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拟的清热利胆退黄汤治疗瘀胆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2018-04-13周春霞
周春霞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7000)
瘀胆型肝炎又叫胆小管型肝炎或胆汁瘀积型肝炎。这是一种由各种类型的肝炎病毒、服用药物、发生内分泌失调、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的以部分或完全性胆汁瘀阻为特征的综合征。中医将瘀胆型肝炎归入“黄疸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应以清热、祛湿、活血、祛瘀为原则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近年来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瘀胆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自拟的清热利胆退黄汤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瘀胆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病情均符合瘀胆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有男28例、女22例;其年龄为16~68岁,平均年龄为(42.5±8.3)岁。将这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5例/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的方法为:1)口服强的松,初始剂量为10 mg/次,3次/d,在服药1周后减至7.5 mg/次,3次/d。2)静脉滴注甘利欣注射液,即将30 ml的该药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匀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3)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即将20 ml的该药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匀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4)静脉滴注浓度为25%的硫酸镁注射液,即将20 ml的该药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匀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在此基础上,用自拟的清热利胆退黄汤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方的组成和制用法为:茵陈、金钱草、丹参各30 g、陈皮、栀子、竹茹各10 g、赤芍25 g、制大黄15 g。同时,为伴有胸腹满闷症状的患者加用厚朴、半夏;为伴有心烦欲呕症状的患者加用炒栀子、淡豆豉、藿香;为伴有大便溏稀或泄泻症状的患者去掉制大黄,加用炒白术、干姜、党参及山药等;为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加用银华、连翘;为伴有寒热往来、咽干、胸胁苦满症状的患者加用柴胡、黄芩;为伴有较为严重的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加用桃仁、地肤皮及防风等;为皮肤黄疸持续时间较久,且伴有神疲乏力症状的患者加用黄芪、党参等。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取200 ml的药汁,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服1剂,连续用药6天后停服1天,共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相关指标及尿三胆检查结果的改善情况,然后根据随访的结果对比其治疗的效果。同时比较用药期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经治疗,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其肝功能恢复正常,其总胆红素的水平恢复至17.1μmol/L以下,对其进行尿三胆检查的结果正常,视为治愈。经治疗,患者的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其肝功能恢复正常,其总胆红素的水平降至24.1μmol/L以下,对其进行尿三胆检查的结果呈弱阳性,视为治疗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主要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其总胆红素的水平降至接受治疗前的1/3~1/2,其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对其进行尿三胆检查的结果呈阳性,视为治疗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其肝功能的指标未发生改变,对其进行尿三胆检查的结果为强阳性,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治愈、有效及无效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8例、6例及1例,该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7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治愈、有效及无效患者的例数分别为8例、5例及12例,该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3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
2.2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对比
在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腹泻(每日排便5~8次),将其药方中制大黄的用量改为10 g后,其腹泻的次数减少至每日2~3次。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46岁,工人,于2015年8月13日来我院初诊。在入院时,该患者具有目黄、皮肤黄染、瘙痒、上腹部胀满不适、纳差乏力、厌油、恶心及肝区闷痛等表现,且自诉尿色黄如浓茶10日。经初诊可知,患者精神疲倦,其皮肤、巩膜存在深度黄染,其舌质暗红、有瘀点,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对该患者进行常规查体可知,其肝区存在轻度压痛、叩击痛,其肝右肋下1.5 cm处质软、无触痛,其脾功能正常。对该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谷丙转氨酶的水平为360.5 U/L,其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245.2μmol/L,其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为143.2μmol/L,其间接胆红素的水平为102μmol/L。该患者的病情经西医诊断的结果为急性瘀胆型肝炎,经中医诊断的结果为阳黄,证属湿热疫毒内蕴肝脾,且因黄疸日久、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利胆退黄。我院用自拟的清热利胆退黄汤加减对该患者进行1个月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情获得治愈。对该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其病情未复发。
4 讨论
瘀胆型肝炎具有黄疸程度重、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该病的发病原因为患者的肝细胞受损,导致其肝内循环发生障碍、血液的黏稠度增高、血管紧张素Ⅱ的分泌量增加、肝脏的亚微结构发生改变,使其毛细胆管内胆汁的流动不畅,从而使其发生胆汁瘀积[2]。该病患者因黄疸的程度较为严重、黄疸持续的时间较长,且不易消退,故用常规的护肝、利胆、退黄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
中医认为,瘀胆型肝炎的病因及病机为湿热郁结、瘀热互结,故应以清热、祛湿、活血、祛瘀为原则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自拟的清热利胆退黄汤由茵陈、金钱草、丹参、陈皮、栀子、竹茹、赤芍及制大黄等药物组成。其中,茵陈、金钱草可疏肝、利胆、退黄,丹参、赤芍可活血化瘀,陈皮、栀子可健脾、清热、化湿,茵陈、制大黄可引湿热外行。将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利胆退黄、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便之功效,从而使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速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用清热利胆退黄汤对瘀胆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减轻其肝内胆小管的炎症和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的症状,促使其胆小管上皮细胞再生、胆小管保持通畅,从而改善其胆汁淤滞的症状,促进其胆红素的结合,抑制其血浆血栓素B2的分泌,稀释其胆汁,加快其黄疸消退的速度[3]。
综上所述,用自拟的清热利胆退黄汤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张友礼,丁红.中药配合强力宁、654-2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2):117.
[2]高丽华.茵陈赤丹退黄汤治疗淤胆型肝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11.
[3]魏广艺,李克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26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2,1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