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心中永远的追求
2018-04-13方守红
方守红
对于久居县城的我来说,只有老家的年夜饭,才会给我带来过年的感觉。于是,腊月三十的早上,我带着妻儿驱车前往老家曙光村过年。
老家曙光村地处北山脚下,离浦江县城约10华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约1 900余人。该村由山湾、卢宅、蒋店、下店、李宅、灵岩朱6个自然村组成,我的老家为其中之一的灵岩朱自然村。
车子刚进村,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早上的太阳光像丝丝金线,给整个村庄洒上了一片金黄色的光环,也许我们的祖先就是因为特别看重这缕阳光而取“曙光”名的吧!
刚停下车,等候已久的亲人们便笑呵呵地迎上来。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我,老家除了年迈的父亲,还有两个弟弟两家共8口人,这种亲情正是我向往回老家过年的精神动力。亲人团聚,分外热闹,这是大家一年来最期盼的时刻,尤其父亲最为开心,那刻满条条沟壑的脸上填满了笑容。
厨房里,妻子同弟媳们一起忙着准备年夜饭,我和弟弟们则忙着打扫洗涮、贴春联。当红彤彤的春联贴上门楣时,年的氛围就这样弥散开来。
下午4点钟,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开始吃年夜饭了。全家人围坐一起,向父亲敬上第一杯酒时,他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憨笑着点头回敬。桌上是热气腾腾的大碗小碟,耳边是亲人们的相互祝福,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亲情如水流淌的社会中,这顿年夜饭不仅吃出了浓郁的年味儿,更是亲人间感情的粘合剂。
吃罢年夜饭,在弟弟的陪同下,我到行政村下辖的几个自然村走走。村口那巨大的景观石、那五彩缤纷的花花草草、那葱郁的樟树,还有那平整而靓丽的彩色塑胶路,把我们的乡村装扮得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沿街沿溪的房子都进行了立面改造,在一处写着“聚族于斯”4个大字的古建筑旁,经过修缮的马头墙规整有序地伸向前方,门前的两匹彩马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大门。门前的池塘边安装了护栏,一阵风吹来,池塘里的倒影随波荡漾,与岸边的风景相映成趣。弟弟说,这几年通过“五水共治”,村里的水干净了,空气也变得清新了。去年,为了整治小微水污染问题,村里还修建了洗衣坊,不但方便了大家洗衣服,还避免了水污染。村民们纷纷称赞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走了一村又一村,曙光村6个自然村近几年的变化,让我真正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的,要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当前农村的重要意义。
春节,不仅承载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更凝聚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乡村的原味保存下来,正是“乡愁”的本质,因为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包含着无数国人的精神寄托。
对此,作为一个农办人,我感觉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只有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履行职责,才能留住我们的“绿水青山”。只有保护和开发好我们的文化资源,珍视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亲情和乡情,才能把“乡愁”铭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