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的翻转课堂设计

2018-04-13陈雄伟

考试周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摘 要:针对初中地理新课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落实点的要求,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拓宽学生的学生空间,并提出了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和教学设计内容,为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翻转课堂;设计原则;教学设计

一、 引言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主动、协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传统,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及趋势,对我国教育事业正在进行的全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 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保障,通过对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分析,并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与内涵,给出初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 以学生为主体。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产生了互换,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地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应作为次要角色起指导作用。

2.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问题解决”是指通过一连串的思维活动及操作活动,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的过程。待解决的问题应由具体的情境产生,并对应设定应用合理的知识和技能,即可加以解决的具体目标。在设定解决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认知水平、心智水平、主动性、技能水平、思维定势、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与影响。

在翻转课堂中,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导向,在课前准备中就应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例如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从而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初步的认知及疑问,并引导其整理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示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资料查阅、科学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找出问题的解決方案,并予以实施。最后,组织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整理及总结,使学生更细致、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 评价原则。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为评价要素,过于单一片面,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发展。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以美国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强调评价要素的多元化,通过学生在多项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思考情况、实践情况、讨论情况等)中的表现来评价其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自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得出客观、完整的评价结论。

三、 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已有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案例的研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给出一套具体的翻转课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都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认知层面的目标,第二个维度是能力层面的目标,第三个维度是思想意识层面的目标。

2. 视频制作。在翻转课程中,教学视频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翻转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学视频的内容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不要过分着力在学生易于自行理解的部分。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可用性,视频中的课件应简洁清晰、图文并茂,并且每个视频的时长应适中,一般在5到15分钟之间。过长的视频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 自学测试。学生利用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后,往往很难准确地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应针对一组教学视频的内容,设计一套能够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测试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测试题,较为准确地感知自学成效。要注意,测试题的数量应适中,不宜采用题海战术。

4. 协作探究。在翻转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协作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组合为多个任务或实验,让学生通过团队的形式探究解决方案并予以实践。在该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各自承担部分任务,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协作探究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教学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

(1)学习效果评价:是指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及能力培养情况的评价。

(2)教学效果评价:是指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的效果的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维度展开,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自学效果、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或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

四、 总结与反思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会使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所需要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教学视频录制、自测习题设计、实践任务设计、课堂引导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但这些工作是十分有价值的,从实践效果来看,翻转课堂大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能力养成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翻转课堂的形式也更受学生欢迎,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影响自学效果。(2)学生还未养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和习惯。(3)学生过于依赖外部助力(如网络)。

但从总体来看,翻转课堂还是十分适合于初中地理教学,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也与新课标改革的预期相符,具有实践与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文良.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3-6.

[2]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5:12-15.

[3]蔡欢欢,段作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25(6):120-122.

[4]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5):88-91.

[5]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教育技术,2012(10):118-120.

作者简介:

陈雄伟,中教一级,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盘陀中学。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