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博大数据下的社会心态分析
——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

2018-04-13张滨熠周阳赵楠朱廷劭

城市与减灾 2018年2期
关键词:舆情心态公众

张滨熠 周阳 赵楠 朱廷劭

引言

社会心态是公众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为普遍的社会态度、情绪情感体验以及行为意向等心理状态的总和。特定时期的社会心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尤其是对自身利益、需求满足程度的直接体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积累了一些的社会矛盾,由此引发的公众焦虑感、不安全感、相对剥夺感和不信任感等消极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由于社会心态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诱导作用,是引发社会失序的重要心理基础,因此,研究了解公众的社会心态,把握公众普遍的心理需求,能够及早发现社会中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不仅可以为政府科学合理地决策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尽早化解社会矛盾,防止社会矛盾的不断累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截至2016年9月,微博月活跃人数已达到2.97亿 。由于微博用户可以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及意见,微博已成为社会事件曝光和讨论的重要场所。由于网络行为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行为,并且能够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微博用户的网络表达,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下主流人群的社会心态状况。与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相比,这种依托网络大数据来了解公众心理行为意向的方式具有快捷、时效性高、较为客观准确的特点,正日益凸显其优势与价值,对于辅助政府的决策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天价虾”事件的微博内容分析

(一 )话题发现与演变分析

2015年10月5日,一则“青岛一大排档兜售天价大虾”的新闻引发热议,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一海鲜店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原本38元一份的“海捕大虾”,结账时变成38元一只。我们通过新浪微博公共接口获取了全国100万活跃微博用户(指所发微博超过500条的用户)在2015年10月5日至12日期间的微博,并采用topic model文本挖掘技术,对10月5日至12日每天的青岛大虾相关微博进行了话题分析,结果发现在事件爆发后的第1~2天,微博话题主要集中在对事件本身的讨论中;第3天之后大部分的微博内容是调侃的段子以及旅游宰客的同类事件,已经不再是对天价虾事件本身的讨论了。网友以编发“段子”的方式调侃不同地方旅游宰客的现象,借此来表达对宰客现象的不满情绪。同时,我们也发现每次官方发布和回应的内容都会引发网友的热议,这表明公众对事件如何处置高度关注(图1)。

(二)热门微博分析与事件“痛点”分析

我们将10月5日至12日含“青岛”关键词的微博根据转发量进行排序,对转发量最高的前30条微博进行人工检视分类,发现其中有23条微博是描述天价虾事件的,而关于事件本身表述的微博有9条,这9条中有8条直接表达了对最初处置不满意,相似事件有8条,调侃的段子有4条,官方处置的微博有2条。基于此可以看出:非事件本身讨论(其他同类事件+段子)占事件相关微博的一半以上;在对事件的表述中,网民不只关注宰客这一现象,更关注有关部门的监管处置措施。

通过对“青岛天价虾”事件相关微博中关键词的分析,得出的许多与监管处置相关的词,如报警、打电话、处理、物价局、管理、扯皮、投诉、工商局、执法权、物价局、负责人、部门等。由此可见,引发舆论爆发的是民众对最初监管处置的不满。同时也检出了反映价格戏剧性变化的词汇,如每份一个(38元一份还是一个?),价格戏剧性的变化是该事件的吐槽点。

微博传播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制定的社会态度模型,我们计算了参与青岛大虾事件的用户的社会态度,其中包括生活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社会地位满意度、愤怒情绪、国家政府满意度、地方政府信心、国家经济满意度、地方经济满意度。同时根据是否认证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如非认证用户和黄V认证用户(指个人认证用户)。微博被转发和评论较多代表这个微博内容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或者讨论,所以转发量最多和评论最多的用户也就是积极传播者。我们对转发量最多和评论最多的认证与非认证用户,也就是积极传播者的社会态度也分别进行了计算,并与普通用户(没有参与该事件的微博用户)的社会态度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积极传播者大多收入较好,有一定社会地位,对个人的生活比较满意,愤怒情绪较少;但认为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当前政府的管理工作还有待提高(图2)。

图1 Topic Model话题发现与演变分析

图2 传播者类别与心理特征分析

结论与建议

在此次“青岛天价虾”的舆情事件中,我们利用微博这一海量数据,分析了网民对此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研究发现,在大量的转发和评论中,网民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事件本身和有关部门如何处置。尤其是在事件发生后的前3天,大量的微博内容都与这两方面有关。这说明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最为关注的就是事件真相和管理部门的措施,网民希望通过大量转发与评论来扩大社会影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使事件尽快得到处理。如果此时有关部门反应迟滞,没能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也没有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势必会引发公众不满,导致舆情升级恶化,同时也会催生各种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及时关注舆情走向,了解公众的心理需求和关切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这样不仅有助于舆情逐渐消退,也能使处置部门赢得主动权,获得民众信任,为促进事件的有利解决提供基础。

此外,通过对微博传播者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发现,积极参与这一事件讨论的网民往往是收入较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个人生活比较满意的群体。这说明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希望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又为人们参与社会事务、表达态度与观点提供了平台,网络平台所具有的传播效应又进一步放大了网民的力量,从而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管理。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需要重视公众,尤其是广大网民的心理变化与需求,主动回应公众的心理需求,首先要在心理层面上与公众建立互信,才能为社会治理奠定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为此,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对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引导,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快速发展的新兴媒体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坚力量,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思想和诉求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其影响力不容忽视。网民表现出对社会事件高度的关注,并积极参与事件的讨论,这也是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民意表达的一种形式。因此,互联网舆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的社情民意,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行政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政府管理部门要增强危机意识。当前我国社会处在剧烈变革时期,既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多重社会矛盾的爆发期。随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逐渐增强,网络舆情的发端往往不可预知,一旦某些话题引起热议,其发酵、发展的方向谁也无法预料。尤其当网络舆情聚焦于公权力和民生领域时,更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黄金周、节假日等人员流动大,管理压力和舆情风险激增的特殊时期,更要针对容易引发舆情的领域或事件及早加强管理,制订相应的预案,以避免或降低舆情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还应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和引导方面的能力。

(三)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和预警机制。网络舆情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传播对社会事件所持有的态度、情绪和意见的总和。这就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收集网络舆论信息,及早发现网络上的负面观点和负面情绪,研判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防止网络舆情的扩大和演变。针对舆情危机第一时间公布事件基本情况,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

(四)管理部门应关注社会心态,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社会心理的监测和预警。社会心态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的一种表达,是社会整体精神风貌、社会运行机制效能以及社会聚合状况的直接反映,也体现出公众对于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的态度和满意程度,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性指标。定期分析公众社会态度的变化,了解公众的生活满意度、对各级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对社会问题的判断和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意向等,能够及早发现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不仅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及早化解社会矛盾,防止矛盾的不断累积。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能够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地开展公众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与预测,政府管理部门应利用好这一媒介工具更好地为社会治理服务。

猜你喜欢

舆情心态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还是“看掐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