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诊断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2018-04-13徐俭根庞坚信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完全性肠梗阻螺旋

徐俭根,庞坚信

(1.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放射科,浙江 平湖 314200;2.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

肠梗阻是外科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此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梗阻患者可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肠梗阻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使其出现一系列全身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可死亡[1-2]。对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肠梗阻。通过此检查可了解肠梗阻患者梗阻的具体位置。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的优点,已经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诊断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9月21日至2017年9月26日期间本院收治的67例肠梗阻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7例;其年龄为19~80岁,平均年龄为(51.26±13.83)岁。这些患者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均存在进行手术的指证。

1.2 检查方法

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腹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腹部X线检查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站立位或侧卧位,使用X线机对其腹部进行摄片。12 h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所用的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多层螺旋CT扫描仪。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其吸气后对其腹部进行扫描,扫描的范围从膈顶至腹股沟处。进行CT增强扫描时的管电压为120~140 KV,管电流为250~280 mAs,层厚为5 mm,螺距为1.375。

1.3 观察指标

检查结束后,由影像科的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阅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其是否存在肠梗阻。首先,明确患者肠梗阻的类型(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具体位置(小肠、结肠)及发病原因。将进行手术探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用多层螺旋CT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对这67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

1.4 诊断标准

1.4.1 用腹部X线检查诊断肠梗阻的标准 在站位片中可见扩张、呈拱形的肠曲,并出现长液平征、短液平征或串珠征象。在平位片中可见固定、孤立的呈咖啡豆状、假肿瘤状、花瓣状的肠襻,肠间隙增宽。

1.4.2 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肠梗阻的标准 肠管扩张,肠管的管径增大,在肠管内可见气液平面,也可完全被液体所充盈,肠壁变薄,梗阻部位远近端肠管的直径存在明显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手术探查的结果显示,这67例患者均患有肠梗阻。在这些患者中,梗阻部位为小肠的患者有44例,为结肠的患者有23例;其发病原因为肠粘连的患者有33例,为肠肿瘤的患者有20例,为疝嵌顿的患者有14例。在44例小肠梗阻患者中,有19例患者患有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有25例患者患有完全性小肠梗阻。在23例结肠梗阻患者中,有10例患者患有不完全性结肠梗阻,有13例患者患有完全性结肠梗阻。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67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患有肠梗阻。在被检出肠梗阻的这65例患者中,梗阻部位为小肠的患者有44例,为结肠的患者有21例;其发病原因为肠粘连的患者有33例,为肠肿瘤的患者有18例,为疝嵌顿的患者有14例。在被检出小肠梗阻的44例患者中,有19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有25例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在被检出结肠梗阻的21例患者中,有8例不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有13例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进行腹部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67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患有肠梗阻。在被检出肠梗阻的这52例患者中,梗阻部位为小肠的患者有34例,为结肠的患者有18例;其发病原因为肠粘连的患者有30例,为肠肿瘤的患者有10例,为疝嵌顿的患者有12例。在被检出小肠梗阻的34例患者中,有19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有15例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在被检出结肠梗阻的18例患者中,有8例不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有10例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与进行手术探查的结果相比,为本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肠阻梗的准确率为97.01%(65/67),为其应用腹部X线检查诊断肠阻梗的准确率为77.61%(52/67)。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本组患者病情的准确率高于用腹部X线检查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其死亡率较高。研究发现,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其年龄过大、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是导致肠梗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腹部X线检查诊断肠梗阻[4]。腹部X线检查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此项检查时无法准确地判断其肠梗阻的发病部位、发病原因、梗阻类型及肠壁的血运情况。多层螺旋CT检查的技术比较成熟,其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通过影像工作站对获得的图像进行重建,从而使医生能够了解肠梗阻患者梗阻部位的具体情况[5]。目前,多层螺旋CT检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于诊断肠梗阻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吴玉宝.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2):111-113.

[2]余伟.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399-400,411.

[3]宋希根.CT、X线片及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5):49-50.

[4]朱炜炜,张祖艳,李赛.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技术在诊断肠梗阻中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107-110.

[5]张宗斌,梁社富,李佳.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4):2714-2717.

猜你喜欢

完全性肠梗阻螺旋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完全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