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KHCMAC神经网络的建筑冷/热负荷预测研究

2018-04-13邹明君丁绪东吴盼红段培永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聚类粒子神经网络

邹明君,丁绪东,吴盼红,段培永

(1.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2.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250101;3.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日益剧增,建筑行业已跻身为3大“耗能大户”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此行业的能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20%[1],国内的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8%[2],目前,以优化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操作设备等建筑节能的工作已全面展开。但由于建筑结构的复杂性、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热延迟等特性,使建筑实际用能存在能源浪费、用电高峰期时供能不足及供能不均衡等现象,不仅降低了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也影响了人们的舒适程度。因此,构建有效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合理分配能源显得十分重要。

建筑能耗预测的研究以中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为研究重点,一般包括时间序列[3]、支持向量机[4]、灰色系统[5]、人工神经网络[6]等。时间序列方法多用于变化趋势不明显的情况,对于实时预测或数据波动大的情况预测效果并不理想;支持向量机法可使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学习能力达到最佳平衡,但按经验选择核函数会影响预测效果;灰色系统多用于庞大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中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不适合建筑负荷预测的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可分布式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具备自适应、自组织和实时学习的能力,可较好的完成建筑负荷预测的研究任务。Chae等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短期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可对提前一天的用电量及日常高峰用电量实现准确合理的预测[7]。李明海等采用GM-BP神经网络模型对校园能耗进行预测,有效消除了季节气候差异大对建筑负荷预测的影响,但模型训练时间长,收敛性不足[8]。Zhang等研究了一种基于PSO-RBF神经网络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使模型更易实现,收敛速度更快,但随训练样本增多,模型结构复杂,运算量庞大[9]。

超闭球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HCMAC(Hyperball 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神经网络是在CMAC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学习而来的[10-12],具有局部泛化能力强,收敛速度快,易于软硬件实现等优点。但对于分布不均的输入样本会产生大量无效网络节点,随着数据维度的增加,造成网络运算异常复杂,学习精度随之下降。据此,学者们提出基于信度分配的CMAC神经网络算法[13-14]和基于聚类的HCMAC神经网络方法[15-16],前者可以有效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但网络结构复杂;后者简化了模型结构,提高了模型精度及收敛度。现有聚类算法采用的终止条件以及模糊聚类方法,可能导致聚类结果不能到达最优结果。因此,文章采用粒子群算法[17]与K-means聚类方法相结合,对HCMAC神经网络节点的确定策略进行改进,以粒子群算法优化K-means聚类的迭代过程,构建基于粒子群算法和K-means聚类算法的超闭球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 IKHCMAC(ImprovementK-means Hyperball CMAC)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建筑冷/热负荷的准确预测,借助TRNSYS模拟实验平台得到完备实验数据,用于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1 建筑冷/热负荷IKHCMAC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

1.1 IHCMAC算法及其改进

1.1.1 IHCMAC算法

IHCMAC神经网络算法[15]是由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18](FCM)量化神经网络的输入空间,与传统的等网格量化神经网络输入空间相比,大大降低了高维数据处理的复杂度,提高了模型的学习精度。一般地,可将 IHCMAC神经网络的建模思想叙述为:假设归一化处理后的m维输入空间为[0,n]1×[0,n]2×…×[0,n]m,利用 FCM聚类算法[18]对输入空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L个聚类中心的值P为[P1,P2,…,PL],即神经网络节点值。其中,L为神经网络节点数,每个聚类中心均是一个m维向量pi为[pi1,pi2,…,pim]。定义以输入xk为中心,R为半径的超闭球。假设在超闭球内激活了l个节点,则IHCMAC神经网络模型数字化由式(1)表示为

式中:σi=δmin‖pi-pj‖i≠j为高斯基函数参数,i,j为1,2,3,……,L;δ为重叠区系数,一般取为 1.2;B(xk)=diag[b1(xk),b2(xk),…,bL(xk)]T为基函数矩阵;Sk为权系数选择向量,选中节点为1,否则为 0;q=[q1,q2,…,qL]T为权系数向量。

权值训练算法采用改进的C-L算法,由式(2)表示为

式中:α、β为常数;ek-1为估计误差,当0<α<2、β>0时,算法收敛,对于不同样本,只需局部调整权系数即可[10-11]。

1.1.2 IHCMAC算法的改进

IHCMAC神经网络算法[15]采用 FCM聚类[18]的方式确定网络节点,虽然解决了高维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维数灾难问题,但不能够体现输入空间的整体特征,且人为确定终止条件,由聚类准则函数收敛速度判断聚类数目的缺陷,对训练模型的精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若能给出一个根据聚类准则函数值是否为0或接近于0的判断方法,且利用聚类子集中所有数据取平均值来确定网络节点,则能更好的体现输入空间的整体特征,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对大数据集进行静态数据分析的有效方法[19]。通过欧式距离的平方衡量数据间的相似程度,将数据集聚类成多个类,以各个类内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聚类中心,记为ɑ,以聚类准则函数J是否为0或无限接近于0判断聚类数目,算法数学表达式由式(3)、(4)表示为

式中:ɑj、Sj分别为第j个聚类中心和第j个聚类集合,j=1,2,……,k为第j个聚类中的第i个样本数据,i=1,2,……,n,且

K-means算法虽然可以较好的弥补IHCMAC算法的缺陷,但其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且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使聚类效果不够理想,直接影响了预测模型的学习精度。粒子群算法[17]是一种群智能算法,把各个优化问题的解看做一个粒子,根据每个粒子的个体适应度大小不断地寻找当前的最优解,同时更新最优解找到全局最优解。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易于实现、分类效率高等优点。因此,文章采用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粒子群算法与局部搜索能力强的K-means聚类算法结合使用,利用粒子群算法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K-means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20],有效改善了K-means算法的聚类效果,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算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粒子群与K-means结合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设定粒子群规模n,最大迭代次数Maxgen,并初始化各粒子的位置、速度。每个粒子均由L个聚类中心组成,分别代表一种所求的聚类中心的解,位置维度与样本向量维度m相同,即每个粒子位置均是L×m维向量。

(2)根据式(3)计算各粒子适应度值。

(3)比较各粒子的适应度值,把当前各粒子的位置看做个体极值,记作Pi;把整个粒子群的最优位置看做全局极值,记作Gi;若适应度值更小,则更新Pi、Gi的值,根据其值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4)根据粒子的位置,即当前聚类中心值,对各样本按照K-means聚类算法[19]的最小距离原则进行分类,根据式(4)计算聚类中心,并更新粒子适应度值。

(5)判断前后聚类中心是否相同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转步骤(3)。

文章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K-means聚类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了IHCMAC算法[15]中确定神经网络节点的方式,最终得到IKHCMAC神经网络算法。

1.2 建筑冷 /热负荷IKHCMAC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据相关研究表明[21],室外温度分别与建筑热负荷及冷负荷呈正相关及负相关关系;室外湿度分别与建筑热负荷及冷负荷呈负相关及正相关关系;太阳辐射值分别与建筑热负荷及冷负荷呈负相关及正相关关系;风速变化幅度较小,对建筑负荷的影响较弱,可忽略不计;且人员在室率的变化对建筑负荷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可确定模型输入参数为室外温度、室外湿度、太阳辐射量及人员在室率。

据上述分析,确定建筑负荷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为室外温度(Tt,Tt-1)、室外湿度(Ht,Ht-1)、太阳辐射量(Lt)、人员在室率 ρt,则 IKHCMAC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由式(5)表示为

图1 粒子群与K-means结合算法流程图

模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首先从TRNSYS软件导出实验所需的环境参数及人员分布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参数。其次将输入参数归一化处理,经过粒子群—K-means聚类算法确定网络节点,构建IKHCMAC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输出模型误差值及建筑负荷预测值。

2 仿真结果与分析

2.1 性能评价指标

实验借助TRNSYS模拟仿真软件,设仿真步长为1 h,模拟该建筑一年的负荷运行数据,取夏季6~9月份逐时冷负荷数据对500组,冬季12~3月份逐时热负荷数据对500组,从中随机选取500组数据对作为学习样本,另分别选取200组冷负荷和热负荷数据对作为测试样本。以MATLAB R2014ɑ为实验平台,编写 IHCMAC[21]、KHCMAC[22]及文中建立的IKHCMAC神经网络模型程序,以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训练模型的评价指标,泛化误差GMSE作为测试模型的评价指标,分别由式(6)、(7)表示为

图2 IKHCMAC神经网络建筑负荷预测流程图

2.2 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仿真实验,通过聚类得到神经网络节点150个,用学习样本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取粒子群规模n为20,最大迭代次数为100,取σ、α、β分别为0.7、0.5、0.2。以建筑冷负荷为例,表 1列出了 3种模型的性能评价参数,图3为建筑冷/热负荷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对比曲线图。

表1 模型性能参数表

由表1及图3可知,IHCMAC神经网络模型[21]的迭代次数为29次,收敛速度较慢,KHCMAC神经网络模型[22]的迭代次数较IHCMAC模型相比降低了31.03%,而IKHCMAC神经网络模型较IHCMAC模型降低了75.86%,可知,其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IHCMAC模型[21]的训练误差为 0.51,偏大于其他两种模型的训练误差,KHCMAC模型[22]的训练误差较IHCMAC模型相比误差降低了17.65%,而IKHCMAC神经网络模型较IHCAMC模型误差降低了43.14%,其具有更好的学习精度;IHCMAC模型[21]和 KHCMAC模型[22]泛化误差相近,分别为 0.30和0.22,KHCMAC模型泛化误差较IHCMAC模型仅下降了 26.67%,而 IKHCAMC模型误差较IHCMAC模型降低了93.33%,其具有更强泛化能力。

图3 实际负荷值与模型预测值对比曲线图

3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

(1)经典IHCMAC神经网络模型的迭代次数为29次,收敛速度最慢,KHCMAC神经网络模型的迭代次数较IHCMAC模型相比降低了31.03%,而文章建立的IKHCMAC较IHCMAC模型相比,迭代次数降低了75.86%,其收敛速度更快。

(2)IHCAMC神经网络模型、KHCMAC神经网络模型和IKHCMAC模型的训练误差分别为0.51、0.42和0.29。IHCMAC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精度较低,IKHCMAC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精度更高。

(3)IHCMAC神经网络模型和KHCMAC神经网络模型的泛化误差分别为 0.30和 0.22,KHCMAC模型较IHCMAC模型相比误差降低了26.67%,而IKHCMAC模型较IHCMAC模型相比误差降低了93.33%,其泛化能力更强。

参考文献:

[1]Croissant M P.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U.S.Department of Energy[J].Washington Quarterly,1996,19(4):70-99.

[2]Yuan X E,Wang X J,Zuo J.Renewable energy in buildings in China-A review[J].Renewable&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3,24(10):1-8.

[3]李东东,覃子珊,林顺富,等.基于混沌时间序列法的微网短期负荷预测[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27(5):14-18.

[4]刘起铭,加玛力汗·库马什,华东,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负荷预测分析[J].电气技术,2013,14(5):34-36.

[5]Hamzacebi C,Es H A.Forecasting the annu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Turkey using an optimized greymodel[J].Energy,2014,70(3):165-171.

[6]Yuce B,Li H,Rezgui Y,etɑl..Utiliz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rmal comfort level:An indoor swimming pool case study[J].Energy and Building,2014,80:45-56.

[7]Chae Y T,Horesh R,Hwang Y,etɑl..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forecasting sub-hourly electricity usage in commercial buildings[J].Energy and Buildings,2016,111:184-194.

[8]李明海,赵明强,刘敏,等.基于GM-BP神经网络的校园建筑能耗预测[J].建筑节能,2016(11):80-83.

[9]Zhang Y,Chen Q.Predic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Based on PSO-RBFNeural Network[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4:60-63.

[10]段培永,邵惠鹤.一种CMAC超闭球结构及其学习算法[J].自动化学报,1999,25(6):816-819.

[11]段培永,任化芝,邵惠鹤.超闭球 CMAC的性能分析及多CMAC结构[J].自动化学报,2000,26(4):563-567.

[12]Albus JS.A new approach tomanipulator control:The 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J].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1975,97(3):220-227.

[13]Pan Y,Gu X S,Lu S L.Credit-assignment-based parallel ensemble CMAC and itsapplications inmodeling[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27(2):211-215.

[14]朱大奇,孔敏.基于平衡学习的CMAC神经网络非线性滑模容错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25(1):81-86.

[15]李慧,段培永,张庆范.基于聚类的超闭球CMAC神经网络改进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2(1):170-175.

[16]李慧,段培永,刘凤英.大型商场建筑夏季冷负荷动态预测模型[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38(2):104-110.

[17]Esmin A A,Coelho R A,Matwin S.A review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its variants to clustering high-dimensional data[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2015,44(1):23-45.

[18]Kesemen O,Tezel O,Ozkul E.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directional data(FCM4DD)[J].Expert Systemswith Application,2016,58:76-82.

[19]Rajeswari K,Acharya O,Sharma M.Improvement in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using data clustering[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Automation,2015:367-369.

[20]Kalyani S,Swarup K S.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K-means clustering approach for security assessment in power system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9):10839-10846.

[21]段培永,赵艳玲,李慧,等.基于HCMAC神经网络的建筑动态冷/热负荷预测方法[C].青岛: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2015:2637-2640.

[22]段培永,张洁珏,崔冲,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短期智能预测方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6,31(3):205-211,223.

猜你喜欢

聚类粒子神经网络
基于递归模糊神经网络的风电平滑控制策略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神经网络抑制无线通信干扰探究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小学生情感分析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