺机而动固然可行可靠,但也颇虚了一些。万一机会等不到呢?万一晋国先捅秦国一刀呢?更何况秦穆公已是垂暮之年,实在不希望拼搏了一生仍只是个西陲大国,连中原霸主的边都看不到。

然而,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是秦穆公对秦晋联盟的彻底绝望与根本否定。他认为联盟对晋国百利而无一弊,晋应适当让步来维系联盟,比如晋文公就在秦背弃盟约、撤军戍郑之后拒绝了子犯伐秦的建议。然而,一则秦国玩笑开得过分,二则晋襄公君臣也意气用事,最终导致了秦晋反目。

另外,时代变了,秦穆公也要"与时俱进"。之前霸主意味着责任,现在更多的是权力;战争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管用,秦穆公也越来越尚武。因此,崤之战不仅反映了秦穆公个人弃德修武的重大转变,更标志着这个时代已无可避免地滑向战争的深渊,而且是残酷的歼灭战。

但无论是贪婪、急躁,还是否定联盟、顺应时代,都无法成为开脱的理由。秦穆公变邻国为霸主在先,变霸主为仇雠在后,前者成了南墙,后者赔了老本,与称霸的梦想完全背道而驰,可谓是地道的缘木求鱼了。

那么接下来怎么办?秦晋两国都明智地选择了搁置争议,让时间愈合创口。晋国坚壁清野"不抵抗",除了担心哀兵必胜之外,也是给秦国一个台阶;秦国则借驴下坡,崤谷封尸之后号称已经一雪前耻,从此不再与晋国计较,转而向西开疆拓土,获得了辟地千里的巨大成功,周王赐胙,秦国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西戎霸主。虽然离梦想依旧遥远,但秦国避免了一蹶不振,最终满血复活。

可惜,秦穆公死前又开始自掘坟墓:让贤人殉葬。刚刚恢复元气的秦国又一次遭到重大打击。

次年,秦晋再次大打出手,秦国大败。秦晋联盟彻底决裂,秦国投向楚国阵营,重新成为了蛮夷的一员。

纵观秦穆公的一生,他提升国力,称霸西戎,确立了秦国无可动摇的大国地位,可谓此心无愧,此生不枉也。但是,他误判形势,扶持晋国,亲手筑造了东征路上的障碍;与晋国翻脸,用贤臣殉葬,削弱了自身的实力,且毁掉了数十年心血建立起来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失去了发展的潜力。总而言之,秦穆公用了四十年基本完成了楚国四百年的工作,却在之后数年与他的霸主梦渐行渐远。

更重要的是,秦穆公从修德到振兵的转变折射出一个礼崩乐坏的大乱世已不可阻挡地出现了,齐桓公与管仲半个世纪的努力近乎灰飞烟灭。真正意义上的霸主来了!

猜你喜欢

秦穆公霸主晋国
师旷劝学
爱马说
毒界霸主——河豚
翳桑之报
海洋霸主
温柔的地球霸主水龙兽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谁是真正的恐龙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