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模式探究

2018-04-14郭鲜红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子系统供给设置

郭鲜红

(晋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一、现有高校人力资本供给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作为我国人力资本生产的主要部门,在人力资本供给中地位举足轻重。现阶段,我国高校人力资本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模式,供给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校人力资本的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严重,跨专业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李静和楠玉通过对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配度呈上升趋势,矛盾不断扩大。[1]第二,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问题普遍存在。

上述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力资本市场的需求信号不能有效传递给学校和学生,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如果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解决,高校的专业可以根据市场传递的信号进行设置,学生在明确接收到市场的需求信号后,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其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的有效的高校人力资本供给模式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高校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新模式的构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

(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是美国的霍兰(John Holland)教授于1994年正式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系统演化的动力根本上来源于系统内部,即系统中具有目的性、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系统主体。系统中的主体具有适应能力,主体能够在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作用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整个系统在主体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主体的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的反复的、相互的作用,促进系统的不断发展及进化。

综上所述,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一种人力资本培养新模式是经济体系内生的一种人力资本再生产系统。

(二)高校人力资本有效供给系统的构建

大学和各类高职院校是提高人力资本知识存量和技能存量等素质最主要的场所,因此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本有效供给系统是指高校。它的主要组成如下:

第一,系统主体。高校人力资本培养系统中的主体是接受培养的“人”,即学生,他们具有目的性与主动适应性。当学生感知到他们面对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具有学习目的性的学生能随之对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做出调整,即他们会不断调整自身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去适应他们所处环境的变化,争取他们目标的实现。

第二,系统环境。系统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国家关于高校发展的决策部署、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对不同层次人力资本技能及数量的需求状况等。内部环境不仅指相对静态的“硬环境”,即教学环境、实验条件、实习基地等,而且主要是指动态的“软环境”,即学校的师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社团组织、其他学生等等。学生与环境之间进行相互的适应性互动并共同演化发展。

第三,子系统。介于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组织或部门都属于子系统范畴,主要指学校的行政机构和群团教辅机构。一方面,子系统是学生与其所处环境互动涌现的产物。另一方面,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使人力资本供给系统产生新的属性和功能。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调整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新的要求,要求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新的课程设置、新的专业设置、高质量的就业指导等。而学校面对这些合理的要求会适时调整,增设、合并或削减一些组织、部门或专业,使系统不断进化升级。

(三)高校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新模式的运行机理

高校人力资本供给系统中,最为重要、最具全局影响力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他们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性行为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力资本供给系统的发展方向。

学生对人力资本培养系统的影响,主要在于其认知变化和行为模式的改变。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人力资本的技能或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即人力资本培养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会对人力资本培养系统形成外部冲击,这一冲击如果能够很快被学生感知,他们往往会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即一部分学生会出于生存和就业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本能,增强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对所学的课程有了新的要求。这部分最先明确目标并且付诸行动的学生会对周围的学生产生示范效应,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当这类学生的数量达到并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人力资本培养系统的子系统构成会发生根本改变,表现为教师的素质更高、专业课程设置更合理、培养方案更“接地气”、更多样化的选课方案、更多元化的多学科交叉培养的培养模式等,这就是涌现现象。当涌现现象的量变聚集到一定程度,人力资本供给系统就发生了质的提升。即当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都得到提高时,学校的社会声誉提高,学生的素质更高,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这都会不断对子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会不断根据市场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形成一个正反馈机制,人力资本有效供给系统真正得以建立。当然,上述过程的实现离不开学校因势利导构建高质量环境的支撑。

(四)高校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新模式的特点

从上述高校人力资本供给新模式的运行机理我们不难发现,本文构建的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新模式强调以下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其与现有的人力资本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有所区别:

第一,它是一种内生的人力资本培养模式。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新模式的运行机理是系统主体感知到外部冲击后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对子系统产生新的、更高的要求,以致系统产生涌现现象,质量提升,使系统形成正反馈机制。它的传导机制是自下而上的,学生是系统的主体,学校或政府充当的角色是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它是一种内生的人力资本培养模式。而现有的人力资本培养模式是政府或学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来决定的,主体是政府或学校,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因而它的传导机制是自上而下的,是一种外生的人力资本培养模式。

第二,外部冲击是系统不断升级的根本源泉。外部冲击是系统主体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的基本驱动力量,只有在这一驱动力量的传导过程中才会产生涌现现象和正反馈机制。因此外部冲击或者说市场对人力资本素质的需求能够被系统主体敏锐感知到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而现有的人力资本培养模式效率低下的根源正是如此。

三、高校人力资本供给新模式高效运行的保障

(一)高效的信息传导机制

人力资本有效供给新模式强调外部冲击的重要性,因此,外部冲击能够被系统主体敏锐感知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高校现有的人力资本培养系统中高水平大学的信息传导系统非常成熟、畅通,主要原因是:第一,高水平大学录取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强,他们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因此会主动搜寻有关专业、就业前景、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更早参与科研团队,这有利于本科生开拓视野,树立更高的目标。第三,与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选派优秀的学生到这些机构进行科研训练。第四,提供部分或全部经费,鼓励学生到国外的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科研训练。

相较于高水平大学,普通大学或高职院校的信息传导机制不健全,效率很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就是信息传导机制失灵的体现。普通大学、学院以及高职院校应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让学生敏锐感知外部冲击。具体来说,第一,可以借鉴高水平大学的部分经验。第二,建立优秀毕业生联系平台,让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在网络平台互动,并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和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一方面这些优秀毕业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和信息;另一方面,有助于给在校学生起到示范效应,在校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必然会改变他们消极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第三,定期邀请知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到学校做报告,让学生直接感知市场对人力资本素质的需求。

(二)部门质量的全面提升

受到外部市场冲击的主体——学生在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发生改变后,会对所处环境产生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生会要求有更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配套齐全的实验条件、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等。而系统主体的这种种需求,需要其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子系统来提供。

目前,各类高校上述的各类子系统都存在,但是整体质量欠佳:就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各院校都开设选修课,但是这些选修课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脱节,学生选修一些课程也是为了学分。就教师队伍的素质来看,现在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引进人才,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各校为了突出本校的科研实力,在制度设计上偏向于激励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并且科研成果的考核容易量化。而对教学成果的考核由于主观性较强而有失公允。这样造成的结果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没有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学生。就实习情况来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较少有机会参与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岗位。为了实现子系统质量的全面提升,普通大学、学院和高职院校应借鉴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度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素质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设置,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信息化和个性化等能力的需求。

(三)高质量人才培养环境的构建

人力资本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学生与环境中可供利用的各类子系统的协调与匹配过程。高质量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感知到系统的外部冲击,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更容易实现,也就是说,有效的人力资本供给系统离不开高质量的环境。因此构建高质量环境并使其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所处的人力资本供给系统中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是由学校来提供的。硬环境主要指教学环境、实验室条件、实习基地、通用性的基础设施等;软环境指各种制度的构建、服务平台网络的供给、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学校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学校与外部环境的沟通渠道等。学校所提供的这些环境因素,既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便利,降低其交易成本,还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信息化和个性化等综合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子系统供给设置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