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助养老大院的模式政策建议

2018-04-14王红柳

消费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互助养老医养结合

王红柳

摘要:老龄化的进程迅速加快,给我国的养老服务带来巨大的挑战,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加大。本文旨在建设沈阳市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将农村医疗、照护,农村养老和社会工作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幸福。

关键词:互助养老 医养结合 老年人保障

多功能综合老年服务站互助养老大院是打开整个沈阳农村老年产业的最佳方式,也是缓解老龄化压力的有效途径,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此举意在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贴合老年人生活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的目标。若想成功建立沈阳市农村互助养老大院,首先良好的硬件设施必不可少。而关于所需的硬件设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照料型设施

照料型设施主要是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餐饮服务、家政服务以及紧急救助等居家生活服务设施。照料型设施主要负责对象是无法自理或无人照看的老人,针对这些老人在社区内设立日间托老所,对其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美国的“退休老人之家”、香港在居住小区内设置长者邻舍中心都是其中的典型。这样的照料设施可以以更便捷的方式为服务大院内的老年人,保证其养老质量。在我国照料型设施一般有托老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以及老年服务中心等等。托老所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短期养老服务场所,一般分为日托和全托,在其中老年人可以享受医疗照护、生活娱乐等多方面服务。相对于全托所,日托所的规模相比较小,所需的资源也较少,因此在建设全托所和日托所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兴建地的人口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农村互助养老大院就是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是以半自理、半失能老人为对象,对其提供餐饮、医疗照护、文化娱乐以及交通接送等日间服务的设施。互助养老大院的建设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型服务的社区服务机构和场所。根据级别不同,居住区级老年服务中心其功能包括活动室、保健室、紧急救助、法律援助、专业服务等。小区级老年服务站主要包括活动室、保健室、家政服务用房等。

二、医疗类设施

医疗类设施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医疗类机构。随着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人们对医疗、护理、照护等方面的需求也是日渐增多,面对我国目前日渐壮大的老年群体,在基础医疗中提供相关服务是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基础医疗机构由街道级的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级的卫生服务站组成,在现有的基础医疗机构中可以加强对于老年人医疗方面的设施,具体可以参考香港的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日本的保健训练中心等。借鉴新加坡和香港的社区医疗设施项目设置经验,结合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要保证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社区医院是双向转诊的主要机构,提供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的住院服务。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中的医疗设施控制指标,计算得出居住区中的医院用地为160~170m2/千人,约合1.3~1.5床/千人,建议城市社区医院床位数指标一般可取1-2床/千人。

三、文体设施

文体设施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教育、娱乐以及丰富精神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在村委会设置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俱乐部,老年之家等,在村委会设置老年人活动站以及室外活动区,在居住组团内或者住宅架空层布置健身器械,散步休闲,并将这些设施建在儿童设施附近,营造出老幼共荣的场景。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也可以在此区域增加与老年人们进行互动,贴近老年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根据级别不同,农村医疗服务中心级别的老年服务站其主要功能包括活动室、教室、阅览室以及室外活动场地等。农村医疗服务站级别的老年服务站其功能主要包括活动室、阅览室、保健室、室外活动场地等。卫生人力资源是农村医疗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点,是保障农村基础卫生服务体系顺畅的运行的重要资源需要。要更好地发展农村医疗,需要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也就是说要进一步发展全科医学,并且加强社会对于全科医学的了解,宣传对象不仅是卫生人员,更要包含在校医学生或有计划读医的学生。

首先,高校要加强对于全科医学的建设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人员编制、职称考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倾斜,鼓励高水平且临床经验风度的专家组件成为有力的师资力量,参与到农村医疗人员的培养当中。

此外,关于农村医疗服务的现役人员,可以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在职培训。与此同时要求相关卫生部門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侧重组织统一的相关考试,对在职培训结束的从业人员进行最终测试,确定其是否达到从业标准。此外还要调动各大医院的力量,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农村医疗服务专业化培训任务,最好是能够依靠各大医院和政府的共同力量,整合资源,建设优秀教师队伍,从而建立防治结合的示范性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基地。

最后,对于当前医务人员的保守观念要予以打破。现今绝大部分医务人员的思维中,在大医院中就职才能实现价值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而在农村社区医疗站中服务则是被“流放”。对于这种错误观念,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村医疗站服务人员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相应的政策倾斜来逐渐影响最终改变整个社会对于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偏见。倘若不能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偏见打破,未来人才来源的问题仍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应该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认识老年人的价值,年老并不意味着失去劳动价值。

目前在山东济南已经开始实行,老年人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低龄老年人可以通过工作换取一定的补助或者就医优惠等。这种模式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等将村内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互动。这样做能够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且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促进实现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许多低龄老年人精力充沛、身体硬朗,“以老助老”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发挥余热,解决老年人照顾和护理难题。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使老人在农村互助养老大院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还调动了健康老人的生活信心,丰富老年人生活,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难题。

猜你喜欢

互助养老医养结合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新探究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研究
河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和互助养老研究
84岁老太征室友你会响应“互助养老”吗?
浅析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新模式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国务院力推“医养结合”
多省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获中央认可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