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14张瑜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声势奥尔夫小鸭子

张瑜

“医教结合,智慧康复”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的渗透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就本人所执教的唱游与律动课的教学经验,将奥尔夫音乐通过游戏导入、节奏运用、训练声势及动作、乐器应用等形式和唱游与律动教学相互渗透。构建以故事和游戏为背景,用动作辅助引入的螺旋模式课程。探索出了奥尔夫音乐与唱游与律动结合基本教学流程:点名问好-热身-律动-放松,再见歌。以此丰富拓展《唱游与律动》课程资源,提高智障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推动培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进程。

尝试奥尔夫音乐在唱游与律动渗透方式

一、游戏导入

奥尔夫认为:所有的音乐教学应当从“游戏”入手,通过即兴演绎达到它的目的和成功。因此,在唱游與律动教学中,我根据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能协调的特点,选择以游戏和模仿导入,帮助孩子加强记忆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课例1:学习歌曲《小鸭子游泳》时,我首先提问孩子:“哪位小朋友知道小鸭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吗?”“哪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鸭子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鸭子的叫声还有一摇一摆走路的样子,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我又问:“那小鸭子是怎样游泳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模仿一下?”然后播放音乐,小朋友们可以伴随着音乐进行表演。在一遍遍的播放音乐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无意中加强了记忆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二、运用节奏

奥尔夫音乐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因此唱游与律动教学中引入奥尔夫音乐的“节奏基石”——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的训练方法,激发孩子兴趣,培养节奏感觉,强化自我意识。

1.字词节奏朗诵起始教学

对于智障儿童的节奏感培养,最需要用最简单的技法得到最好的效果,以字词节奏朗诵作为“节奏基石”的训练方法最佳选择。

课例2:班里的孩子姓名有的两个字,有的三个字,刚好符合“最小节奏单元”。我特别选择了一个自闭症的孩子的名字杨x,与另外单纯智障的孩子崔xx,以他们的名字来作“节奏基石”的训练。即:杨x,崔xx。孩子们对朗诵同学名字格外起劲。在这两种节奏型掌握了之后,再把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念“杨x”,另一组念“崔xx”,合起来念,从而形成简单的二声部。再进一步把两个名字连起来,构成两小节4拍的结构单元。由一组先开始,另一组在两拍之后再进入,则形成了最简单的卡农形式。这种用孩子姓名所做的“节奏基石”训练,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觉,而且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

练习时也可换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食物名称、动漫卡通、动物名称、交通工具等进行节奏教学。这会使学习充满乐趣,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节奏感训练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2.儿歌练多声部节奏朗诵

对于中轻度的智障儿童我们可以用童谣为例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多声部节奏朗诵伴以律动,使学生体验节奏教学的乐趣。

课例3:《两只老虎》童谣:两只 老虎 | 两只 老虎 | 跑得 快 | 跑得 快 | 真奇 怪 | 真奇 怪 |

a.用手拍二拍子节拍,使学生能跟上拍子说儿歌。

b.围成圆圈走节拍念儿歌,手也跟着拍节拍

C.分成三个组轮说(分三组边念边走圆圈)

d.只念儿歌不拍手,自然的走圈,让学生适应去掉节拍的感觉。

e.加入声势伴奏分三组:一组拍手、二组拍腿、三组念儿歌(完成后交换声部)

f.每个学生用三种节奏说和律动

g.围成三圈轮说和律动,每组错开一小节形成“卡侬”形式。

通过多声部节奏教学能使学生一脑多用,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控制力。

三、训练声势

奥尔夫音乐认为音乐应该是和身体动作相融合的。智障儿童更需要运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通过感受节奏律动内化为动态的心理平衡能力。唱游与律动教学中引入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的奥尔夫声势设计,训练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平衡及与他人合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感。

1.纯正声势

声势是用人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节奏的一种手段。它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这四个基本形式。

课例4:教学《四拍子的游戏》时,可以通过声势训练培养学生稳定的拍率感。a.出示4张白纸分别代表4节,白纸上有一根筷子代表一拍。

b.教师按4/4拍带领学生念“DaDaDaDa,并以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的形式做出来。连续反复,形成稳定的拍率感。

c.练习中任意抽出来一张纸,形成空拍,此拍休止,次拍相应声势动作停止,让学生以两手向外翻做休止。

d.引入放2根筷子的纸,念“TiTi”,教师把这张纸任意盖在其它4张纸上,采用各种组合法,使拍率不变,形成固定音型。

e.根据需要引入十六分音、前八后十六分音、前十六后八分音等各种节奏型。

在看似简单却变化无穷的节拍节奏声势训练学生匀速拍率感,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理念的教育特点。

2.掺和动作

对于中轻度智障儿童则要求他们多器官参与活动,在玩、说、动、奏的动作掺和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在奥尔夫声势训练中,每个孩子不需要任何动作准备就能做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节奏。

四、乐器应用

奥尔夫说:“我追求的都是通过要学生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生的主动性。”我将奥尔夫乐器纯节奏性乐器(三角铁、钹、串铃、手鼓、沙锤等)引入唱游与律动教学,随着音乐即兴演奏,培养孩子奏乐的灵活性、想象力、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

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术简易,和声思维单纯,而且伴奏的各个声部均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在唱游与律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各选一种乐器,让孩子一开始就利用奥尔夫乐器作自由即兴性演奏,打出不同强弱的节奏,边敲边做舞蹈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学校没有条件购买这些打击乐器,当然也可以利用其它能发类似声响的东西来代替,如:鼓类声响——拍桌子、敲纸盒等;散响类声响一摇晃钥匙串、文具盒、装了沙子的瓶子等;木质类声响——敲铅笔、筷子、竹竿等,为孩子们参与和体验音乐找到了捷径。

猜你喜欢

声势奥尔夫小鸭子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小鸭子得救了
开心的呼噜噜
什么是玩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表扬错了
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