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素养的策略

2018-04-14江铣流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策略

江铣流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老师对于品德课中设计到的历史题材的教学总归是不尽人意的,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对于在品德课堂中的历史题材没有合理掌握,同时不知道在课堂中该如何插入适当的题材,如何跟学生说一定的历史事件,这都是导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对于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没有培养的原因。本文就谈一谈该如何在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

关键词:小学品德;历史知识素养;策略

引言:

历史是让学生知道国家的荣辱并且以史为镜,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历史事件中学习到经验,积极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说在品德课中就要实行学科融合,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知识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老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深入挖掘书本材料做到完美融合,其次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给学生组织观看,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氛围。

一、深入挖掘教材版本

老师要想让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教材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深入挖掘材料才能完美的学科融合在一起。所以说老师对于自己的教材内容就要有一个全局的认识,特别是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不再是仅仅的简单的理论知识,而要是要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国家情感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同时培养了一定的文化素养。要想在小学高年级中的品德与社会中完美穿插历史知识,首先就要老师要对书本上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有一个了解,通过读解课文了解所要教育的知识点,然后通过找寻课外资料给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同时在找一定的相关历史事件的同时要注意叙述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上课兴趣被提起来,才能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这样对于品德课的课堂效率起到提高。所以说老师就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应用,这样才能更好的给学生讲课。所以老师可以举行教研小组,几个品德课的老师聚集在一起进行课程的研究,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的给学生进行讲课。在调研中对于别的老师提出的先进教学经验要积极吸取,只有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同时老师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学观念,就是叙述正确的历史事件,不能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就误解历史,对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有偏见,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正确历史素养的培育。

二、利用多媒体灵活教学,创造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多媒体教学正在不断被引进小学教育里。多媒体教学由于它自身丰富的教学形式,利用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一经引用就被广大的教师所喜爱。所以说老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中要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深入了解教材版本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更加轻易的理解历史内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人教版为例,在学生《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章节时,老师在讲授我国的国宝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圆明园在哭泣》等教育片,通过观看可以重现当初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做出的残酷行为,不仅抢掠珠宝,名人字画,同时还对圆明园进行烧毁,据说火烧了三天三夜还没熄灭在,这样无形之中学生的同仇敌忾之情就被激发,指责做出的灭绝人性的行为。同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圆明园》再现当初的辉煌与壮丽。给学生观看纪录片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理解书本所教的内容,从而对其加深。老师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很好的带入当初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不屈的中国人》这一章节时,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当初的战争,很难对前辈的遭遇感同身受,老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南京!南京》这一纪录片,他记录的日本人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镜,奋发努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每一个教学都离不开生活实际,因为只有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才能对于身边的事更有说服力,才更有话语权。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来说也是一样的,老师可以利用身边的品德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從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的目的。在学习到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这一章节时,说的内容就是从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从一开始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状态到如今的小康水平生活,从一开始的国防力量薄弱,受他国欺负到如今的国防力量强大,在国际上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说老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最近几年来生活上的变化,父母的工资是不是越来越高,物质条件是不是越来越好,出行是不是更加方便。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想到自己现在出门都是用支付宝、微信等付款,交通也越发的便利,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由于在78年的改革开放造成的,国家经济在飞速的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一定的历史事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走出课外寻找历史

每一个地方都有历史,每一个地方都有历史遗迹,所以说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可以跟学校申请去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每一个地区的历史博物馆都是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事件,老师在带领学生参观的过程中可以请讲解者替学生清晰的讲解历史事件,加深理解。或者在平时的假期时间让学生自由的去走街串巷去寻找历史的遗迹。学生可以通过访问了解到身边息息相关的历史发生事件,生活中有历史的影子,或者可以邀请社区里的老人讲述历史,邀请参加过战争的老兵来为学生讲述亲身经历过得历史事件,通过情境再现,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知识素养。

结束语:

学科融合是当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能局限于一门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玩么融合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中穿插这一定的历史事件讲解,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同时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教材版本,通过多媒体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加深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養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16(9):14.

[2]赵明熙.浅析如何将核心素养运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J].教育,2016(12).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小学品德教学中感悟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