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8-04-14马玲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中生物

马玲

摘要:生物活力课堂是以生物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生快乐发展为目标,以优化设计和良性生成的有效教学为过程的充满生机和力量的一个系统整体。活力课堂作为笔者所在校“活力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要求课堂呈现教学内容宜地合时、教学环节律动变化、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师生关系互动相长的课堂场面,形成新的课堂评价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物;活力课堂;构建策略

一、優化课堂情境

在“蚯蚓”一课教学中,笔者创设一个故事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语言,以拟人化第一人称手法,层层递进,引出蚯蚓的生活环境、呼吸、运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特征。新课导语:“我们以柔软的身躯常年生活在地里,这里有我们需要的营养,老天的气候变暖变干旱使我们窒息,我们不怕阴暗潮湿,就怕过多的雨,我们辛勤的劳作欣慰在心里,我们不张扬,默默无闻而坚定不移,我们是谁?”引出蚯蚓生活环境的过渡语:“我从哪里来?现在请你把我从土里找出来?你从怎样的土壤里把我找出来了?”引出蚯蚓用湿润的体表呼吸知识点时的过渡语:“我最怕大雨,大雨过后我不得不从土壤里爬出来,有时我会成为禽类的食物,大雨过后我为什么要从土壤中爬出来?”引出“蚯蚓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的过渡语:“我没有脚也没有手,我是怎样从土壤中爬出来的呢?”引出“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一知识点时的过渡语:“现在我终于搞清了我为什么能爬上地面,当我爬上地面我会感觉阳光刺眼,我怎样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呢?”

生物活力课堂需要最佳的课堂环境。而教师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课堂是否有活力,跟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语言、采取的教学步骤、创设的课堂气氛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立足生物学科本质,结合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情境,才能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生物课堂有魅力。

二、营造探究氛围

新课程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让学生对新知进行充分“体验和感悟”。在生物活力课堂构建中就要让学生个体能通过自我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进行积极探究,在此基础上体验和感悟,获得对生物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而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和情境。

在“蚯蚓的生活环境”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带蚯蚓,当学生没有获取材料时,尝试让学生到校内的土壤中寻找蚯蚓。当以上两种途径均不能达成目标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个一半是干燥土壤,一半是潮湿疏松土壤的容器装置,让学生寻找蚯蚓。

在“探究蚯蚓的运动器官”这一实验时,用光滑的玻璃和硬纸板为对照材料,以研究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当实验效果偏离预期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另外提供光滑玻璃和毛玻璃作为实验对照材料。

在“探究蚯蚓对外激刺激的反应”这一实验时,笔者并没有按教材内容给出实验材料和方案,而是提供食品包装盒、解剖针、手电等材料,尝试让小组设计不同的方案来进行探究。

三、巧用生成性资源

在“蚯蚓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教学时,为规划蚯蚓在不同材质上的运动方向,保证实验结果的说服力,笔者为每个小组提供了4条像胶软管。其中一小组学生将一条蚯蚓塞进了软管腔内,无法取出。看似课堂的一个小插曲,却为“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一探究提供了很好的生成性资源。笔者随即提出分小组设计“解救蚯蚓”的方案。最终学生通过“光刺激”这一方案成功解救蚯蚓,学生也掌握了“蚯蚓的前端神经比较发达,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这一知识点,取得了超出课堂预设的教学效果。

总之,生物活力课堂构建,要求教师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性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随堂生成性资源,把课堂突发性事件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巧用这些资源,并总结研究,从而有效把握规律,优化课堂教学。

四、延伸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构建活力课堂,教师不应仅仅立足于课堂教学,而要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将生物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起来,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了解更多的生物现象与规律,从而促进教学成效和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

在“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教学中,笔者展示了“达尔文对蚯蚓的评价”“绿色奥运”两则材料来体现蚯蚓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起到了良好效果。受限于课时,课堂上只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呼吸”“运动”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但笔者相信学生还有许多想要了解的知识。于是提出:“你对蚯蚓哪方面的知识想进一步了解?”同时,笔者也展示以下问题:“世界上有多少种蚯蚓?最大的有多大?”“蚯蚓的体表为什么是紫红色的?是保护色吗?”“蚯蚓怎么繁殖后代?”“蚯蚓冬眠吗?”“蚯蚓没有眼睛,它靠什么发现食物呢?”引导学生到课外寻找答案。

总之,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打造一个有活力的教学课堂,教师就要开展多种多样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利用眼睛、脑袋和嘴来进行生物学习,通过这些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用感官去认真感受生物的奥妙,并获得经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实践,还能够通过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还能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欲望和动作操作的热情,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活”动中提高。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中生物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推行合作学习, 构建活力课堂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