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管理
2018-04-13王雁
王雁
摘 要: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涉及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管理,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班级德育管理方面,班主任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是提高班级德育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用具体事例分析了班主任德育管理中真爱的力量。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爱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即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出的学生要兼具“德”与“才”。而反观现在的高中生,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却也偶尔存在那么几个问题学生,存有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面对一个个活力十足、个性鲜明的高中生,班主任该如何对其进行德育,培养其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性和强大的内心呢?实践证明,班主任发自内心的关爱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促使学生重新获得奋发向上的勇气与信心,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一、真爱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唯有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指导与教诲。我们班有个女同学,暂且叫她A学生。A学生的性格很孤僻,班级正常的集体活动,她总是借故不参与,即使勉强参与了也总是站在一边,默默无闻。为此,我试着找她谈话,经过多次沟通,我才得知:A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她的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正常时她母亲的生活还能自理,不正常时,她母亲要么疯疯癫癫地跑出去,要么在家中乱砸东西。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有时候一年都不回家,最多的也就是过年回来一次。她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弟弟。而且据其他同学描述,A学生有时候会躲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哭泣。了解到她的家庭背景,了解到她的生活环境,我心中很是难过,一个花季女孩,到底经受了多少痛楚,心中有着怎样的自卑、恐惧与悲伤,我应该怎么帮助她呢?我劝慰她可以把老师当做最知心的朋友,心里有什么烦恼,或者需要怎样的帮助,都可以告诉我,如果难为情的话,可以短信与我沟通。”我还告诉她:“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一些与生俱来的事实,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是解决办法的重要途径。努力就会创造奇迹,要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老师希望你尝试着微笑,它会给你带来好运。”虽然再多的话语在她面前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但是我还是希望她能偶尔听进一句,并转化为行动。经过我们一次次的谈话,我发现,她的笑容明显比以前多了。而且A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加认真了,虽然她的基础不是很好,但是她在努力改变,努力提升学习成绩。她经常找我补习功课,偶尔也会把心中的苦恼与无助用短信的方式告诉我。我每次都认真地回复她的短信,引导她积极地面对生活,而且每次补课,我都耐心地帮助她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确实,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就像A学生,我们无法改变她的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发自内心的真爱引导A学生积极奔向拥有无限希望的未来,而不是沉溺于无限的自卑与痛苦中。
二、真爱是走进学生内心的钥匙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要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经过多次德育管理实践,我发现,班主任发自内心的真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打开学生心中的枷锁,使得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己,全面接纳自己。我们班还有一名女同学,我们暂且叫她B学生。B学生外表看起来与普通学生一样,只是偶尔会迟到几次,成绩虽然不是很好,倒也是能够认真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且班级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与。但是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总是感觉她有点不一样。后来有一段时间她接连又迟到了好几次,于是我找她谈话,问其迟到的原因,她摇头不语。后来经过与家长的反复沟通,我才了解到“她有轻微的思维强迫症,有时候她会一直不停地洗手,除非旁边有人提醒她已经洗得很干净了,她才会停止。为此她父母还给她请了心理医生,但是最近她还是总感觉手没有洗干净。”不知是学习方面心理压力大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劝慰她只要把心态放平,自己努力过,顺其自然就好。幸亏我没有直接批评她,幸亏我及时与她的父母沟通才得知了实情,否则真的是雪上加霜。心病还需心药医,为此,我多次与她沟通,询问她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并且告诉她可以把老师当做知心朋友。然后我又耐心地建議她父母平常多夸夸她,充分表达出对她的喜爱,帮助她建立自信,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在之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也时刻都在鼓励她的点滴进步,她在教师节的时候还送给我小礼物,我知道,那是对我的信任与感谢。
综上所述,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发自内心的真爱就像是指路明灯,指引着每一个学生前进的方向。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要坚持发扬真爱精神,践行真爱教育,用真爱感化学生。
参考文献:
[1]冯永玲.爱是教师的师德之魂: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J].才智,2013(30).
[2]陆苏敏.心与心贴近 爱与智交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